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美義大利 美景篇

四美義大利 美景篇

四美義大利之美景

義大利旅遊資源豐富,是世界第五大旅遊國,其悠久的歷史、宜人的氣候、多樣的文化、多彩的藝術吸引著全球的遊客。每年大約有7000多萬人次到義大利旅遊, 2013年義大利旅遊業收入占其國GDP的10.3%。Italy主要旅遊城市包括羅馬(Roma)、威尼斯(Venice)、佛羅倫薩(Firenze)、米蘭(Milan)等。

以羅馬為例。Roma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大約公元前800年,一條母狼從怡伯河中救起國王的兩個孩子並用乳汁餵養他們,這兩個孩子長大以後,從篡奪了王位的叔父手中奪回了王位,並在有七座山丘、母狼撫育他們的地方建立了新城。後來兄弟倆在新城用誰的名字命名上爭論不下,最終兄弟反目。哥哥羅姆洛殺死了弟弟爭得最高統治權,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城為「Roma」,母狼也因此而成了羅馬城的象徵。

已有3000年歷史的羅馬城,有著「露天歷史博物館」的美譽。最為世人所知的科洛塞奧競技場,建於公元72—82年間,被稱為「世界八大名勝」之一;萬神殿則建於2000多年前,沒有一根柱子、沒有一扇窗戶,在沒有電力照明的古代,設計者在屋頂上設計了一個大圓空心頂,陽光和雨水由此進入殿內,陽光不僅照亮殿內各個角落,而且也是時間的刻度。雨水滋潤著殿內的石材和裝飾,因為中間地面略凹,積水聚於此處後順水道而下,體現了2000多年前設計者的智慧和獨具匠心。

羅馬的古建築比比皆是,尤以教堂、宮殿和廣場最具特色。在羅馬,最大、最古、最高和最奇的建築物都是教堂,全城共有300多座教堂和300多座修道院。其中,卡布金教堂以「殘骸教堂」而聞名,民眾聖母院則以藝術價值極高的裝飾而成為羅馬的名勝之一。羅馬的每個街角,每一處交叉路口,必定是一個廣場,其中著名的有象徵古羅馬的圓柱廣場,以水神噴泉而著稱的共和國廣場,西班牙廣場是羅馬著名的廣場和藝術中心,以及以象徵義大利獨立和統一的祖國祭壇而聞名的威尼斯廣場。

羅馬的宮殿建築同樣熠熠生輝。現為總理府大樓的基季宮是巴洛克式的建築,現為藝術博物館的威尼斯大廈是羅馬最著名的文藝復興時期宮殿式建築,而現為總統府的魁里納爾宮則是一座希臘藝術風格的建築,宮內珍藏的名畫和精美的工藝品不計其數。以上所有建築物幾乎都收藏有藝術珍寶。波爾格塞公園是羅馬市最大、最美麗的公園,建於10世紀,園內有美術館,博物館以及雨果銅像、哥德紀念碑等名勝。

我在想,2000年前的科洛塞奧競技場與2000年後的北京「鳥巢」,功能如出一轍,所不同的是,古時候是獸與獸競技,人與獸競技,站在這座廢墟前,彷彿嗅到當時競技的血腥,感受著斗轉星移的滄桑;再過2000年,北京的「鳥巢」還在嗎?到那時,後人們看到它不知會怎麼想?

說到義大利的廣場,可不是我們中國人心目中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和上海的人民廣場。羅馬城現在的廣場是和城市的其他建築在不同的年代建起來的,沒有俺們的廣場那麼大。如「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實際上非常小,它因西班牙台階而得名,因電影「羅馬假日」而揚名天下。

再說一下威尼斯(Venice),一座漂在水上的城市,是義大利北部威尼託大區首府,位於義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威尼斯水上城市是文藝復興的精華,是世界上沒有汽車的城市之一,Venice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

說說水上交通工具貢多拉。(義大利語"GONDOLA",)這種輕盈纖細、造型別緻的小舟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11世紀是貢多拉最盛行的時期,當時的數量超過了一萬隻,如今的威尼斯僅剩下了幾百隻。雖然數目僅是18世紀的二十分之一,但讓人高興的是,像聖特洛瓦索這樣的小船廠仍舊在製造並修理這種小船,使這種古老的威尼斯傳統得以流傳。貢多拉的外觀設計原本是各式各樣的,16世紀時的貢多拉外表異常艷麗,貴族們經常乘坐裝飾著緞子和絲綢、雕刻精美的貢多拉炫耀自己的財富。為了遏制這種奢靡的風氣,威尼斯元老院頒布禁令:不準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為此,所有的貢多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來供裝飾用的只有船頭的嵌板。這一傳統一直被保持了下來,如今的貢多拉也是統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場合才會被裝飾成花船。

貢多拉一般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對稱型,這樣可以較好地保持只靠一側單槳劃的船的平衡。從前的貢多拉的中間船艙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船篷,用來給旅客遮陽擋雨,有的船篷上面開有小窗和小拉門。後來這種船篷也消失了。

乘坐貢多拉穿行於威尼斯的「大街小巷」,感嘆這些「水上人家」獨特的生活方式,感嘆能工巧匠們為後世建造的這座水上城市,感嘆這座小城歷經千年的生命力。

聖馬可教堂和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大教堂始建於公元829年,重建於公元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融合了東西方的建築特色,它原為一座拜占庭式建築,15世紀加入了哥特式的裝飾;17世紀又加入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裝飾。它的五座圓頂據說是來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教堂;正面的華麗裝飾是源自拜占庭的風格;而整座教堂的結構又呈現出希臘式的十字形設計。聖馬可教堂最引人注目的,是內部4000平方米面積的馬賽克鑲嵌畫。大教堂五個圓圓的大屋頂是典型的東方拜占庭藝術,但供奉的卻是一個西方的聖人。這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

聖馬可大教堂據說是因埋葬了耶穌門徒聖馬可而得名,聖馬可是《新約·馬可福音》的作者,公元67年在埃及殉難。828年,兩位威尼斯的富商在當時總督的授意下,成功地把聖馬可的乾屍從亞歷山大港偷將出來,運回威尼斯,存放在聖馬可大教堂的大祭壇下。

聖馬可廣場南、北、西三面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環繞。東面聳立著高98.6米的聖馬可鐘樓和聖馬可教堂。聖馬可廣場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傳統節日的公共活動中心。1797年拿破崙進佔威尼斯後,曾讚歎聖馬可廣場是「世界上最美的廣場」。聖馬可廣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像一座熱鬧的舞台,永遠不會冷場。這裡人流如潮,廣場上飛起飛落的鴿子,和遊人和平共處。特別說明的是,聖馬可廣場佔地1萬平方米,在寸土寸金的威尼斯,如此規模的佔用土地,足見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嘆息橋。嘆息橋是一座拱廊橋,建於1600年,架設在總督宮和監獄之間的小河上,是威尼斯的必訪景點之一。因死囚被押赴刑場時經過這裡,常常會發出嘆息聲而得名。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重罪犯被帶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別人世,死囚們路過廊橋時,只能透過小小的窗戶看看藍天,想到家人在橋下的船上等候訣別,百感交集,不由自主地發出嘆息之聲——再向前走便要告別世間的一切了。

手工小商店。據說,居住在威尼斯的原居民只剩下老人,年輕人走出水城奔向世界的各個地方。留守的人們仍然堅守著威尼斯的古老,其中之一就是手工小商店。威尼斯基本沒有寬敞的街道,時尚隱藏在小巷深處。各種特色小店通過櫥窗,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展示威尼斯人的藝術細胞,各種手工製品,應有盡有。我曾經購買過一個彩色的玻璃工藝品,走過許多地方,見過很多玻璃製品,還是覺得我買的那個獨一無二。

佛羅倫薩(Firenze )。她是一座既古老又特別有味道的城市。有兩件事印象深刻:一是在比薩斜塔附近的一個小城午餐,主營義大利海鮮的餐館裡,差不多都是中國人在用餐,置身其中恍如在中國的溫州。在著名的比薩斜塔附近,地攤上擺著各式各樣的名牌包,尤其LV最多。從此,我就對LV另眼相看,偶爾逛商場看見LV專賣店,都要進去,看著貨架上美輪美奐標著天價的包包,我總是想起佛羅倫薩的地攤。二是曾在一個有幾百年歷史的老房子里午餐,房子曾是一位富人的私宅,餐館老闆介紹完房子主人昔日的輝煌成就,最後不無遺憾地說:因為房主沒有後代,所以房子歸了國家。「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活著的時候,都在追逐財富,當財富積聚得足夠多的時候,就會變成社會財富,變成公共資源。比如皇帝的宮殿,達官的城堡,富人的豪宅,等等,這些曾經私人的住所,若干年或幾十年或幾百年後很多都成了社會財富,有的是沒有後人繼承,有的是後人捐贈。這樣的結果似乎也很公平,因為在這些財富積累的過程中,無論是皇帝還是富人,其財富都取之於社會最終還是要用之於民眾。

佛羅倫薩是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城市,是文藝復興的發祥地,歌劇的誕生地,近代義大利王國的首都。坐落在亞平寧山中部、阿爾諾河(Arno)河谷,四周被丘陵環保。佛羅倫薩是一個頗具紳士格調的城市,充滿和諧與優美、莊嚴與秩序,星羅棋布的村莊和鄉間別墅點綴在環抱城市的平緩山坡上。城市人口僅38萬,市內大街小巷有敞著門的工匠店鋪,傳統市場保留至今。

15至16世紀,佛羅倫薩是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以美術工藝品和紡織品馳名全歐。玻璃器皿、陶瓷、高級服裝、皮革、金銀加工、藝術複製品等,享譽有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月柳絮飛 的精彩文章:

四美義大利 美裳篇

TAG:五月柳絮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