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毀原著、選角不當…關於《莽荒紀》的爭議,製片人都對我們回應了

毀原著、選角不當…關於《莽荒紀》的爭議,製片人都對我們回應了

作者/刀刀

「《莽荒紀》豆瓣出分了,3.2分。」林正豪至今還記得自己從同事口中聽到《莽荒紀》豆瓣評分時內心的震驚。作為《莽荒紀》的製片人,他和他的團隊對這部玄幻劇寄予厚望,「我們的判斷是豆瓣評分不會低於7分。」

亂改原著、感情線過多、男女主年齡太老……在大量的質疑聲中,林正豪接受了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的採訪,並對這些問題做出了回應。

改編比原創難度大,國內觀眾更愛看感情戲

《莽荒紀》由我吃西紅柿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男主角紀寧在慘遭滅族之後踏上復仇之路,歷經種種艱險和磨難,終於變成強者的故事。林正豪第一次看到這個故事是在2014年底。那時《莽荒紀》還在起點中文網上連載,點擊量一直排在前幾名。一直很喜歡東方奇幻故事的林正豪一下子被書中描繪的世界迷住了。一年後,他買下了《莽荒紀》的影視版權,開始籌備劇本,但卻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改編其實比原創難度還大,因為既要兼顧原著又要適應影視化創作,如何同時滿足原著粉和新觀眾的需求,這個尺度很難把握。」

不出所料,電視劇播出後大量質疑出現。首先面臨的質疑是「毀原著」。「劇情亂改,生生的改成了愛情劇。」網友艾瑪毫不客氣地在豆瓣上給《莽荒紀》打了一星,這個短評獲得了一百多個贊。對此林正豪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來,《莽荒紀》的原著小說是網文里最常見的那種「爽文」,男主一路打怪升級,越變越強,讀者也能跟著男主的進階過程不斷獲得爽感。但把這樣的故事照搬進影視劇里是不妥當的,「總不能讓男主打整整65集的怪吧!不管什麼類型的影視作品,核心都是情感的表達,所以我們還是希望能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林正豪解釋道。

於是,他帶領創作團隊花了近兩年時間,擴充了大量男女主的感情戲和部分展現兄弟情的戲份。在「男女主的愛情究竟該一帆風順還是多點波折」的問題上,團隊「推翻重建」了好幾次。林正豪一直想把這部劇做出美劇的品質,但並不想把《莽荒紀》里的感情戲寫得和《權力的遊戲》一樣少。「《權力的遊戲》那種劇,受眾主要還是一線城市的互聯網用戶。對於《莽荒紀》,我們想圍繞著主流用戶做。」說到這裡,林正豪向記者透露了《莽荒紀》在移動端觀看用戶的畫像:主要是二三線城市用戶,多為95後,男性觀眾佔到70%以上。「中國觀眾的觀影習慣在改變。以前大家看電影喜歡看卡司,現在看之前會先看預告片和豆瓣評分,觀影水平越來越高。但整體上國內觀眾還是更喜歡看感情戲。」林正豪說。

至於有些觀眾所詬病的「世界觀縮窄」,林正豪表示這是由於原著小說太過龐大,分支太多,有些內容不得不砍去。「小說體量很大。很多人勸我別拍,覺得我駕馭不了這麼龐大的世界觀架構,但我就是想做東方的奇幻故事。」不過,他也承認自己沒有全面照顧到原著粉的感受,沒想到小說讀者的力量這麼大,「10個人就有10個不同的想法」。

還有部分網友認為男女主年齡偏大,不適合角色。比如主演劉愷威四十多歲,小說中年齡則只有十幾歲。對此林正豪直言,「一是因為演技,年齡太小的演員演技不成熟;二是為了節省資金,因為鮮肉實在太貴。」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莽荒紀》因為劇情不太遵循原著而受到一些詬病,但本劇的特效卻得到了大多數觀眾的好評。《莽荒紀》總投資三億多,其中製作經費達到了兩億。劇中的特效都找了全球各地專門的團隊來做。「我們的生物特效是韓國團隊做的,風雨雷電等特效是香港團隊做的。這樣不僅能控制預算,最後出來的效果也比較好。不像有些電視劇,是按照集數外包特效的,做出來的效果參差不齊。」林正豪說。

電視劇行業水太深,需要做數據維護

在製作《莽荒紀》之前,林正豪和他的公司天悅東方主要做電影項目,比如《在世界中心呼喚愛》《我的早更女友》等,這次做《莽荒紀》是天悅東方第一次試水電視劇項目。在林正豪看來,做電影項目很簡單,就是簡單的三步走,「第一步是讓更多的觀眾知道這個作品,第二步是讓觀眾對作品產生想了解的慾望。第三步就是讓觀眾購買。」

但是電視劇行業的水要深得多。收視率、網播量還有口碑打分等都有很多不同的玩法。「目前大部分電視劇還在做所謂的數據維護。」說起電視行業的潛規則,林正豪直言不諱,「這個市場有很多掩耳盜鈴的人,那些收視率和網播量到底注了多少水,他們自己心裡清楚。」他表示,儘管口碑遭遇了滑鐵盧,但《莽荒紀》的網播量是乾乾淨淨的。目前,《莽荒紀》上線一個多月,累計播放量已達到14億。

除了「數據維護」,林正豪還提到,現在很多電視劇還會做「用戶輿論導向維護」,比如維護豆瓣評分。「什麼豆瓣『數據維護』也是很多人自欺欺人,以為數據上去了,劇就真的好看了。」林正豪說。但也是在這種大環境下,《莽荒紀》堅持做自己,反而顯得「笨拙」了。因為在虛高的分數對比下,以及前面十幾集細膩鋪墊莽荒世界觀導致節奏略慢的原因,《莽荒紀》分數不高,從而流失了部分觀眾。但最近隨著劇情的展開,口碑與各種數據都開始穩步升高、可以說有低開高走的趨勢。

玄幻劇主要面向互聯網,市場依然龐大

玄幻劇一直是古裝題材中比較熱的類型。但在「限古令」的大背景下,古裝劇上星越來越難,主要面向青少年觀眾,情節不夠現實的玄幻劇想上星更是難上加難。不過,《莽荒紀》雖然構建的是莽荒世界觀,但其卻對現實有著緊密的關照意義,所以在2018年已播古裝劇中,算是一部較受關注的作品。

說到這裡,林正豪也提到了播出平台安徽衛視,「這裡得感謝安徽衛視對我們的支持,在政策緊縮的環境下還能堅持播《莽荒紀》。」在他看來,再三強調感謝安徽衛視的原因,不僅因為《莽荒紀》守衛安寧、伸張正義的精神,與當下社會傳遞與發揚的正能量有異曲同工之妙;更因為安徽衛視在周播劇場方面勇於探索和擔當的責任感,「現在看電視的人群主要是大媽群體,年齡50歲左右,而且她們更愛看家庭倫理劇。玄幻劇的受眾很明確,就是在網上觀看的年輕用戶。」近幾年來,周播劇場頻繁出現,說明培養中國觀眾習慣看周播劇是有必要的,與此同時,互聯網大勢漸起,但電視台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陣地,「籠絡網路用戶的同時,我們也更重視電視觀眾對《莽荒紀》的追劇體驗,也非常願意用這部作品繼續培養觀眾的追劇習慣,可以說安徽衛視與《莽荒紀》的搭配是又一次充滿探索意義的嘗試。」

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莽荒紀》開播當天,18個小時網播量破億。對林正豪來說,這個播放量還算符合預期。去年的玄幻劇《海上牧雲記》沒能上星,在優愛騰三家視頻網站上同步播出,四個小時播放量破億。今年,《武動乾坤》《斗破蒼穹》等大IP玄幻劇也是視頻網站的重點項目。

目前,林正豪手上還有兩個玄幻劇項目《太古神王》和《滇嬌傳》。有了做《莽荒紀》的經驗,林正豪表示在做下一部玄幻劇時會更重視作品本身,同時也會更關注視頻付費。林正豪告訴記者,自己當年在起點中文網上追《莽荒紀》的連載時就是忠實的付費用戶,作為內容付費的先行者,他也很關注視頻網站的付費模式,「優質的內容可以撬動一切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資本論 的精彩文章:

用顏值、才藝、智商碾壓你?腦力版「飢餓遊戲」的《腦力崛起》了解一下
復盤《北京女子圖鑑》,劇作、人設、宣發、價值觀,哪個才是引爆點?

TAG:娛樂資本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