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不是大意失荊州,而是因為聽了此人讒言飄了,最終曹操說活該
原標題:關羽不是大意失荊州,而是因為聽了此人讒言飄了,最終曹操說活該
三國虎將關羽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忠肝義膽,英勇無敵的一員猛將。然而這位被人們尊奉的關二爺,其實在三國時候也是有自己的缺點,而這個確定也使得他結局悲慘。我們知道關羽是大意失荊州,對於其中的其他原因又是如何的呢?
關羽為人正直,但是又缺乏一定的政治才幹,一屆莽夫的他得到兄長劉備的任務,沒有嚴謹的進行完成,而是表現的非常不屑,認為以自己的頭腦,再加上自己的膽略誰人可敵。然而劉備給予的任務不是關羽想像中那麼簡單,荊州此地一直都是三國時期兵家必爭之地。因此也看出他的重要性。
這個戰略要地,交給了關羽去把守,荊州地勢險要,並且周圍都是敵軍,唯一能夠幫上關羽的也就是劉備的益州。就是這樣的一個條件,唯一可以把守此地的關鍵就在於之前所提出的聯吳抗曹,正是這樣的方針政策,曹操才在赤壁之戰吃到了苦頭。但是蜀吳兩國的關係就好似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關係,一致對外的時候,自然不能產生內訌。因此這種關係也是十分微妙。就這樣劉備極其看重和孫權之間的關係。因為劉備知道現在自己的一己之力,無法消滅曹操,更無法消滅吳國,因此這樣的想法也促使劉備倍加小心的對待孫權。但是關羽卻沒有深深的體會到劉備的意思,自己驕傲自大的心態,對於孫權這樣的人不屑一顧,在孫權想要和關羽聯姻的時候,關羽沒有考慮劉備的感受,一氣之下將上門提親的人都轟回去了,這樣使得孫權大怒,認為關羽的做法是對自己的大不敬,就這樣孫劉之間的關係也是遭到打擊從而破裂了。
就這樣劉備的荊州腹背受敵的局面,雖然孫權沒有立即向自己發起進攻,但是劉備清楚雙方之間遲早會有一仗。關羽在這一點也意識到了,因此關羽就留了一手防止孫權背後襲擊。事實不巧的是,一切都沒有發生,因而關羽決定將全部的兵力都投到正面的戰場上,原因就是自己過於自大,認為孫權不敢輕舉妄動。如此的狂妄自大,卻是因為聽信自己一人的讒言。此人名叫陸遜,對於關羽的性格已經琢磨的相當透徹,最後奉孫權之命對關羽進行大肆讚揚,誇將軍的英勇歷史,關羽對這個書生出身的陸遜沒有絲毫戒備之心。就這樣聽信讒言更加收斂不住內心的狂妄,最終造成了失荊州的悲劇。最大的問題就是關羽的狂妄,才將這個軍事要地失守。曹操聽了也是感嘆道:不怨別人,自作自受活該。
※三國武將里被埋沒的萬人敵,你知道幾個?
※此人連曹操都怕,當之無愧蜀漢第一,人品卻讓劉備都心生厭惡
TAG:影視奇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