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各個時期鈞瓷釉色的特點知多少?閑話鈞瓷釉色

各個時期鈞瓷釉色的特點知多少?閑話鈞瓷釉色

中國最早的鈞瓷出現在唐朝,到了宋代,鈞窯的燒制工藝有了一定的提高,可以說達到了鈞瓷燒制藝術的頂峰。元朝時期,由於戰亂原因,鈞瓷的燒制工藝漸漸沒落;明清鈞瓷以仿製宋鈞為主;現代鈞瓷自1956年恢復工藝以來,更是呈現了百花齊放的景象。

唐鈞:

唐鈞(圖片源於網路)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在河南禹縣小北峪窯遺址中出土了一種花釉瓷。該瓷器,黑色的釉面上帶著乳白色或在乳白色中呈現出蘭色斑塊的特徵,這種花釉瓷被定為「唐鈞」。

唐代花釉瓷的工藝是先施黑釉料,後施白釉,然後在1260攝氏度---130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次燒成,不分素燒和釉燒。從釉色呈現狀況看,唐鈞應是先在素坯上均勻施釉,稍後進行點斑、潑斑或抹斑等隨意性操作。隨著內含氧化鈣和氧化鉀的白釉料不同量的加入,黑釉逐步移動,從而使整個釉料有不混溶性的本質。唐代花釉所用原料較差,瓷胎內化學組成與顯微結構與宋代鈞瓷相近。也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鈞瓷。

宋鈞:

宋鈞(圖片源於網路)

到了宋代,鈞窯的燒制工藝有了一定的提高,鈞窯有月白,天青或天蘭和玫瑰紫的乳光釉瓷,器物上往往帶有紅色或紫紅色的斑塊,其中一部分上乘精品專供朝廷使用。

早期燒制的鈞瓷,釉質細潤平滑,光澤內含,色呈明朗勻凈的雨過天晴色。釉層較厚,一般為1.5毫米左右。

宋鈞進入成熟期,又稱官鈞,胎質瑩潤渾厚,色彩絢麗多變,周身遍布「流痕紋」或「蚯蚓走泥紋」等生動的窯變流紋。釉色一般有蘭,紫二大類,共十多種。有天青,月白,天蘭,蔥翠青,玫瑰紫,胭脂紅,茄皮紫,海棠紅,硃砂紅,火里紅,驢肝,馬肺等色澤。

構成鈞瓷的特殊美感和藝術效果的基本外觀,主要有二個,那就是釉的窯變現象和乳光狀態。

窯變現象是指鈞瓷的乳濁度和色彩發生的複雜交錯的變化,從而使釉變得絢麗多彩,如燒製得好,藍鈞釉可變得藍白交錯,把釉在高溫下的流動痕迹惟妙惟肖地顯示出來,從而構成各種不規則流紋,有的可在紫紅色的釉面上瀰漫著美麗的蘭白色流紋,有的則在天蘭色的釉面上,布滿夾有蘭,白,綠的紫紅色流紋,以紫,紅,白,蘭諸色互相交融在一起,形成萬紫千紅之色。

乳光狀態,指鈞窯釉那種似青瑪瑙或蛋白石狀的天青色的半乳濁狀態,它除了能使鈞釉產生一系列由淺到深的藍色外,還能形成一種含蓄的光澤和優美的質感。

元鈞:

元鈞(圖片源於網路)

元鈞一般來說,器型比較大,胎釉厚重,一般器物的胎質比較粗松。

釉色有月白,淺黃,灰青等,其釉面特徵無光而且粗糙,釉下有大氣泡,棕眼,疵點,縮釉等疵病。

在施釉方法上有所改變,大部分器物施半釉,但也有部分精品,胎質細硬,氣孔較少,呈現灰黑色,淺黃色。釉色以天青和天藍為主。釉面透光性弱,呈白色乳光,在釉面上大多飾有一塊或幾塊大面積的紫紅斑。由於釉內流動性原因,往往在釉面上有比較醒目的兔絲紋。

明清鈞瓷:

明清鈞瓷(圖片源於網路)

明清時宜興窯仿宋代鈞釉器,又稱「泥鈞」,為陶胎。釉色有月白,翠毛,雲霞等色。

雍正年間,景德鎮窯場所燒仿宋鈞器物,稱為新紫。以鮮紅調為主,釉面光亮,流釉處泛紫,底部塗芝麻醬色釉,並帶有龜裙色塊釉斑,其工藝,釉色均仿得十分到位,只是器型較大,造型沒有宋鈞那麼古樸,所仿鼓釘洗,出戟尊,花盆十分逼真,但仿不出「蚯蚓走泥紋」。

特別說明,本文圖片源於網路,如侵權,敬請告知,以便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簡繁之間 的精彩文章:

鈞瓷燒制:柴煤氣碳各有千秋,雅放逸淡紛呈百色

TAG:簡繁之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