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仗先修路,漢武帝為擊潰匈奴,花12年時間修築2000多公里高速
原標題:要打仗先修路,漢武帝為擊潰匈奴,花12年時間修築2000多公里高速
提示:修回中道,北出蕭關;築固陽道,中原之通衢。漢武帝為打匈奴修了多少路?我的回答是,他能在公元前111年至公元前100年這12年間,興建起了長達2000公里的新的長城,他就能也能在12年的時間裡修起2000公里的高速。
公元前107年,漢武帝下令免除高平、朝那兩縣當年的租稅,修通回中道(南端起今陝西省隴縣北,沿北河經溫水鎮、火燒寨鎮、新集川鎮東部入甘肅神峪河鄉下關村後向東經東華鎮到達平涼的四十里鋪,過鎮原、新城鎮、寧夏彭陽縣、白陽鎮和古城鎮,逾蕭關至固原原州區)。回中道的開通,是固原歷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是固原得以大規模開發的契機,對固原的城市建設、政治經濟地位的確立、文化的繁榮都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此後兩千餘年,這條道路一直是關中通往固原乃至西北的交通大道,在當時為世人所矚目。
這也是今寧夏的首條高速,也是漢武帝的一條戰備之路,南段走向大致與寶中鐵路、寶漢高速一致,是秦漢時期由陝入隴的重要通道。當時的朝廷「歌舞以慶之」,於是漢武帝率群臣過回中道狩獵,並北出蕭關,巡行邊防,同時,免除高平、朝那當年的租賦。
這段歷史在史書上記載的非常清楚,也沒什麼爭議。它是漢武帝將今寧夏由戰爭的前哨陣地變成後勤基地的開始。那麼固陽道呢?
這個時間大約發生在公元前102年前後,要比回中道晚一些。
我們今天的學者研究一些問題有些死,地方志的情結也很重,有時為了把一樣東西爭到自家地盤上去,就會把其他的抹了,或者全都放在他們那個地方,放不下就不說了。
固陽道,今天當地學者給它解釋是從昆都侖河山口入陰山,至今固陽、達茂旗的古道為陽道。說著說著就把事情說沒了。
在公元前111年至公元前100年這12年間,西漢王朝又先後組織了七次大規模修築邊塞的行動,興建起了長達2000公里的新的長城,其中包括在今巴彥淖爾境內的光祿塞。同時,漢武帝還修築了固陽道,溝通天山南北與中原的聯繫;修回中道,北出蕭關,初步完善了北部長城沿線及其以外的交通體系。(參見劉太祥 《北部邊疆的戰爭和平》)
如果固陽道僅僅停留在從昆都侖河山口入陰山,至今固陽、達茂旗,恐怕很難聯繫中原與天山南北了。在這方面史書上為我們留下的資料太少,很難找到確切的說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便是漢武帝下令修築光祿塞,並使之與居延塞相連,他一下子修了兩道長城(漢內長城與漢外長城)。這兩道長城實際上是漢代的北大門,在一部分已深入今蒙古國境,其具體路線是:
1.靠北面的一條,東端起自達茂聯合旗紅旗牧場境內,向西經烏拉特中旗桑根達采蘇木南部、巴音蘇木中部、烏蘭蘇木中部、巴音杭蓋蘇木中部,再西伸入烏拉特後旗境內,經巴音前達門蘇木中部、格日勒圖蘇木中部、寶音圖蘇木中部,在烏力吉蘇木由東進入折向西北,伸入蒙古國商戈壁省境內,直至戈壁阿爾泰山山脈的呼爾赫烏拉山麓為止。
2.靠南面的一條,東端起點未查明,約在武川縣西北部的丘陵地帶,自固陽縣東公脂掐鄉境內起,遺迹較為明顯,經卜塔亥鄉,進入達茂聯合旗境,經烏蘭忽洞鄉、西河子鄉、新寶力格鄉,進入烏拉特中旗境內,經新呼熱蘇木;烏蘭蘇木南部、川井蘇木、巴音杭蓋蘇木南部;延伸入烏拉特後旗境內,經巴音前達門蘇木東南部、格日勒圖蘇木東南部,寶音圖蘇木南部,在烏力吉蘇木由東進入折向西北,伸入蒙古國的南戈壁省,在烏蘭哈達尼呼都格北面自東向西穿貫,經札格蘇金呼都格南側進入我國額濟納旗境內,與居延塞遺迹相連接。
看出來了吧?一條終點在阿爾泰山山脈的呼爾赫烏拉山,另一條才是與居延塞相連的。而我們為什麼要說這個呢?即是長城沿線一定是有路的,而且,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一定是戰略高速,否則修城便沒有其意義,因為失去了路的保障就等於失去了兵員與後勤的保障。這個道理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連接中原與天山南北的固陽道,可能不至一條,也就是說在主道的基礎上還分幹道,只有它到了呼爾赫烏拉山、到了居延塞才可能滿足戰爭的需要,才可能稱得上是溝通內地與天山南北的通道。
在居延海的東北方與光祿塞相接,向西南伸延包圍居延海的北面和西北面,然後折向西南方,沿額濟納河中游而進入酒泉郡境內,與東西走向的漢長城相接,自東北向西南分布的總長度約350公里。這一段塞也應該是有路的。而這些路應該是與固陽道、回中道相通相連的,將它們加在一起,它們就是一條連接長安與大漠邊疆的路,有多長,我們可以去算。
漢武帝能在12年的時間裡修起長達2000公里的長城,也能在12年的時間裡修起2000公里的高速。(文/路生)
※中國古代民族融合的驚人數字:漢唐至少有百萬漢人融入匈奴與突厥
※山西此地改了個名,只動一個字,見證各民族和平相處,邊疆無戰事
TAG:路生的文史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