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年一覺香港行

十年一覺香港行

十年一覺香港行

阿歡

寫在前邊

香港回歸十周年之際,我首次到港旅行。在港旅行的前後,我陸續寫了一些感受,總題為《十年一覺香港行》,文章個別地方稍有修改。今年(2017)適逢香港回歸20周年,我再次閱讀此文,撫今思昔,不勝感慨,遂原文分享。

抵港之前的浮想

馬上就要啟程前往香港了。我的心情是五味雜陳而又有些期盼,就如小時候最大的願望是夢想著去北京一般。在香港沒有收回之前,那種探視的渴望似乎更強烈些!收回來了,再去,心情已然平淡了許多。且不去探究其原因。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東漢。1 9 5 5年發現的李鄭屋古墓,可以證明早在兩千多年前,香港便已有炎黃子孫居住。 1 8 9 8 年,是香港歷史上重要的一年,這一年,香港的邊界,從北九龍再向北推進至深圳河岸,西至后海灣,使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英國在後來的對華貿易中,認識到香港的重要性,認為如果能據為已有,將對其擴大對華甚至遠東貿易,都有極大的好處。歷史上,英國通過三個不平等條約霸佔香港,即1842年清政府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規定:清政府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簽訂的中英《北京條約》規定:清政府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1898年中英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以及附近眾多島嶼(後統稱「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通過這三個不平等條約,英國在香港實行殖民統治100來年。在英國佔領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荒島,島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篤和石排灣,東部的阿公岩,水井灣等,有一些漁民居住。其他黃泥涌、燈第洲、七姊妹等幾處,則有一些小村小灣,當時,島上的居民約有3000人。

許多人都曾爭論過——如果香港一直在中國人手中,會有今天這麼發達么?如果大陸沿海一些大城市也曾經被西方列強統治半個世紀以上,那也許會比現在更發達吧?其實,原因很多,爭論也難有唯一的結論。然而,我想問的是:英國統治印度的時間長於中國香港,可是,現在的印度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與中國不可同日而語。

事實上,在抗日戰爭之前,上海比東京和香港都發達。解放戰爭時期,大批人才和資產進入中國香港,為香港帶來了金融,保險,管理等方面大批人才和大筆資產。比如,香港的老牌財團和老牌企業,細究起來好多是江浙一帶的。

新中國之初,由於國際上種種原因,中國香港成為大陸面向西方市場的主要窗口,因此,香港的轉口貿易終於在1953年?超過新加坡。在我國改革開放之後,中國香港利用地理區位優勢,充分享受到中國大陸開放的紅利。在20世紀80年代才進入富裕、發達的社會。

縱觀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已經走上了國富民強的康庄大道!歷史事實是——中國遭八國聯軍燒殺搶掠,而成為積貧積弱的東亞病夫!因此,從這個歷史事實出發:如果中國沒有遭到列強的侵略,那情況又會怎樣呢?然而,歷史不容假設,歲月已經書寫著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大家庭十年了!

10年前的那天,從半夜到翌日凌晨,極少熬夜的我,正襟危坐在沙發上,目不轉睛地觀看香港主權移交,看著威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與之相伴的是淚水悄然滑落……那時,我腦子裡閃現一句話:「落後就要挨打」。

中國國旗在零時零分升起的那一刻記憶猶新!

如今,在平淡的心情中,去香港,也許能在耳聞目睹中體會出另一番滋味。正如在婺源的江灣沒有出名以前,同屬婺源的李坑卻是早已已存在的不爭事實,但是,江灣的開發似乎觸動了李坑歷史文化厚積薄發的源頭。回想上周去婺源的感受,我頓時平添了些許興奮:去看看回歸了祖國的香港,也許心情更好,因為,那畢竟是咱自己的土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浪歡歌 的精彩文章:

品詩是一件浪漫的事

TAG:大浪歡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