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傳一刻」第184期:馬新童-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上)
講者簡介
馬新童,男,中醫全科副主任醫師,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特聘教授,馬新童中醫傳承工作室、馬新童中醫研究院創建人。對歷代各家中醫經典著作進行了廣泛研究,熟諳《傷寒雜病論》現存各版本和歷代各家注本,尤其多年潛心研究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深得其精詣,主要研究方向:中醫經典的系統研究與臨床應用。在二十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形成了「天人地合參,神氣形同調,病脈證並治」的獨特學術思想體系,強調「臨證觀象」、「中觀正見」,擅長結合現代疾病特點靈活運用古方,尤其通澀和三法治療心腦疾病、體質狀態調整方、調神開心湯、腫瘤系列方等有獨特之處。
世界中醫聯合會青年中醫培養工作委員會副會長,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特聘教授,北京市中醫藥文史研究會學術一部主任,中醫協會皮科分會理事,深圳頤仁中醫基金會首席顧問,深圳經方協會名譽會長,山東威海市文登區首席中醫健康顧問。特邀在博愛堂、葆德堂、孔醫堂以及威海市文登區限號出診。
中醫家推薦
經方易學難精,但是有這麼一種方法,只要在紙上畫畫圖、擺擺葯,就能勘破其中的妙處。怎麼,不相信嗎?在本文中,馬新童老師將帶領我們解構從一到十味葯組成的經方,畫圖分析其中蘊含的法式。相信讀完後,定能讓你收穫滿滿,還會讓你迫不及待地試著畫出其他經方的法式圖哦。
■ 溫馨提示:本文約7977字,閱讀大概需15分鐘。宜泡一壺清茶,慢品。
▽ 講稿實錄 ▽
引 言
非常榮幸能跟大家來共同學習和經方有關係的一些知識。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內容是從來沒講過的內容——《經方的組成與劑量初探》。為啥叫初探呢?因為內容非常龐雜,我是特別希望把所有的東西都能給大家拋出來。但是中醫的東西確實很多,光今天的內容恐怕要涉及到《內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輔行訣》、《千金要方》以及臨床實際。所以我不知道這堂課大家會有什麼樣的感受,但是我想盡量把它呈現給大家!
醫道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聖賢真實義。
一、何謂經方
所謂經方,狹義的經方是指《傷寒論》與《金匱要略》,還有一些《內經》裡面相關的方子;其實廣義的經方,至少在《漢書·藝文志》當中是有「經方十一家」之說的。我們中醫的傳承發生了問題,漢代以前的著作流傳至今的有《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和《傷寒雜病論》,我們這次以《神農本草經》作為一個切入點。而解釋《傷寒雜病論》,我們常用的是「以經解論」的方法,用《易經》、《道德經》、《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這是傳統的一個思維方法。
二、《傷寒雜病論》藥味數統計
我們用現在統計學的方法,發現傷寒雜病論當中的方子,藥味一般都在十二味以內。換言之,如果按照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裡面的方子,藥物全部在十味以內。我們在和道門的一些傳承者交流的時候,他說《傷寒雜病論》用的是天元式法。天元式法用的是十天干,那麼它的方子藥味不應該超過十味葯。哪怕用十二地支,也不可能超過十二味。所以常常有一句話叫「葯過十三,百病不沾」。為什麼葯過十三,百病不沾?因為人有十二經,十三味葯那到哪條經去了?不知道。到後面我們破一破這個說法。
三、經方的組方依據
那麼經方的組方依據是啥?我們先回憶一下,在《素問·上古天真論篇》講,「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醫是道呢、還是法呢、還是術呢?從道的層面來說,由醫入道,那麼「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法於陰陽」是什麼?陰陽就是日、月、星,陰陽就是天地四時。「和於術數」,「術數」,張仲景怎麼說的?「余素尚方術,請事斯語」。在《素問·天元紀大論篇》裡面講,「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大家覺得馬老師你這怎麼多了個「五運」呢?我說的是《天元紀大論》裡面的,我個人認為這裡把五運和陰陽加在一塊的時候,才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它的術數關係是怎麼體現的?《素問·金匱真言論篇》里講,「東方青色,入通於肝,其數八;南方赤色,入通於心,其數七;中央黃色,入通於脾,其數五;西方白色,入通於肺,其數九;北方黑色,入通於腎,其數六」,這不就是河圖嗎?在《道德經》里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一」——元氣;「一生二」——陰陽二氣;「二生三」是什麼?好多人講是天地人,其實我個人覺得應該是開闔樞,是陰陽的三種狀態,二的三種狀態才是《傷寒雜病論》中所謂的「三陰三陽辨證法」,或者叫「六經辨證法」,這叫「六經賅百病」、「六經鈐百病」。我們根據古人的東西,把河洛這些圖弄熟,我們就把中醫的東西套在公式裡面,這是我們的模型。模型很關鍵呀!我們看病看的是什麼?看病就是看象,法眼觀象!那麼治病呢?治病就是用方。什麼方?就是圖,用圖、用方。
五運陰陽,木、火、土、金、水,再一分為二,再分陰陽就出來了。《傷寒雜病論·六氣主客》里講,「厥陰生少陰,少陰生少陽,少陽生太陰,太陰生陽明,陽明生太陽,太陽復生厥陰,周而復始,久久不變,年復一年,此名主氣」,因為主氣是一年不變的,所以我們拿過來作為一個參照。
四、「數」說經方
五行各有陰陽,我們現在就開始拿經方來講,我們數說經方。
1「數」說經方——壹、貳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差者,與桔梗湯。(311)
甘草湯方
甘草二兩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甘草湯方
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溫分再服。
你看甘草湯這張方子,主治少陰病咽痛。在甘草上面沒寫炙,是生甘草,寫了二兩。那麼甘草是什麼呢?《輔行訣》里講是土中之木。我們知道甘草吃多了會怎麼樣?水腫。在藏醫當中,訶子這個藥用於許多的方子當中,相當於國老的位置;而我們中醫用藥的時候,在許多的藥方當中,都有甘草這個葯,甘草這個葯就是國老。它可以調和諸葯,和事佬啊。如果出現了不差,就加一味葯,一兩桔梗。按照術數關係來說,我們把它們排在水和火的位置上去,那麼就是水火既濟。成無己怎麼解釋的?「奇之不去則偶之」。啥意思?就是單味藥用之不效,就兩味葯來解決。那麼「奇之」用甘草,「奇之不去則偶之」用桔梗、甘草,這就是二的法式。
2「數」說經方——叄、肆
那麼三呢?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二兩,細辛二兩,炮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為什麼「去皮,破八片」呢?八片象徵著東方木的數,那麼破八片在古傳承當中,還講的是對應的是點火的葯,對應的是先天往後天走的時候,用後天的時候要炮,先天就用生附子,破八片對應的是奇經八脈。我們的古人是這麼理解,這是先天來到後天的時候這麼用。
那麼四逆湯大家知道嗎?你看附子一枚,生用,破八片。在《輔行訣》里怎麼講?附子是木中之水,附子可以在水的位置,也在木的位置,按照《輔行訣》來說是木中之水啊。姜宗瑞老師是《輔行訣》的傳人,他對這方面會有更深的研究。我們看看四逆湯這個方子,四逆湯在桂林古本當中是四味葯(甘草二兩,炙 乾薑一兩半 人蔘二兩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什麼叫四逆?意思就是逆春、逆夏、逆秋、逆冬。在人體四肢,左腿代表春,左臂代表夏,右臂代表秋,右足代表冬,(分別對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兩脅肋這裡代表春分、秋分。上下,剛才吳老師講的百會和會陰相通,這是什麼?夏至、冬至。四逆湯它應該叫四順湯(《小品方》),古人說話很簡單,它治療逆,把「治」字去掉,所以叫四逆湯。大家理解了嗎?就是手足厥逆。手足厥逆是什麼意思?手足厥逆是陰陽二氣不相順接。
3「數」說經方——伍
我們再看看,被稱為「群芳之冠」的桂枝湯,好像談《傷寒雜病論》,沒有不談桂枝湯的。大家看一下,我把桂枝湯擺了一個方位。我們不說了嗎?開圖就是開方啊,方裡面寓的圓的思維,就是我們講的一氣周流思維。我們要想把醫講清楚,從道的層面講清楚,必須要從象、數、理、氣四個層面來講。大家看一看,桂枝三兩是南方火的位置;生薑,生髮之氣,木的象;芍藥,斂降之象,是金的象;炙甘草,甘草吃多了會水多,水的象,加點火以後(「炙」甘草)它就會往上,所以甘草的方向,這個葯往哪個方向都能去,因為整個的圖就是土。土為萬物之母,所以桂枝湯被稱為群芳之冠,因為無土不立。大家去看河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沒有五,加一、加二、加三、加四,就不能夠成形啊!我們中醫上講「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亡」。一個桂枝湯真的都搞明白了,就不用去背條文了。那麼大棗十二枚怎麼解釋呢?大棗十二枚對應的是十二地支,還對應十二經,也對應十二個月等方面,它可以是天地人不同的對應方法。如果說土寄於四隅位,那麼這兒三個棗,這兒三個棗,這兒三個棗,這兒三個棗(四隅位各三個棗),意味著什麼?整個方子全是五和三。五味葯,數字是三,是木和土間的關係。我們說「人有三寶精、氣、神,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對吧,是不是這樣講的?
4「數」說經方——伍、陸
看完五了,那麼六的方子,我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舉例來看。當歸芍藥散,這個方子大家都知道吧?當歸芍藥散還有一個名,大家知道嗎?叫六氣經緯丸。這個方子不是張仲景先生的方子,在張仲景先生拿來以後,我們就以為是張仲景先生的方子了,其實它更古老的名字可能叫六氣經緯丸。我們把當歸放到木的位置上,川芎就是火的位置,茯苓就是土的位置。剛才吳雄志老師講了這個「苓」通的是靈魂的「靈」。我給大家講,「靈」為什麼變成「苓」了?用草來發號命令,這代表東,這代表南,這代表西,這代表北。我們有個五苓散,就是來通五方之令的,是五方之令,治水之神祗。我們再看看白朮這味葯,生白朮是甘溫葯,茯苓是甘淡的葯,澤瀉甘寒,有些人說是咸寒的藥物。我們把它排一下,白朮在東方,茯苓在中央,澤瀉在西方。大家看看,用五來解釋這個方子時候,東方就變成了當歸和白朮,南方就是個川芎,中央是茯苓,西方是芍藥和澤瀉。
如果說用六來解釋,不是講六經嘛,厥陰風木就是當歸,少陰君火就是川芎,少陽相火——生白朮,因為少陽相火是氣,我們講三焦是氣、火、水的通道,生髮之氣用白朮,太陰濕土用茯苓來淡滲,陽明燥金用芍藥來斂降,太陽寒水還是用澤瀉來。那麼五和六我可以排五,也可以排六,所以說這就是我們古中醫它的一個所謂一氣周流以後氣機運行的變化圖,其實就是一個氣化的過程。
5「數」說經方——柒
我們大家看一看,小柴胡湯,「小柴八兩少陽憑,棗十二枚夏半升,三兩姜參芩與草,去渣重煎樞機能」,《長沙方歌括》我們大家都背得很熟,但是它是怎麼開方的?我們看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柴胡半斤,半斤就是八兩,黃芩就是三兩。那麼肝升膽降,我們用半斤的柴胡是為了升,它降極而升;而黃芩三兩降膽火,升完以後降,那麼剛好形成一個木的局。所以說小柴胡湯裡面,半夏得夏天一半之氣,放在南方火的位置上去。人蔘三兩,為什麼把人蔘放到西方去了?大家知道,我們開方開的是日、月、星辰的運行變化。二十八星宿西方有七個星星,叫什麼大家知道吧?奎、婁、胃、昴、畢、觜、參。剛好參宿的「參」和人蔘的「參」是一個字。為啥?古人講人蔘通參宿之氣。原來中醫看病是根據天地、陰陽、日、月、星的變化來進行一個模擬它氣化的過程。因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素問·寶命全形論篇第二十五》)生薑三兩,生髮之氣,脾升胃降。大棗十二枚,剛剛其實已經給大家講過了,十二枚對應十二地支。那麼大棗能幹什麼?大棗能補脾胃之氣血,助十二經之氣血。
還有一個柴胡桂枝幹薑湯。有了桂枝湯,有了小柴胡湯,柴胡桂枝幹薑湯一看一目了然。柴胡、黃芩位置不變;我們把半夏去了,換成桂枝;把生薑改成了乾薑,把大棗去掉;把人蔘去掉,換成瓜蔞根和牡蠣。牡蠣熬,熬就是煅的意思。剛才吳老師講到魂魄的問題,古人對這方面是有深刻認識的。魂是升的,魄要降的,升魂用生龍骨,降魄用煅牡蠣,每個地方都有葯,每個地方都有它的出處,古中醫的每個地方都沒有虛設的,全是實指,沒有虛指,只是說沒有傳承、傳承斷了,沒法去解釋。
6「數」說經方——捌、玖
我們再看看八。當看到小柴胡湯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感覺,剛才七的時候,你看上下對稱,左和右不對稱,大家有感覺吧,方子好像還有一點不盡人意地方。我們看看《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里的大陰旦湯,大陰旦湯加了芍藥四兩啊!你看看,這就是完全的大陰旦湯,就完全成了。陰旦是什麼?是月亮出來了,是陰氣起的狀態,到大陰旦湯這時候已經到極致了,再沒法往上加藥了,它已經圓滿了。你看左邊兩個葯,右邊兩個葯,上面一個葯,下面一個葯,中間兩個葯,全都是平衡的,成熟的東西它是圓潤的。這個方子叫什麼?大陰旦湯。大家知道嗎?我們小柴胡湯用的時候,如果出現舌下絡脈一伸出來有瘀血的,肯定是用這個方子而不是小柴胡湯。你把腿拿起來皮屑很多,靜脈有曲張的,肯定是用這個方子。這個方子相當於小柴胡湯合了芍藥甘草湯。
再往後看,這是一個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的方子,九味葯,叫做小柴胡加黃連丹皮湯,是治春溫的。我們中醫丟失的東西太多了,《傷寒雜病論》到現在為止,我知道的有十二個版本,每個版本的東西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可能有後世的醫家加進去的東西,也有後世研究它以後加進去的東西,還有一個是傳抄的不同版本。 那麼小柴胡加黃連丹皮湯,就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了黃連、丹皮嗎?不是。它是去了半夏,換成了黃連、丹皮,然後加了瓜蔞根。這個方子治春溫效果非常好,可以和小柴胡加茯苓白朮湯成對待之勢,它治春溫。那個治啥?在《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太陰病篇》治腹瀉。
7「數」說經方——拾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到十了,就是河圖的法式,到這時候,所有的方子,所有的葯都在裡面體現得淋漓盡致。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我在咱們深圳講過烏梅丸、大溫脾丸,在中醫在線還有其他的會議上我講過,今天下午有老師專門講大溫脾丸,我在這裡給大家先做個鋪墊。左邊烏梅、當歸,肝(膽)或者木這裡;火這裡,黃連、桂枝,心(小腸);中央脾(胃),乾薑、花椒;西方肺(大腸),細辛、人蔘;北方黃柏和附子。你看,一陰一陽、一陰一陽……都是這樣的。所以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疾病就是偏陰偏陽了,一陰一陽是道。
大溫脾丸,我們在《千金》、《外台》裡面沒有找到這個方子,在張大昌先生的醫籍當中找見了這個方子,它其實是在大溫脾丸的基礎上重新根據這個烏梅丸,根據《千金》、《外台》的東西,提煉出來的這個方子,這方子和烏梅丸成了姊妹方。剛才吳老師講得非常好,把烏梅去了,加大黃嘛。其實不簡單,這裡吳茱萸,這裡黃連看到沒有?再加個芍藥是什麼?剛才吳老師講了,戊己丸。古人都有,統統都有。你看,大黃附子細辛湯,看到沒有?這裡面乾薑、花椒、人蔘,再加飴糖,是什麼呢?大建中湯。你看烏梅丸和大溫脾丸,說它千古名方、千古奇方,一點不為過。
五、中醫之模型
它不光是方子,方子裡面寓的這個法,能使我們創造出很多的方子。我們根據這個,可以把中醫的所有東西放到框架當中來看。東方甲乙木,肝、膽;南方丙丁火,心、小腸;中央戊己土,脾、胃;西方庚辛金,肺、大腸;北方壬癸水,腎、膀胱,是按照五行來的。那麼按照六氣怎麼來呢?厥陰風木,少陰君火,少陽相火,太陰濕土,陽明燥金,太陽寒水。五在裡面,六也在裡面。有人問,「誒,老師,我們中醫內容很多呀」。沒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再說這不是精嘛?這不是氣嘛?就是氣化過程嘛。這不是神嘛?「人有三寶,精、氣、神」。中醫看什麼?中醫看的精、氣、神啊。中醫看病的第一個層面,叫做「病脈證並治」的層面,張仲景先生特別注重病脈證並治。所以剛才吳老師講得非常好,如果中醫沒有病的概念,別人問你,「大夫,我什麼病?」你說「你氣血兩虛,心陽虛。」你在說證,沒說病。說明一點,你這個大夫還不太合格,你說出來他的證,沒說病,連脈也沒說,治還更不知道,瞎扯,對不對?
那麼我們橫著看法式圖,肺是主氣的,肝是藏血的,心是藏神的,腎是藏精的,你看。那麼脾和胃呢?我們講「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脾胃是主津液的。《內經》里怎麼講?《內經》里講「小腸主液」,「大腸主津」(《靈樞·經脈第十》)。在不同體系當中,它的劃分不一樣,但它說的東西全部是一致的,從不同角度看,完全一致。我們古中醫認為腎中的命門之火生的太陰真土,而心火、君火生的是陽明燥金凡土,傳統中醫這麼認為的。而心乃君主之官,它不能直接來生,他要通過心包來生,那麼這裡有個心包和三焦,剛好五臟六腑,或者有些人說六臟六腑,六臟六腑都齊了。
所有中醫的東西,如果把人體當作一個硬體來說,而把裡面各個臟器產生的功能當作軟體來考慮的話,請問一下大家,大家治病,是為了調它的硬體還是軟體呢?我們大多數時候我們調的是軟體,不是硬體。硬體是先天構成的東西,所以先天病就很難治。先天的時候氣化形,後天的時候形寓氣,形裡面藏著氣。
六、深師大茱萸丸結構分析及病案舉例
剛才講了,「葯過十三,百病不沾」。真的嗎?我給大家拿著一個方子,深師大茱萸丸,這是在《千金》、《外台》裡面有的方子。大家看一看,假如說剛才沒有剖析大溫脾丸、烏梅丸,我們看這個方子的時候,如墜雲霧,一共十六味葯。它治「心腹寒疝,胸中有逆氣,時上搶心痛,煩滿不得卧,面目惡風,悸掉,惕惕時驚,不欲飲食而嘔,變發寒熱」,我們根本不知道它說啥。
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有一個病人,在N年前開始,年輕的時候得了乙型肝炎,又過了一段時間檢查出來了萎縮性胃炎,又過了幾年發現腎功能有損害,又過了幾年檢查出來了冠心病,心臟不好。最近來找我的時候,他發現他得的病是什麼?肺癌。通過剛才的描述,大家有感覺沒有?肝到胃、到腎、到心、到肺。這不是五行相剋的關係嗎?你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馬老師,你舉的這個例子是真實病歷嗎?」真實病歷,這邊來找我了。剛才吳老師講得多好啊,我們有病的概念。他啥病呀?你告訴我。他來的時候是肺臟結。心臟呢?冠心病,西醫這麼說。那麼腎呢?慢性腎衰。另外還有萎縮性胃炎、乙型肝炎的遷延期。怎麼治啊?我們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那見脾之病呢?當知傳腎;見腎之病呢?當知傳心;見心之病,當知傳肺啊;那見肺之病,當知傳肝,又回去了。那你沒法治。剛才吳老師講得多好,你看桂枝湯證,但是他是個慢性膽囊炎的病人,或者有乙肝的病人,那就柴胡桂枝湯。你五臟六腑都能涉及到,你可能就瞎治,光治癥狀沒治病。
這個方子就給我們很好的一個教材。你看,吳茱萸、當歸,剛才大家看到了吧,在哪裡?大溫脾丸裡面有吧。先看五個溫葯:吳茱萸對的是木,桂心代表的是南方的火、心,乾薑代表的脾,細辛代表的是金,附子代表的是水、腎。這五味葯把五髒的陽氣全部就調動起來了,「陽化氣,陰成形」,五味葯全部有了。我記得有一個朋友講,「馬老師,《千金》、《外台》我看不懂」。我說你為什麼看不懂?不可能出現那麼複雜的病,你沒見過,你中醫功底確實太差。你沒見過的病,你看不懂,就是咱們要去努力的地方。當你研究《傷寒》、《金匱》十年了,倒過頭來應該再看看《千金》、《外台》,再一直往後看。我們好多的被稱為各個家的,都有他可取的地方。
我們看一看,吳茱萸、當歸,這個葯組,大家看明白了嗎?柴胡、黃芩,剛才我給大家講過了,都在東方木的位置,肝膽這裡。這四個葯把所有的寒熱、虛實、升降全部體現得淋漓盡致。桂心,溫心陽的;半夏,得夏天一半之氣,降心火的,桂心可以暖小腸之火。乾薑溫脾陽,人蔘補五臟六腑之陰,白朮能健脾生津,茯苓甘淡滲濕。細辛溫肺,可以治肺的陳寒,白芍可以斂肺經,紫菀降肺氣,旋復花可以把肺中的水去掉,它是鹹味的葯。附子,北方的水,再加上甘草。十六味葯,若合符節。這裡四味葯(吳茱萸、當歸、柴胡、黃芩),對著西方的四個葯(細辛、白芍、紫菀、旋復花),中間四味葯(乾薑、人蔘、白朮、茯苓),這是兩味(桂心、半夏),這是兩味(附子、甘草)。如果說我們把它勻一勻,每個方位各四味,或者說左右各四味葯,中間四味,上下各兩味葯,平衡不平衡?什麼叫丸?丸者緩也,圓也。這葯可以常吃。
我剛才講的病人來了以後,她很開心,說:「馬大夫,你對我太好了」,前兩天給我拿的她們當地的什麼明妃魚,告訴我「不要給別人吃,就專門給你的」。我說怎麼樣?「你的這個神方」,她把它叫做神方,「你這個藥丸吃完以後,我哪兒都舒服了,沒有不舒服的地方。」咳嗽不咳嗽?不咳嗽。心慌不慌?不慌。睡眠怎麼樣?睡得很好。大便怎麼樣?很通暢。有什麼不舒服吧?沒什麼不舒服。她問我一句話,「大夫,我不會死了吧?」我說:「不會了,你看,你臉色從陰色轉陽色了,現在癥狀也在消失,至少生命質量很好啊」。她說那就行了,只要活著就行。至於說瘤能不能給我消了?我不管它,帶瘤生存也行。所以說病人給的什麼信息呀,病人用她的生命,用她的身體給我們驗證古人、老祖先的東西。我們真的對古人的東西不理解了,不認知了,我們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看到這個病的時候,當病人給我講整個病的情況的發生髮展的時候,我腦袋冒出來了這個方子。我以前看的方子,我只會想到它可能對某些疾病,而這個方子其實對應的是五臟六腑的疾病,複雜的、多器官、多靶位的逆轉,用這個方子——大茱萸丸。今天給大家講了這個方子,大家又學會了一手。
(本文為上半部分,下期精彩繼續)
整理校對:采采 陳劍城 溫昊天
審核:馬新童中醫傳承工作室
編輯:朱麗莉
聲明:
·本文來源於馬新童老師2018年5月在「全國《神農本草經》與經方臨床第一屆學術研討會」的學術報告整理,由「中醫家」協助整理編校。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信息。
· 歡迎投稿:bianjibu@zhongyijia.com.cn
※發現中醫|毛泰之:回春之手,滿含慈悲
※最好的醫生在自己的心裡 文/李玉賓
TAG:中醫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