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敢犯顏直諫雍正的山西清代第一名臣,是殺人而成功逃逸的他?

敢犯顏直諫雍正的山西清代第一名臣,是殺人而成功逃逸的他?

原標題:敢犯顏直諫雍正的山西清代第一名臣,是殺人而成功逃逸的他?



在電視連續劇里《雍正皇帝》里,有一個看著憨厚有點犟驢勁兒的孫嘉誠,他擰著脖子跪在殿前求雨的那場戲讓人記憶深刻。

在雍正皇帝的身邊,歷史上確實有這樣一個鐵骨錚錚的一代名臣,不過,人家不叫孫嘉誠,而叫孫嘉淦,來自山西興縣,孫嘉誠的原型應該就是他。不過,真實的孫嘉淦文化程度很高,不會是演員那種小土匪再加二的模樣,他在乾隆帝即位之初上疏《三習一弊疏》被譽為清代「奏議第一」。他一門三進士,至今在山西呂梁一帶還傳為美談。



孫嘉淦官曆三朝,以直言進諫而著名於大清,雍正帝一貫喜怒無常陰晴不定,敢於去揭他的龍鱗需要怎樣不知死活的勇氣?也就是這個孫嘉淦好像長著不怕刀砍的鐵脖子,雍正數次想殺他,但最終對他的評價卻是:「朕自從繼位以來,敢於直言進諫者,只有孫嘉淦一人。」


《清史稿》里對孫嘉淦的評價如是:「嘉淦諤諤,陳善閉邪,一朝推名疏。」

在《清史稿》里記載了雍正登基之初,在大臣們都噤若寒蟬之時,孫嘉淦竟然首先上了一本直接打皇帝耳光的疏,他建議雍正要「親近兄弟、停止納捐、西北收兵」。



孫嘉淦的這本疏確實有含沙射影的嫌疑,尤其是第一條那簡直是雍正帝最大的心病,所以他當時就大怒了,並斥責翰林院掌院學士。當時輔臣大學士朱軾在旁邊,委婉地說道:「孫嘉淦雖然狂妄,但我很佩服他的膽量。」雍正帝沉吟一會兒,大笑說:「朕亦佩服他的膽量。」 隨後,雍正帝還召見孫嘉淦,並升任他為國子監司業。


不知道是孫嘉淦命大,還是雍正忽然想博一個明君的美譽,一場殺身大禍就此擦身而過!


遇到一位賢君進忠言都需要有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勇氣,比如李世民也恨魏徵恨得牙根痒痒,大呼「會殺此田舍漢!」意思就是我一定要殺了這個鄉巴佬!所以,想想孫嘉淦你要進諫的是那樣一個鷹視狼步的皇帝,你的後脊樑怎麼就能不冒涼氣呢?


想到了以前曾經看到過一則有關孫嘉淦的故事,忽然覺得他這股不怕死的勁兒其實是有來歷的,這段來歷給了孫嘉淦無以復加的勇氣,因為老子的命本來就是賺來的,再博一個直諫之名算是死得其所,為什麼呢?因為孫嘉淦的手上有過人命!


就是孫嘉淦18歲那年,他的長兄楨淦因為受到同鄉趙姓的誣告而含冤死在獄中,孫父遭此大劫,悲憤成疾。血氣方剛的孫嘉淦和他的二兄鴻淦夜持柴刀利斧潛入了趙家,親手幹掉了仇人。


孫嘉淦的過人之處在於,他們兄弟二人一路夜奔300餘里到達了省城,先到晉陽書院報名學習,然後又藉機生事被捕於陽曲縣衙。


於是,興縣命案懸而未決卻讓人無法懷疑被羈押在陽曲的孫氏兄弟,在那個交通極不發達的年代,這個時間差打得幾乎天衣無縫。


孫嘉淦報私仇的做法不足為人所取,但是這件事也反映出了他敢於任事,又長於計謀的一面。


這也只是一段軼事,我倒真誠希望孫嘉淦他就是那樣的一個直言敢諫的諍臣,因為這樣的人在中國的歷史上太稀缺了。


事實上,孫嘉淦不僅是脖子硬敢說話而已,也是一名能臣,他興修水利,改革鹽政,安定民生,厥功甚偉,並且著述也很豐富。

更富於戲劇性的是,他並沒有因為直言而被皇帝殺掉,也不是像電視劇里的孫嘉誠,雍正借年羹堯的手殺了他,他活了七十一歲,還得謚號為「文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史叨叨令 的精彩文章:

呂布:什麼三姓家奴?要說反覆無常,我哪能比得上大耳賊劉備!

TAG:太史叨叨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