浦北保存最完整的私塾——廷懷家塾,咱們走進去看看!
前言
清代以來,浦北縣陸續出現大朗、福江、歸德等16所書院,遍布大山深處每一個角落。這些書院中,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就是大朗書院了。但是浦北有一處同樣是清代教育的場所,它的保存要比大朗書院更完整,它就是當年的大地主的私塾——廷懷家塾。
廷懷家塾
廷懷家塾座落於浦北縣小江鎮六新村委洗馬湖村,距離縣城北向約8公里處的二級公路旁邊,佔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60平方米。
該塾始建於大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年),屬清代專供宋氏家族子弟上學而設立的私塾學校,距今已有百多年歷史。宋氏家族之所以能成為浦北遠近聞名的首富,都得益於該家族重視文化興家的結果。宋氏家族曾有宋以梅宣統元年(1909年)應清庭拔貢考試中試,被大清宣統皇帝授予宣統二年(1910年)庚戌科「欽點監運司經歷」的牌匾;並追隨孫中山,加入革命「同盟會」,曾任廣東省參議員、孫中山秘書等職。還有宋安樞清朝二品官員,被宣統皇帝授予「旨嘗換花翎」牌匾,民國曾任田南道尹兼新軍第四統領,晉銜陸軍少將。
廷懷家塾為三進兩廂,設計對稱,屬青磚、灰瓦、石、木、硬山頂結構,內部設置走廊相通,廳室寬暢、明亮、通風,冬暖夏涼,室內外設置堂皇美觀,浮雕國畫布局合理,別具一格。
整座建築群依山築就,門前空曠開闊,有一小廣場,地板用青磚鋪就,外有青磚圍牆,周圍環境優美,林園配置,鳥語花香,自成一體,古香古色,顯示宋氏家族富豪氣派,是清代家族子弟學習文化知識的理想場所。
大門坐東南向西北,正門框為灰黑色花崗岩,設置有直櫳、橫櫳、板門,門坎兩邊有石質門墩,大門左右兩向有石質陽刻浮雕對聯,門頭有石質陽刻浮雕橫聯,字體蒼勁有力,門頭的橫聯是:「廷懷家塾」的字樣,對聯左邊是:「廷望遠宗梅學士」、右邊是「懷人好繼杏尚書」的字樣。
正大門前走廊有方形石柱兩條,柱底有石墩,柱邊走廊有屏風,左右兩向各有如意型橫向石柱一條,走廊牆頭有一幅幅人物山水國畫,有名稱和作者署名及文印。
走廊屋檐擋雨隔板陽刻有浮雕,刻有青松樹、仙鶴、獸頭、雲彩、山水等緾枝花,左右兩向屏風木擔為蓮花木雕,走廊飄檐板角為拱橋型。
門廳左右有廂房,設計對稱,門廳及廂房為兩層結構,門廳二樓為客廳,設置有竹節花欄,樓棚為木板鋪設。頭進後背屋檐與門前屋檐相呼應,屋檐擋雨隔板雕刻有柳樹、鴛鴦、蝴蝶、雄雞、芭蕉樹等青底金色浮雕。
二進與頭進有一個方形天井,井底與井邊用青磚鋪就,二進井邊有步階,左右兩向有方形石柱兩條,柱底有石墩;
二進為一個大型講學大廳,中間設置有四條鐵木圓柱,地板為青磚鋪就,中廳頂部有頂梁,陽刻有藍底金色花草圖案,四條圓木大柱上部至頂部為積木重疊搭成八字架,房頂板角、桁條及積木架均為黑色,二進中廳屋檐有兩個陽刻花挑首,屋檐的擋雨隔板陽刻有各種花草、烏龜、珊瑚等圖案。
後進與二進間有一長形天井,後進井邊有兩條方形石柱,後進屬於一個講學大廳,中央設有四條鐵木圓柱,中部至頂部為積木重疊搭架而成,中廳為祖公廳,設有神台,香爐落款為「廷懷公祠」的字樣,廳頂有頂梁,刻有「大清光緒十六年庚寅戊已卯月辛亥日辛亥時初二刻行牆墜樑本祠坐巽向乾兼辰分金」的字樣。地板用青磚鋪就,屋檐擋雨隔板陽刻有祥雲、飛鳥、天庭、花草等青底金色圖案。
1
2
2
3
左座與右座設計對稱,面積相等,結構相同,中座與后座設置兩個對口廳,中間相隔一個天井,兩邊各有耳房,屬於講學師爺宿舍。
該塾目前保存比較完整,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古建築藝術價值,如果開發利用,將填補我縣清代時期私塾文化教育空白,對研究我縣清代書院文化、私塾教育模式,發展我縣文化教育,推動旅遊事業、文物事業、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文由余維和供稿及豐富相關資料整理所得。)
喜歡
分享
or
TAG:都市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