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甘肅景泰,荒原神秘小村,按五行建村,為明王朝看守烽火四百年

甘肅景泰,荒原神秘小村,按五行建村,為明王朝看守烽火四百年

景泰福祿水:一處荒漠之泉滋養的桃花源

一個群山環抱的小村,一股生生不息的泉水,一種戈壁荒原上獨有的水習俗。

福祿水,距離景泰縣城20多公里處的小村,三四百年來,村民依賴一股清泉生存。

1 荒原深處,有個叫做福祿水的小村

桃花源,是陶淵明虛構的小村。他將自己對生活的嚮往,用生花妙筆,勾勒出一個亦真亦幻的村莊。在人們眼中,桃花源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村莊。殊不知,在景泰縣城外的荒原深處也有這樣的一個小村——福祿水。

盛夏的一天,我們前往景泰,尋找福祿水。清早,趕在七點之前就出了市區,然後上高速,經中川,直奔景泰。

福祿水在通往景泰縣城的半路上,出了永登地界,往前走上三十多公里,有個地方名叫英武。這是一個岔路口,這裡有一條頗為陳舊的柏油路,可直通福祿水。

這裡是重重荒山和戈壁。在人們眼中,中川是綠洲。其實,在歷史上,中川所在的秦王川就是一望無際的荒灘,以前連條路都沒有。直到近四五十年,有了現代提灌工具,有了引大入秦工程,秦王川一帶才逐漸從荒灘變成了綠洲。

走入岔道,鄉村公路彎彎曲曲,起初路邊尚能見到荒地。看起來都是水澆地,不知何故,卻成了荒地,只留下了一道道乾涸的水渠。走不多遠,就是望不到邊的戈壁,滿目是碎石和沙礫,長著為數不多的駱駝草和其他叫不出名的植物。再向前走四五公里路後,公路忽然向下,出現了一條砂河。站在砂河邊,對岸的山窪中有兩三戶人家,河灘上是一大片的農田,紫色的胡麻、黃色的小麥、綠色的苞谷都長得生機勃勃。

過砂河,然後繞過山嘴,眼前豁然開朗,令人驚奇。看慣了戈壁荒灘,忽然一片小綠洲出現在面前,這種驚喜是難以言表的。

這是一個三四公里見方的盆地,一條鄉間公路橫穿盆地,院落便沿著公路向左右兩邊延伸。此時,上午九點不到,清晨的陽光籠罩了小村。本該是人聲鼎沸的時刻,村中卻寂靜無聲,聽不到雞犬之聲,也看不到奔走的黃髮垂髫。

這是一座有三四百年歷史的小村——依託著一眼從枯骨中冒出的泉水而延續下來的村落。這便是我們要尋訪的福祿水。

2 一眼泉水,一座村莊,四百年前那場大戰

在村民劉忠的帶領下,我們爬到了小村東面的老君殿前。這裡高出盆地二三十米,將小村盡收眼底。最顯眼的建築是一座烽火台,它正好處在小村正中心。劉忠說:村子西面是象鼻山,北面是帽帽山,東北面則是龍爪山。這些山將小村包圍得嚴嚴實實,戈壁灘上風沙四起時,小盆地內僅是微風徐動。從老君殿下來,沿路穿過村子而上,直抵村子西邊的象鼻山下。此時,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個池塘,這裡便是福祿水的出水口了。

福祿水,聽上去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名字,我們也是聽了名字後慕名而來。其實,泉水不大,只有碗口粗細。泉水的源頭在象鼻山下,上世紀50年代人們修建了暗渠,將泉水引入池彙集,供村民們使用,多餘的水,流到池塘,最後用來灌溉。

正在洗蕎皮的金得發,曾任文書、村長多年,說起小村的情形如數家珍。

福祿水村子就是因水而得名。最早這股泉水,並不叫福祿水,而是叫做骨漏水(也有說是骷髏水),因為泉水是從一堆骨頭中出來的。看看這個名字,就知道小村中隱藏著多麼慘痛的往事。後來,有了居民後,人們嫌骨漏水不雅,順音變為福祿水。

這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金得發說,村子有三四百年的歷史了,最初落戶的是肖、王、余、楊四戶人家,如今他們已經是村子裡的大姓。據說最初落戶時,四戶人家是同一天到達的。村民用一句順口溜記住了他們抵達的時間:肖趕早,王中午,下午余,楊進圈。

為何出現一天內同時抵達四戶人家呢?有人分析,最初落戶在這裡的四家人應該是明末的軍戶。顯然是他們接受了軍令,要求某一天抵達。

福祿水名字的背後是明末的一場大戰。明萬曆二十六年明王朝發動松山戰役。第二年開始修築了從索橋通往古浪泗水堡的長城。福祿水所在的位置是米家山東南側,米家山則和壽鹿山是相連的,而這些山又與天祝的松山相連。這裡必須有人駐守警戒。

四戶人家來到這裡的目的是為了駐守烽火台。烽火台在小村中間,邊上則是一座有四個院落大小的城堡。金得發說,他們小時候,烽火台是空心的,上面則是修建瞭望棚,修有台階人可供人上下,地下修有地道,方便守兵出入城堡。從居民數量上說,也正好滿足四戶人居住。

米家山原名米哈山,游牧民族把肉稱作米,米哈山即肉山。這是說山上飛禽走獸眾多,是圍獵之地。可見,在三四百年前,這裡植被豐茂,是那些戍邊將士們的最佳選擇。那堆枯骨,或許就是當年戰場上受傷的士兵和戰馬,在此飲水休息時倒斃的。

金得發今年七十歲,去年一個孫子考上九江的大學,說夏天特別熱,喜歡家鄉的蕎皮枕頭。這不,他和老伴就用自行車馱了幾袋蕎皮,為孫子洗蕎皮。他說,福祿水雖然小,卻是溫泉,寒冬臘月也不結冰。

泉水,不僅給人們帶來巨大的變化,也孕育出一種獨特的水文化。

3 戈壁荒灘,泉水眾多,獨特的水文化由此而誕生

以前,小村內綠樹成蔭,泉水沿著村內的小渠穿村而過,滋養著兩邊的村民,後來人口多了,泉水不夠了,人們只能另外尋找出路。 小村從最初的四戶人家,發展到1970年時已達2700多人。此後隨著遷移、上學、打工等人口流動因素,村子裡的人越來越少,如今只有69戶人家常有人住,常住人口171人。

金得發說,村子在當年建設時就有講究。小村的建設格局依照「西方金生水,南方丙丁火,東方甲乙木,北面壬癸水」設計安排。福祿水在小村的西方,所以金生水成為小村的命脈。南方有煤礦,故而稱之為丙丁火,可為小村提供財力。小村的地勢西高東低,泉水穿過小村,澆灌砂河邊的農田,所以南方謂之甲乙木,故而養育眾生,生生不息。北面是一條砂河,洪水來時,多餘的泉水歸入其中,叫做「壬癸水」,多大的洪水都能歸入其中。

傳統的風水觀念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在這裡密切接合。這或許就是小村中所獨有的水文化。

景泰地處在騰格里沙漠的南緣和祁連山東麓的交界處,地勢西高東低。而福祿水所屬的喜泉鄉屬於祁連山東麓的衝擊扇,地貌看上去是戈壁荒原。實際上卻隱藏著眾多的泉水。按照1990年的統計,景泰境內有泉水236眼。這些泉水主要分布在福祿水及其周圍。我們從景泰縣水系圖上發現,喜泉鄉一帶的泉眼非常密集。

在這裡人們既感受到了大自然乾旱的威力,也能感受出地下泉水帶來的喜悅。人們用各種方式為泉水命名,又形成了另外一種人和水的完美接合。

水或用最早發現者的姓氏命名,有嚴家水、馮家水;或用水流淌的聲音命名,有響水溝;或以水流出地地面的特徵命名,有黃茨水、白茨水;以植物命名的,有馬蓮水;或以水的流量命名,叫一座磨,想想泉水能帶動一座水磨,這是一股不小的泉水;或以顏色命名的有紅泉,想必泉水邊長著紅色的草;或以喜怒哀樂命名,有喜泉;眾多泉水順著河道彙集在下游,人們就給它起了一個非常響亮的名字:喜集水。聽聽,多麼令人驚喜的名字。

有水才有人,福祿水雖然小,卻養育了一方百姓,人們因它喜,因它悲,水文化便因此而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隴史薈王文元 的精彩文章:

大鑒賞家,第一次收藏20兩黃金,購一幅蘇州片假畫,他該怎麼辦
你走陽關道,我走獨木橋!玄奘大師對悟空的最後訣別,從此永不相見

TAG:隴史薈王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