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被譽為「天下第一廉吏」,死後仍為百姓造福!

他被譽為「天下第一廉吏」,死後仍為百姓造福!

于成龍是清朝為數不多的清官之一,他一生耕耘地方,主政之處,社會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他44歲為官,68歲病逝,二十多年一直致力於為百姓服務,為朝廷分憂,生得朝廷和百姓的愛戴,有口皆碑。于成龍是清朝為數不多的清官之一,他一生耕耘地方,主政之處,社會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他44歲為官,68歲病逝,二十多年一直致力於為百姓服務,為朝廷分憂,生得朝廷和百姓的愛戴,有口皆碑。

于成龍曾在多地任職,到處都留下清廉之名。在武昌,他任武昌知府,單騎直入城寨,招撫叛賊;在福建,他任按察使,「執法決獄,不徇情面」,「刁訟風息,擾害必除」,人稱「閩省廉能第一」。任直隸巡撫時,他「以驅除貪吏,拯救民生為務」,「戒州縣私加火耗,上官禮節」,深得民心。于成龍的廉潔受到康熙皇帝的讚揚,他曾在紫禁城召見於成龍,肯定他對貪官的鬥爭。召見後還賜飯,知其歷官廉潔,家計涼薄,還特發獎金和御馬。康熙皇帝還特意賜詩,于成龍感激萬分。表示要竭盡全力,以報皇恩,將御制詩小心珍藏,「傳之子孫,以為世寶。」

于成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個人的品質、才能、機遇,是息息相關的。于成龍為官善抓機遇且實幹。于成龍為官抓的第一個機遇是清初人才缺乏。1661 年,于成龍被順治帝任命為廣西羅城知縣。這是一個非常偏遠的地方,多數官員不願前去赴任,但是他抓住了這一機會,接受清廷委任,從基層做起,到朝廷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從此開始其仕途生涯。在羅城期間,于成龍一心為民謀利、興教化,不到五年,羅城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為此得到上司的舉薦,升為合州知府。

于成龍為官不貪權、不涉黨爭。康熙朝黨爭嚴重,其中以明珠和索爾圖之間的爭鬥最為激烈。在朝中不少大臣紛紛站隊找靠山的時候,于成龍拒絕參與,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為民辦實事。拋開黨爭,靠自己的努力實幹,歷任合州知州、黃州府同知、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等職,用22年時間做到了一品官。

于成龍的一生,不僅是廉潔的一生,也是辛勞的一生,他在67歲時,也就是1684年去世了。歸葬于山西呂梁市方山縣峪口鎮橫泉村。于成龍去世後,康熙皇帝為了樹立一個清官的樣板,便親筆給他寫了「御制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操江謚清端于成龍碑文」不僅追謚他「太子太保」的官銜,而且還御筆親提了「高行清粹」的大匾。

根據歷史資料顯示:于成龍的墓園佔地兩千多平方米,周圍圈有圍牆,正西還有花崗岩的石牌坊,佔地50多平方米的墳塋,就在墓園正中。可是隨著清朝倒台,這位天下第一廉吏的墓園,也就徹底荒廢了。

民國末年(1947年),因為戰亂和天災,橫泉村青黃不接,眼看著寒冬就要到來,老百姓連過冬的棉衣都沒有,為了渡過眼前的難關,一共160多戶, 800多人的橫泉村村民一商量,大家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那就是向于成龍借款。

在當時的劉村長,還有農會的郝主席的帶領下,幾十名青壯年,扛起了?頭和鐵鍬,紛紛來到了于成龍的墓前,劉村長在墓前焚香禱告,表達了向于成龍借款的願望後,青壯年們就一起動手,挖開了這位天下第一廉吏的陵墓。

于成龍的陵墓是一棺一槨,因為木質優良,外有桐油大漆保護,故此,棺槨並未腐爛,還和新的一樣,啟開棺槨,于成龍血肉已經化為塵土,官服早就變質,但堪堪能遮掩白骨,墓內隨葬品不多,唯有頂戴上的葫蘆形金頂,為純金打造,此物為橫泉村村民換回了800斤重的棉花,每戶還分得了5個飯碗。

最讓人稱奇的就是墓中,有一樣非常獨特的隨葬品,竟是半米高,一摞一摞倒扣的瓷碗,碗內裝著白灰和松香。根據當時對葬制熟悉的人分析,飯碗的意思是「挽留」,白灰的意思是「一世清白」,而松香的意思是「流芳千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小百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終生不敢伐蜀?
末代皇帝溥儀的文化水平有多高?專家:當博士都綽綽有餘!

TAG:史料小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