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知道的梵高故事可能都是錯的

你知道的梵高故事可能都是錯的

自畫像,梵高,1888年

?總有一天世人會發現我的價值……

2300萬美元 、5300萬美元……

願意支付我的顏料費用和生活成本……

5400萬美元、5500萬美元……?

耳機里交織著梵高寫的信,

和他死後某場作品拍賣會上的報價聲。

原諒我刻薄且毫無根據的揣度……

「我認為他可能是唯一一個在如此廣泛人群之中享有名譽的藝術家。當然其他還有很多著名藝術家創作了大師級作品,但我敢說在名聲方面無人能及他。」

——梵高博物館執行館長阿德里安·多茲爾曼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說

所以,

傳說中一生窮困潦倒的梵高是怎麼成為人盡皆知的全球級別的藝術icon的?

梵高故事裡又有多少被人們誤讀了?

讓我們說說這個。

GIF

?有句話叫:超前於時代的審美?

梵高的畫生前不被人認可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他超前於時代的審美。

什麼叫超前於時代?好像他是能預知後世?

預知也許談不上,但在當時顯得格格不入的梵高的確契合了幾十年後的藝術風尚。(想像你在十幾年前殺馬特風流行的時候留了現在的髮型……(好吧,這個類比好像不怎麼好……

(咳,說回來。)討論梵高的審美為什麼會是超前的,需要把時間拉回到他生活的19世紀。

我們來看幾張圖:

米勒,《拾穗者》,1857年

是不是很眼熟?如果你還記得美術或歷史課本上的介紹,應該是,米勒,19世紀法國著名現實主義畫家。那時候,畫人物強調的是「正確」。

不過其實米勒的畫在當時也不怎麼好賣,因為除了要「正確」,那時更受收藏界歡迎的是描繪宗教或者貴族生活場景題材的畫。

比如這幅:

(記住這幅畫的作者,我之所以能搜到他的畫,是因為他和梵高產生了某些聯繫,後面會提到。)

德泰勒,Vive_L"Empereur,1891年

但梵高喜歡米勒。可能是因為他同樣喜歡觀察他在礦區做傳教士助手時遇見的那些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米勒,《播種者》,1850年

1880年,在斷斷續續、勉勉強強做過畫作複製品推銷員、書店學徒、牧師助手等多份工作後,一直因為內向、耿直而和周圍世界格格不入的梵高,終於在27歲這年決心聽從內心做一個藝術家,並在弟弟提奧的經濟支持下,開始正式學習畫畫。

米勒就是他臨摹的對象之一。(你看,一開始就選了一條不怎麼好賣的路。)

梵高模仿米勒的《播種者》素描,1881年

梵高沒正式進過美術學院學習,估計也考不上,因為當時學校和我們現在的美術培訓班一樣,要學生照著石膏像畫素描,而梵高特別抵觸,甚至還因此和幫助過他,教他學畫畫的當時已經小有名氣的藝術家親戚莫夫吵過架。

「這種沒有生命的東西根本沒有畫的價值。」

「沒有活人的手腳可畫時,我才會去畫模型。」

GIF

顯然從學畫之初,梵高關心的就不是把人體的比例、樣子畫「正確」,而是

最好、最快地抓住自己感受到的所畫之人的感覺。

梵高,《掘土的農婦》速寫,1885年

「我希望達到的境界,不是去描畫一雙手而是手的姿態;不是去精確地勾勒出一個頭部,而是頭部的表情,例如一個挖掘者抬頭吸氣或說話的神態 —— 換而言之,就是生命。」

梵高,《吃土豆的人》,1885年

「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里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

之前他還在給提奧的信里說「我努力創造出一些寫實但有感情的作品」,但現在他的畫已經越來越直奔感覺而去,越來越不「正確」了。(也越來越賣不出去了。)

但事情還沒完。

梵高早期的畫還是以灰調子為主,但1886年,他去了巴黎,遇見了當時還屬於先鋒藝術的印象派的作品。

莫奈,《印象·日出》,1872年

他簡直像重新發現了顏色,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以明亮的、和現實顏色完全不一樣的色彩來畫靜物和花卉。在巴黎的20個月里,梵高畫了約200幅畫。

這個時候,他的《播種者》變成了這樣的版本:

梵高,《播種者》,1888年

桃花畫成了這樣:(紀念莫西所作)

梵高,《盛開的桃花》,1888年

人物畫成了這樣:

梵高,自畫像,1887年

梵高,歐仁?博什肖像,1888年

著名的卧室:

梵高,《阿爾的卧室》,1888年

梵高在給提奧的信里這樣解釋他為什麼這麼畫:

"在此,唯有色彩是無所不能。色彩的簡化,賦予平常事物偉大的格調,引發了休息或睡眠的聯想。總之,看著這幅畫應當可以讓腦子或想像力得到休息。

牆壁是淺紫羅蘭色。

地面呈磚紅色。

床和椅子的木頭是鮮奶的黃色,被單和枕頭呈非常淡的檸檬綠。

鮮紅色的床罩。

綠色的窗子。

橘紅色的梳妝台,藍色的臉盆。

淡紫色的門。

這就是全部了——除了一扇關著的百葉窗,屋子裡什麼也沒有。傢具不能侵佔其他的空間,牆上是肖像,一面鏡子、一條毛巾和幾件衣服。至於畫框,因為畫面上沒有白色,所以它將是的。"

他對顏色的選取大膽又天才。一個簡單的例子,你看上面?字體的顏色,我是根據梵高的畫調的色,如此多繁雜的顏色擺在一起,竟然是和諧的。(當然我只是依照圖片選的色,可能和原作有偏差。)

他有時也挺自信的,他給妹妹寫信:

「你不理解有一種新的畫風要出現么?」

?如果再多活幾年,他可能就出頭了,

但也不會有現在的名氣了?

其實,看到現在,你可能發現了,梵高一點也不「瘋」。

梵高可能有十分情緒化,易怒、易沮喪的一面,但關於他的精神狀況和心理隱疾一直沒有定論。

GIF

邂逅梵高展覽中用投影展示了梵高與高更那次著名的讓他割耳朵的爭吵

至少,他留下的信件表明他並不是在想像中那種「嗨了」的狀態中畫下自己的幻覺,更不是某些好笑的新聞里說的因為他有色盲症,所以他眼中的世界的顏色與常人不同。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表達什麼,然後選用不同顏色、筆觸來表達。甚至,從信件水平來看,他語文也挺好的。

只是因為他學畫起步晚,而當時信息傳播慢,畫家並不易出名,他從學畫到去世一共才畫了十年,加之他所追求的藝術形式本身的先鋒邊緣,所以無人問津也是很正常的。比較和他同處於「後印象派」*的高更、塞尚當時都處於相對默默無聞的創作狀態。

*後印象派:印象派發展而來的一種油畫流派。這些藝術家們不滿足於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觀感情,於是開始嘗試對色彩及形體表現性因素的自覺運用。

而且在圈內,他也不是完全的不被認可,在他去世那年(1890年),已經有專業的藝術評論家很認真地在報紙上評論他的畫作。而且他生前也並非像傳言那樣只賣出去過一幅畫,根據梵高博物館的回答,雖然並無法知道確切的數字,至少多於兩幅,還不算和藝術家朋友間的一些交換畫作。

可是,梵高卻在這年自殺了。

所以這是他生前不被認可的第二個原因:活得不夠長。但這也讓梵高漸漸有了另一種名聲,並溢出了藝術圈外。

「他仰望太陽。然後他用手抵住自己的太陽穴,摳動扳機。他倒下了,臉埋在肥沃又發出刺鼻氣味的麥田裡。他回到生生不息的大地母親的子宮裡去了。」

梵高,《麥田上的群鴉》,1890年,傳說中梵高的最後一幅畫,但其實並不是

歐文?斯通在1934年寫的傳記小說《渴望生活——梵高傳》的這一段,不知道打動了中國80年代多少文藝青年,包括海子,他就為梵高寫過詩《阿爾的太陽——給我的瘦哥哥》。

詩太長了,就不放了

為什麼前面寫梵高(可能)是自殺,是因為在2011年,美國兩位獲得過普利策獎的傳記作家史蒂芬·奈菲和格雷戈里·懷特·史密斯在新出版的《梵高傳》質疑了著名的「自殺論」,認為另一個傳言可能才是歷史的真相:梵高被一群少年意外開槍射中,為了保護他們,梵高承認是自己開的槍。

他們一條條駁斥了自殺論的證據,比如:梵高並不像傳記電影里那樣留下自殺前的遺書,他死後上衣口袋裡被發現的字條是他寫給弟弟提奧信件的草稿,而信在他中槍前一天寄出,那封信的內容是樂觀的,甚至描述了未來的計劃。

以及梵高中彈後步履蹣跚地走了1.5公里回到了自己的住處,因為子彈沒有射中重要器官,受了29個小時的折磨才死去。

而最有力的證據——槍傷,根據手槍法醫專家文森特·迪·馬的說法:不是左撇子的梵高很難用左手向自己的左胸開槍,他認為開槍的地點離梵高的身體應該有將近兩英尺遠。

梵高博物館展出的據說是一位私人收藏家收藏的梵高當年用來自殺的左輪手槍。

但就像梵高為什麼會割耳一樣,真相已經無從得知,反正「貧窮、瘋狂、割耳、自殺、死後成名」,這些關鍵詞足以讓梵高的各種版本的故事已經通過小說、故事、繪畫、電影、電視劇、戲劇、詩、歌等廣為流傳,甚至影響了很多人對藝術家的想像——藝術家是需要如梵高般擁有瘋狂的激情的。甚至有本書叫《梵高與流行文化》,裡面盤點了這一切。

?故事也是需要由人說出去的?

所以故事最開始是誰說出去的?

有兩個名字不得不提。

一個是梵高的弟媳,喬安娜。

喬安娜抱著她和提奧的孩子——以伯父名字命名的:小文森特?梵高,1890年

梵高死後,一心想要將哥哥推向世人的弟弟提奧不到半年後也去世了。此時梵高一輩子畫的成百上千的油畫、素描(床底、柜子後面、房子里全是梵高的畫),還有和提奧的五百多封書信,都留給了這個嫁給提奧不過一年半的那時候才29歲的喬安娜。

她是個能幹的女人,讀書時是班上的高材生,後來在大英博物館工作過,在中學教過英文,還是一個女性社會主義運動的創始人。

她開始一面設法安排梵高的畫展,一面把梵高和提奧的信結集成書。

左圖為喬安娜、小文森特和她的第二任丈夫,右圖為第一個版本的提奧與梵高的書信集。

開頭的十年有6次畫展,反應平平。第7次在巴黎展出,卻引來馬蒂斯等後來的「野獸派」新秀的關注。從此西歐重要的美術館大門,逐一為梵高而開。

喬安娜在推廣梵高的過程中具體做過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在1892年,她有一次被藝術家理查德·羅蘭·霍爾斯特嚴厲地批評:

「她是一個迷人的小女人,但當一個人在一件她一無所知的事情過於狂熱讓我很惱怒,儘管她是被傷感沖昏了頭,還是值得我採取嚴格的批判態度。這些不過是高中女生的廢話。梵高女士最喜歡的是誇大其詞和多愁善感,這讓她流了最多的眼淚,但她忘記了,她的悲傷也正在把文森特變成神。」

另一個推廣梵高的人是沃拉爾。

這個人名我們上次說畢加索時也提到過,他是巴黎出了名的精明畫商,低價買畫,高價賣畫,但眼光奇辣,畢加索、高更、馬蒂斯、德加等人的畫他都代理過,他也幫梵高辦了第一次重要展覽,和畢加索的第一次個展一樣,一幅畫也沒有賣出去。

但沃拉爾知道梵高的價值,他在回憶錄里寫當時一個參觀者非常喜歡梵高的《罌粟花田》(當時標價低於500法郎)這副畫,每天傍晚都到畫廊里來,一提起《罌粟田》就不知疲倦。有一天他說自己打算為剛出生的女兒置辦一件能升值的陪嫁品,打算買一幅畫。

梵高,罌粟花田,1890年

沃拉爾不自覺地把眼睛瞄向了《罌粟花田》,覺得這生意做定了,「要是我有閑錢,這幅畫我早就搬到家裡了。可是,您明白,我的一個堂兄是巴黎市政府的素描教授,他能給我們出個好主意。」這個藝術愛好者說,最後,他花15,000法郎在別的地方買了德泰勒(前面提到的畫法國貴族生活的畫家)的一張畫,「我堂兄說,20年後,這副畫價值至少十萬法郎。」他高興地說。

我覺得還是不反駁他為好。

大約二十五年以後,德塔伊水彩畫的買主到馬蒂尼亞克街來找我。他憂鬱地對我說:

「現在是賣德塔伊的時候了。我的女兒要出嫁了。」

我問他是否還記得梵高的畫展,還有那幅他似乎喜歡得不得了的《罌粟田》。

「我怎麼會不記得呢?幸虧我忍住了沒買:《罌粟田》現在能有什麼賺頭?」

「哎!我的朋友,您能賺三十多萬法郎。」

「那,既然這樣……我的德塔伊呢?……」

「您的德塔伊?……《峪南閣之戰》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可盧森堡宮的館長已經叫人把它搬到頂樓的庫房裡去了……」

(嗯,我覺得這個故事主要能告訴我們……1915年左右梵高的一張畫能賣30多萬法郎,哈哈哈哈哈。資料太難找了……)

在喬安娜和沃拉爾的推動下,梵高的名聲和作品價格都在不斷攀升,在喬安娜死後,她的兒子小文森特繼承了伯父滿屋子的畫,雖然他並沒像他母親那樣對伯父的遺作充滿熱情,但仍然十分看重。

儘管梵高作品價格不斷飛漲,但他沒有賣出去幾幅,大多數選擇借給了各大美術館展覽,梵高的作品大半得以留在國內。

1973年,由荷蘭政府出面,以六百萬美金的超低價格向文森特整批買下這些油畫與素描,條件是成立「梵高基金會」,由梵高家人主控,同時要在阿姆斯特丹蓋一座「國立梵高美術館」,以資保管、展出。

現在的梵高博物館

為什麼小文森特的這個選擇是重要的呢?因為一方面成立博物館和基金有助於荷蘭政府對梵高的長期宣傳和推廣。同時,這保證了,梵高雖然畫了很多畫,但大多收藏在美術館,市場上的存量並不多。梵高在市場上流通的作品於是在各大國際拍賣行間不斷拍賣,價格不斷推高。

?加固了這一神話的是日本市場?

讓梵高後來真正變得人盡皆知的,還有日本人的一份功勞。

梵高生前曾一度很想去日本,當然最後沒有成行。但他的畫受過當時流傳到歐洲的日本浮世繪很深的影響。這來自東方的畫作讓他發現可以不用科學透視來構圖,可以使用明亮不混合的色彩,可以大塊平面鋪色,用線條和色塊可以快速地作畫。

梵高模仿的日本浮世繪作品

梵高,唐基老爹畫像,1887年,藝術用品店的老闆唐基是梵高接觸日本浮世繪主要的來源。

所以日本人對梵高的喜愛由來已久,中國第一本講梵高的書是1929年豐子愷翻譯的《谷訶生活》,就是從日本流傳過來的。

日本人在80年代也為梵高弄了一個大新聞。

1987年,著名的安田火災和海事保險公司為了買梵高的畫作《向日葵》,拍出了3970萬美元的天價,《向日葵》一時成了有史以來最貴的油畫,震驚世界。原因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曾經擁有的一幅《向日葵》被炸毀,所以日本人有個情結,一定要再找一幅梵高的《向日葵》回來。

所以現在人人都知道梵高畫過《向日葵》

二戰期間被毀掉的梵高的《向日葵》

拍出天價的梵高的《向日葵》

當然除了情結,也因為日本在二戰後經濟崛起,在20世紀80年代晚期,日本的銀行大力鼓動客戶貸款購買藝術品。銀行家們高調宣傳,稱西方藝術品是絕佳的升值收藏。

不久後油畫交易史上的最高價又被日本人自己刷新,日本大昭和製紙的前總裁齊藤良平在1990年揮金如土般地花了8250萬美元買下來梵高的《加歇醫生像》,創下當時油畫交易史上的最高價。同時他還因曾宣言要將這幅畫死後和自己一同火化引起過軒然大波。現在這幅畫還是梵高畫作的市場最高價。

梵高,加歇醫生,1890年

當年梵高自己說的話成真了。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其糟糕的、癱瘓的藝術世界裡,展會、畫廊,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一切都被手裡攫取了錢財的人所掌握。不要有片刻認為這是我的臆想。總在畫家死後,人們才肯花大價錢購買他的作品。他們總是輕視在世的畫家,他們通過偏向那些去世的人的作品來愚昧地為自己辯護。

當然他可能也是欣慰的,他當時在畫加歇醫生的時候曾經在信里這樣說:

「我用憂沉的表現手法為加歇醫生畫了一幅肖像,看起來就像畫中所看到的那種痛苦的表情一樣。並且這樣畫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人們不可能對比出這與舊的鎮靜的肖像畫有何不同,這表現了我們現代人的面孔和激情?

就像等待什麼東西在成長一樣,悲傷但仍然溫和,清醒且聰明——這就是應該畫很多肖像畫的原因。

它們會出現在一個世紀後,那時現在活著的人都已經離世。」

電影《至愛梵高》,評價兩極化。有人覺得電影感人至深,看得淚流滿面;有人認為篡改史實,消費梵高符號;還有人表示形式大於內容,不是一部好電影。在小趙看來,這部電影只是認識梵高的一塊敲門磚,真要讀懂梵高,還是得看他的作品和書信。這次,我們就分享6封梵高的信,讓你更清楚地認識梵高。

《約瑟夫·魯林肖像》,1888年8月

《至愛梵高》以郵差魯林的一封信展開,他說自己是梵高死前六周收到的。梵高在信中稱自己完全平靜了下來,在聖雷米醫院的治療獲得了成功。這個說法有些問題,在現存的梵高書信中沒有和魯林在這段時期的通信。但很有可能說的是梵高在死前兩周寄給母親的信,內容有些接近。他這麼寫到:

1890年7月10-14日,瓦茲河畔歐韋

親愛的母親和妹妹:

真誠地感謝你們親切的來信,這讓我無比開心。現在,我感覺比去年平靜多了,我的手真沒以前抖得那麼厲害了。順便一說,我總相信故地重遊(從南方回到北方)就會有這種效果。

我經常想起你們,真想再來看看你們。

薇兒(梵高的妹妹)去醫院工作真是太好了。她說手術過程沒想的那麼糟,準確地說是因為她欣賞這種減輕人們痛苦的手段,並且很多醫生都在努力讓手術變得簡單又合理,做的時候也滿懷仁心。我把這種看事情的方法叫做正道,而且是有信仰的。

不過就像你說的,健康對一個人來說十分重要,只有健康才能在園圃里幹活,才能看到花兒長成。

就我而言,我完全沉浸在廣袤的麥田裡,對著小丘,大得像海,在剛除過草或已經犁好的土地上,在要開花的土豆地上,綠色混著碎花的黃、紫和淺綠,蓋著又藍又白又粉又絳的天空。

那時的心情完全平靜,平靜得有點過頭了,我就想著畫下來。

我由衷希望你能和提奧還有喬一起開心地過一陣子,像我一樣,你看他們有孩子以後多幸福,孩子也好啊。

安娜(梵高的妹妹)的小孩應該很大了吧(大的10歲,小的7歲)。

今天就這些,我該出去工作了,給你們擁抱。

愛你的文森特

單看這封信,我們會覺得梵高在精神上一點都沒問題,理智得很,尤其是在分析薇兒看待手術的態度轉變時還真有點哲理味道。其實梵高不只和弟弟提奧通信,他和其他家庭成員也經常通信,即便住在外國,對荷蘭老家的事情也很清楚。

《母親肖像》,1888年10月

不過,遠距離通信總會引起矛盾和誤會。提奧給梵高寄去的最後一封信就談到了這個問題。梵高不知從誰那裡聽說家裡的爭吵,於是寫信問了弟弟。但提奧的孩子才5個月大,夫婦二人忙得不可開交。因此,提奧對他的問候有些不耐煩,提奧寫到:

1890年7月22日,巴黎

我親愛的文森特:

喬從荷蘭把你的信寄給了我,讀完有些驚訝。你是從哪兒聽到這邊吵得厲害了?我們已經厭倦了一直討論我倆未來的事了。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對公司的業務感興趣。沒錯,我真不知道你說的激烈爭吵是什麼。你是說戴瑞斯(梵高的親戚)嗎?我當然想看他膽子大點去承擔一些事,就這樣而已,但也沒理由和他絕交。大概有可能,但我不會信的,你說的爭吵不會是喬不讓你把普雷沃斯特的那張畫掛在你要掛的地方吧?她從沒想過要傷害你,她寧願你能忘掉這事兒,而不是為此生氣。照顧小孩花了她太多時間,才沒法好好去想畫的事,雖然她看得比以前更准了,但她也不能一眼就看透那幅畫。不,這都是些雞毛蒜皮的事兒,我叫你別去想了,這不值得當煩心事去想。我希望我親愛的文森特身體健康,因為你說很難把你的作品寫下來或說給我聽,所以我有點擔心你是不是有什麼煩心事了,或者哪裡又出了問題。健康這個事,你必須去看加歇醫生,他大概能讓你重新振作起來。儘快告訴我你的情況。

上周二,我帶喬和孩子去了萊頓,一直呆到這周四。母親確實老了一些,但她看到孫子就很開心,看她逗孩子開心的樣子也很有趣。薇兒也很好,對我們很親切。喬和他們要多呆一天,我先回的,然後她會去阿姆斯特丹住幾天。我希望大家都儘可能地別去煩她,讓她稍微休息一下,她真地需要休息,我向你保證照顧孩子是件苦差事。不好的是那裡的天氣陰晴不定,她和孩子都不能出去透透氣。我覺得她可能想比我們計劃的要更早回來,這樣比較好,因為比起她的父母,這裡的家更需要她。我很高興她馬上回來了,因為家裡荒涼的很!我也想小的了。我們的生活正因為這個孩子才能緊密結合在一起,你不應該怕有小摩擦,要是你看得重了,就會有分歧,也就更難和好了。所以,別去想那些有的沒的。對我來說,荷蘭之旅讓我感覺舒服,也休息好了,我是要好好休息下。祝我們都健康,身子可是件大事。信里我給你寄了50法郎。快點回信,相信我,你的弟弟是愛你的。

提奧

在這裡,提奧誤解了梵高生氣的原因,他以為是喬不讓梵高把那幅畫擺在他想擺的地方才引起了爭執,但事實上梵高指的可能是家裡幾位女士之間的爭吵,具體內容我們就不知道了。

「引起」爭執的那幅畫

提奧是22號從巴黎寄出的信,梵高第二天就收到了,他立馬寫起了回信,但第一遍沒寫完,就出去畫畫了。他把這份信稿折起來放在衣兜里,到死也沒拿出來過,他寫到:

1890年7月23日,瓦茲湖畔歐韋,未寫完

我親愛的弟弟:

感謝你親切的來信和裡面的50法郎紙鈔。

有很多事我真要給你寫下來,但感覺又沒意義了。

我希望你能明白那些先生(提奧的同事們)對你有用。

你不必用你家庭和睦的事情來安慰我。我相信我早就知道另一種(生活)方式也是很好的。除此之外,我也明白把孩子抱到四樓公寓是件體力活,不管對你還是對喬來說。既然重要的事情都處理得當,我可否繼續談談那些不怎麼重要的事?我之前的話可能有點多,現在你休息好了是時候談談工作了吧。這是我現在唯一能說的事情,我這邊確實有些害怕,但我從沒藏著掖著,這是事實。

其他畫家,不管他們怎麼看,都本能地拒絕談論當下的交易。沒錯,我們真可以談談我們的畫了。

不過,我親愛的弟弟,我告訴過你,現在再和你說一次:使勁思考給你的壓力會讓你勤奮地把事情做到最好。我再一次告訴你,我一直認為你不只是個賣柯羅作品的交易商,你能做的更好。我是中立地在看這個問題,在一些作品獲得的成功里也有你的一份,甚至在災難來臨時你都能讓他們(藝術家)保持冷靜。對於我們的處境,就是如此,至少在這個危急時刻我把重要的事情告訴你了。在你要抉擇到底是為已故藝術家,還是為在世藝術家做交易商的時候,我要說的就是這些。

不錯,我為自己的作品賭上了自己的生活,但我已經在作品中找到了一半我這麼做的理由,這真的很好啊。但你不只是個小交易員,就我知道的,我認定你是在用真心做事,但你能做的事......

在一個月前,梵高收藏的一幅法國風景畫家柯羅的作品賣出了高價,交易商從中賺取了5000法郎的利潤,這是很大一筆錢,梵高在瓦茲河畔歐韋住的旅館一年的房租只要150法郎。原本這幅畫在其他畫廊都賣不出去,而這次成功的交易,讓提奧發現銷售已故藝術家的作品可能利潤更大。但梵高很清楚提奧做不了這件事,因為提奧一直和在世藝術家打交道。在巴黎的唐吉畫材鋪里,兩人都寄存了不少畫,所以梵高認為應當先把這些作品銷售出去。

梵高賣出的柯羅作品(1840年代)

從信中我們還能讀出,梵高希望提奧成為一名能夠幫助藝術家進行創作的交易商,而不是那些買貨賣貨的二道販子。這種觀念很「先進」。就梵高而言,提奧不僅是他的交易商,同時也是他的贊助人。儘管提奧是傾其所有幫助梵高的,但只要再往前走一步,藉助金融系統,提奧很有可能就成為最早的職業策展人,兼顧融資、交易、宣傳和學術研究為一身。

梵高曾就職的辜比畫廊內部

從上面三封信里,我們應該看到了梵高的另一面。片中主角阿爾芒也循著信件線索,一層層地揭開了梵高的「死亡之謎」。其中有一封信是旅店老闆的女兒艾德琳·拉武給他看的。這是真實的故事,提奧在梵高僵死之時來到旅館,艾德琳把信給了他。這封信里的幾點內容在電影里都有反映,尤其是梵高與加歇醫生的緊張關係:

《阿爾芒·魯林肖像》,1888年

《艾德琳·拉武肖像》,1890年

1890年5月23日,瓦茲湖畔歐韋,未寄出

我親愛的提奧和喬:

正常情況下,我肯定前幾日就收到了你們寄來的簡訊(1)。鑒於事已至此,我認為提奧、喬和小的那個應該有些焦慮,是累壞了吧。另外 ,我已經很久沒這麼安靜過了。我常常,一直想起我的小侄子,他好嗎?喬,你要相信我,如果你再多生幾個,我希望別讓他們呆在鎮里,去鄉下生,呆到三四個月大在回來。現在就像我說的,孩子還沒滿百天,奶水就稀了,你和提奧一樣都太累了。

我不想把話說死,但不管怎樣煩惱都太多了,佔了太多空間,你們這是在荊棘中撒種(2)。這就是為什麼我建議你們今年別去荷蘭旅行的原因,真的真的很花錢,並且這麼做沒什麼好處。當然,母親會開心的,如果你們想去,她一定喜歡死了那小子,但是她也會理解,寧願那小子長好了再開開心心地去見她。而且她不會有什麼遺憾的,因為晚點也能看到的。但是……不敢說了,夠了……夠了……無論如何爸爸媽媽帶著小的在鄉下休息一個月是一定要的。

另外,我太害怕把賬搞混了......我不清楚現在的狀況,是不是和之前一樣,每月150,分三期給。提奧什麼都沒安排,就讓我犯糊塗了(3)。

1:這封信沒有寄出,因為梵高不久後就收到了提奧的來信,以及隨信捎來的50法郎。2:在荊棘中播種一句出自《聖經·耶利米書》:「耶和華對猶大和耶路撒冷人如此說:要開墾你們的荒地,不要撒種在荊棘中」,這句話說的有些重。3:梵高在5月實收490法郎,提奧還為他結清了390法郎的顏料費。

有沒有可能讓我們更冷靜地見一面,我想是有的。但是我怕荷蘭之旅成為壓在我們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還是覺得把孩子帶進城會讓他受苦。喬認為這想法很誇張嗎?我希望不是的,可是無論怎樣,我相信總有人要謹慎點看問題。我想什麼就說什麼,因為你們能理解我是關心我的小侄子的,想要他好,既然你們真要給他起我的名字,我祝他不要像我一樣,有一顆焦躁的靈魂。這讓人沉淪。

我們現在說說加歇醫生。我前天去見看他,但沒找到他。

過去幾天我都很好,努力工作,畫了四幅習作和兩幅素描。

你會看到一張舊葡萄園的素描,上面有個農婦。我計劃把它畫成大的。

我認為我們不用給加歇醫生結賬。首先在我看來,他比我病的還重,或者說我們差不多,就是這樣。現在的情況就是瞎子牽瞎子,一起倒霉。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了。我最後一次發作確實很嚴重,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其他病人的影響,不管怎樣,那座監獄想把我捏碎,佩羅尼醫生(4)一點都不上心,讓我和其他人呆在一起,像植物一樣,他們都徹底病了。

我這有住的地方,小房間150一年。要是能找到更好的,我會去找的,不過這裡的房子怎麼說都比唐吉那兒滿地臭蟲的狗洞要好,另外在這裡我已經找到了庇護所,還能讓我重新畫畫,我需要畫畫。呆在這個地方,我的畫也不會被寵壞,我好好整理一下,賣出去的機會也能更多。說起伯納德、普雷沃斯特、羅素、基約曼和簡納的畫,我說的不是我的那些,在那裡都沒地方放了。

像那樣的畫——再說一遍不是我的那些——都是能保值的商品,我們現在置之不理也是我們經濟拮据的原因之一。

說這些不好意思,但我不得不說最好在月初的時候能至少給我寄一部分錢。但是我也會盡我所能確保這邊一切順利的。

當然,我認為我們都該想想那小子,喬也應該說出她的想法,我肯定相信提奧你像我一樣,會接受她的提議。我自己,現在能做的事情就是說,我覺得我們都需要彼此。我覺得失敗是困擾著我的問題,但我覺得這就是我要接受的命運。以後可能也不會有什麼變化。還有一個原因,如果我放下全部的野心,我們倒也能一起生活個幾年,至少不會變得更糟。你看過留在聖雷米的那些畫,至少有八張,其中四張我帶過來了,我正努力不讓感覺過去。然而這裡很難買到畫材,真的,要是我停止工作,感覺就會馬上沒的,比起找到感覺丟了它們更容易。看破陰霾,我還看不見完全快樂的未來。

給我回信,要是你還沒寫完前一封的話。情切握手。我願都能休息好,然後儘快見一面。

文森特

這封信是梵高剛到巴黎近郊時寫的,他拜訪加歇醫生的經歷就是片中主角阿爾芒的經歷,頭一回沒見著,隔了幾天後才得見。這是梵高對加歇醫生的第一印象,比自己還有病。

《加歇醫生肖像》,1890年6月

不過他們兩人有過一段「蜜月期」,加歇醫生是塞尚的朋友,自己也是畫家,所以他鼓勵梵高用繪畫來治療。這正合了梵高的心意。在信里,我們還能讀懂梵高為什麼不肯住在加歇醫生指定的地方。一來在聖雷米的經歷讓他覺得精神問題和他所處的環境有關,二來他也想節約一些錢。

梵高信中所說的八幅畫

如信中所稱,梵高從聖雷米一共帶去了四幅畫,每一張都是他身後的精品,而其中的那幅《絲柏》在「梵高系自殺」論的研究者看來,揭示了梵高的自殺傾向。

樹立在中央的絲柏把日月同輝的夜空分成兩半,有「死亡方尖碑」的寓意,這表明了梵高知道自己大限將至。而畫中的路人則表示梵高需要別人的陪伴。這種分析可能過於主觀,有點過度闡釋的意味。因為我們在梵高最後寫給提奧的信中,並沒有讀出他有任何自殺的傾向:

1890年7月23日,瓦茲湖畔歐韋

我親愛的弟弟:

感謝你親切的來信和裡面的50法郎紙鈔。

可能有很多事我要給你寫下來,但感覺又沒意義了。

我希望你能明白那些先生對你有用。

至於你家庭和睦的狀態,我相信縱使風暴威脅到它,你也能守護好它。

我不希望忘掉學過的那麼點法語,也不想看到這個問題變成一個有是非對錯的原則問題(1)。對此我不感興趣。

世事轉瞬即變啊。我說的不是戴瑞斯,你我都清楚這點。難道不覺得我說的是那些女士們的事情嗎?她們比以前好多了,可是不管怎樣,都要和冷靜的頭腦交談,但我們指望不了她們能。

就我自己來說,我把自己投在畫布上,正嘗試和那些我喜歡鐘愛的畫家一樣干成大事。

1:梵高和提奧見面時,多用法語交流,而非荷蘭語。

回去的路上我看到,越來越多的畫家去到海灣上畫畫。

真的好啊。不過,是時候要讓他們明白結社的意義還沒過時嗎?反過來看,當畫派形成以後,只要有誰做不好,其他人也會跟著干蠢事。你可能會告訴我,交易商能讓印象主義者團結起來,但那一定是干不長的。在我看來,個人的積極主動還是沒用的,難道有人完成了個實驗,其他人就會跟著開幹嗎?

我很高興能看到高更在布列塔納畫的畫,我看了很美,我覺得他畫的其他幾幅肯定一樣美。

你馬上就能看到我給多比尼花園畫的畫,那是我最欣賞的作品之一,我隨信附了作品速寫,還有一張老舊的茅草屋頂,另兩張是我用30號畫布畫的雨後麥田的作品速寫,你看那廣袤無垠的樣子呀。赫爾辛叫我問你能否幫他訂購一些顏料,要你幫我訂的那種。讓塔斯特直接寄給他,貨到付款,這樣他可以多賺20%。

這是最方便的了。

你要麼和我的顏料放在一起寄過來,加一張小票,或者告訴我價格,他就會給你寄錢。這裡的人找不到那麼好的顏料。

我已經把自己的訂單減到最少了。

赫爾辛開始有點懂行了,我覺得他剛畫的那張老校長的肖像不錯,後來他還畫了些風景習作,在色彩上和你那兒的康寧畫的有點像。畫完應該會更像,或者也有可能像我們一起看過的維爾曼的東西。

儘快回信。照顧好自己。事業順利。向喬致以親切的問候。握手。

文森特敬上

前景是綠的,一片粉綠的草地,左邊是一叢綠色夾著丁香色的灌木,莖卻是白的。中間是一圃玫瑰。右邊有一塊籬笆和一堵牆,牆內是一棵帶紫羅蘭色樹葉的榛子樹。後面是一排丁香花,遠處還有一排黃色的檸檬樹。房子在背景初,粉牆陪著藍色屋頂。花園裡有一把長椅三把凳子,一個黑影帶著黃色的帽子,一隻黑貓呆在前面。天空綠得蒼茫。

信寄出三天後,梵高就「自殺」了,這可能嗎?不只是我們懷疑他是否真是自殺,片中的阿爾芒一樣不敢相信。他在瓦茲河畔歐韋的探尋經歷,其實是沿著梵高的腳步一路走來的。阿爾芒在田裡遇到的紅髮傻小子,帶他到了一座茅草屋旁,而這座茅草屋是梵高留下來的最後作品之一,也是他信中所說的那箇舊茅草屋頂。

《舊茅草屋頂》,1890年7月

信里梵高還提起了高更的近作,雖然他和高更爭吵而割掉了自己的耳朵,但事後,兩人依舊保持著情切的通信。高更還時常分享他的近況和一些作品草圖,期待梵高能和他一起旅行一段時間。在那裡,梵高還有個「小徒弟」赫爾辛,比梵高小14歲,是提奧介紹認識的。另外梵高還想重組畫派,但他認識到個人的積極主動沒有用,所以他請求提奧幫忙,讓他出面組織畫派。我們前面提過梵高對提奧未來事業發展的看法,在這裡我們更能明白梵高的初衷。這樣的梵高甘願自殺嗎?

《提奧肖像》,1888年

梵高到底是怎麼去世的,這個問題並不重要。我們只要知道他是怎麼活的就足夠了。認識梵高的人幾乎都對他有印象,他也為那些人畫過很多肖像。他的生命是人來人往的,那還能說他是孤獨的嗎?或許沒有人能走進他的內心,但不能說他的內心是寂寥的,和他勤奮的工作一樣,內心從沒有停止過追求真理的腳步。

GIF

我還想說說對這部電影的看法。很多人覺得這是一部情懷片,出於我們對梵高的愛才會去看的電影。我們想從電影里再次獲得感動,或者讓電影為我們梳理梵高的一生和他的藝術,這麼看有些滑稽。正如加歇醫生的台詞:「梵高是為努力追求真理而生的人」,而我們對待梵高的態度卻截然相反,想要別人告訴自己他的樣子。還是開頭的那句老話,我們應該親身去感受梵高,像主角阿爾芒一樣。

另外,這部電影沒把梵高的死因說死,我們也能從結尾魯林父子的對話里看出導演希望梵高不是自殺。這樣的結尾有些人無法接受,就好像他若不為藝術自殺,他的藝術就失色了一樣。對小孩子來說,這部電影有可能是他們一生看的第一部梵高影片,長大後或許就不會像我們一樣看待梵高,或許會邁出梵高的步伐追求一下真理,而不是尋求感動。

在這個時代,感動是廉價的,反而是這樣不打算讓你感動的影片更值得深思。為什麼要花6-7年時間,用60000多張畫來創作一部平淡如水的電影呢?我想導演的目的可能只是要我們重新審視梵高的死因,而不是其他。因為他的自殺鑄造了當代大眾對藝術家的刻板印象,是時候把沒有結局的真相說出來了。

最後,讓我們回到梵高給提奧寄出的第一封信,感受一下這位大畫家細膩的內心。那時他還沒有開始畫畫,提奧也還沒成人,故事還有轉機:

1872年9月29日,海牙

我親愛的提奧:

謝謝你的來信,我很高興知道你安全回去了。最開始幾天我就想你了,下午回家時發現你不在,讓我感覺怪怪的。

我們住一起的那些天很美好,也真去散了步,一有機會還去看了一兩個景點。

天氣太壞了,你去奧特斯維克(1)時一定有些緊張吧。昨天這裡為展覽(2)舉辦了慢跑比賽,不過煙火和燈光表演因為壞天氣延期了,正好你也沒留下來看。海納比克(3)和羅斯一家(4)也給你問好。

愛你的文森特

1:當時提奧在奧斯特維克就讀高中,離家6公里,需步行上學。

2:荷蘭農業協會慶祝成立25周年舉辦的展覽

3:海納比克是梵高一家的親戚

4:羅斯一家是梵高在海牙的房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期刊 的精彩文章:

南北色彩差異、色調、筆觸、步驟析、考美院
真正的藝術━━━永遠不懂畫家的辛苦

TAG:美術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