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銅鏡真的只是一面「鏡子」嗎?

銅鏡真的只是一面「鏡子」嗎?

美術展覽 | 藝術博物館 | 文化傳播 | 公共教育

銅鏡背後的故事

銅鏡在古代主要是人們用於照容的生活用具,對此在古代文獻中有許多明確的記載。《韓非子·觀行篇》就說:「古之人目短之自見,故以鏡觀面。」《戰國策》中鄒忌「朝服衣冠窺鏡」的故事更是膾炙人口。但是,銅鏡是否還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和意義?長期以來卻很少有人注意~

目前考古發現的早期銅鏡多出土於墓葬,而且其位置明確者又多放置在墓主人身上或附近。例如,青海省貴南縣孕馬台齊家文化墓葬發現的銅鏡,出土時就是壓在俯身葬的墓主人胸下,可能是作為死者胸前佩飾而隨葬的。

安陽大司空村南地出土的銅鏡,也是發現於墓主人身下的腰坑附近叭。更有趣的是,遼寧瀋陽鄭家窪子發現的一座相當於戰國時期的墓葬出土了五面銅鏡,從頭到腳一字排列在墓主人身上。這顯然具有某種特殊的意義~

實際上,在古人的觀念中,銅鏡被普遍認為具有避邪消災的作用。例如漢代銅鏡銘文中就常見「去不祥」、「辟不祥」、「避去不祥」的辭句。

由於對銅鏡的迷信,人們還常常用鏡子來預卜吉凶,文獻中稱為「鏡聽」。「鏡聽」起源於何時,今天已無法得知,但從一些資料看,早在唐代以前就已非常普遍。

唐代大詩人王建的《鏡聽詞》,就是寫一個貧家婦女憑「鏡聽」來占卜她出門在外的丈夫的歸期和吉凶。

古人對鏡子的崇拜,在今天的一些民俗中也還有遺留,例如在我國北方的許多地區,人們常常在自家的大門上鑲嵌或懸掛一面明鏡,據說它可以「避邪驅鬼」。

古代道士對鏡子的魔力更是篤信不疑。魏晉時葛洪在《抱朴子·登涉篇》中就說:「萬物之老者,其精悉能假託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試人,唯不能於鏡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人山道士,皆以明鏡徑九寸以上懸於背後,則老魅不敢近人,或有來試人者,當顧視鏡中。其中仙人及山中的好神者。顧鏡中的故如人形,若是鳥獸邪魅,則其形貌皆見於鏡中也。」

隋人王度的《古鏡記》也記述了自己曾於汾陽人侯生處得到一面神鏡,持此鏡「則百邪遠人」。這些說法顯然十分荒誕,但它卻反映了古代人對鏡子的迷信。

在當時,銅鏡除用於照容外,還具有宗教方面的用途,或許是更主要的用途。大約在商代後期,銅鏡開始傳入中原地區。

然而直到西周時期,銅鏡在中原地區作為「泊來品」僅為個別貴族所持有。雖然西周中晚期開始出現飾以周代銅器紋飾的個別銅鏡,但許多銅鏡依然保留有傳統的北方青銅文化的裝飾風格。

春秋晚期到戰國時期,由於西北游牧民族向中原地區的遷徙,以及中原諸侯向外「拓疆」,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銅鏡也大體從這時起開始在中原地區得以普遍的流傳。

關注我們

了解更多文物背後的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唯美精神——第二屆中國當代經典寫實人物油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閨閣里的花鳥聖手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