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不是雍正親生的?乾隆六下江南露出端倪,四次住在同一人家中
乾隆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自詡「十全老人」,一生都以康熙皇帝作為自己的標杆。與康熙一樣,乾隆也有六次南巡,分別是分別為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
仔細查看乾隆六下江南的路線,我們能發現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乾隆四次都來到了浙江海寧,而且四次都住進了海寧的陳世倌家。這看似偶然事件,卻在後世有著截然不同的解讀,甚至跟清朝皇室最大疑案產生了關聯,乾隆的父親究竟是不是愛新覺羅·胤禛,即雍正皇帝。
可能有人會說,乾隆是雍正的兒子會有假?這種質疑並非空穴來風。在海寧陳家有乾隆親自題寫的堂匾,「愛日堂」和「春暉堂」。如果對歷史典故有所了解的讀者,應該明白「愛日」和「春暉」的內涵,前者表示子女孝敬父母,後者則出自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試想,如果乾隆跟陳世倌沒有血緣關係,怎麼會賜予這兩塊堂匾呢?因此,後人對乾隆身世的質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海寧的陳世倌,人稱陳閣老,在康熙年間曾入朝為官,並且和當時的皇四子雍親王胤禛的關係十分密切。
康熙五十八年八月十三日,胤禛的側妃鈕祜祿氏生了一個女兒,得知陳世倌的夫人同日生產,胤禛命陳世倌將他的兒子抱進府里觀看。誰知,抱進去的是兒子,抱出來的卻是女兒。
陳世倌大駭,雖然兒子變成了女兒,可他不敢聲張。據說,陳世倌的兒子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據清宮檔案中記載,乾隆六年,已經是內閣大學士的陳世倌因起草聖旨時出現了錯誤,結果遭到了乾隆的訓斥,「少才無能,實不稱職」。
這次過錯,直接讓陳世倌丟了官,只能回到了浙江海寧老家。如果乾隆得知自己訓斥的對象是親生父親,那麼當他得知實情後,來到海寧陳世倌家,就應該上演「報答父母之恩」的一幕。不過,作為乾隆自己肯定不願意公開承認這一點,他借口「海寧往何為?欲觀海塘形」。
乾隆的意思是說,自己之所以來海寧四次,都是為了查看耗費巨資修建的錢塘江海塘工程。
參考資料:《滿清外史》、《清史稿》
※此人21歲考中狀元,37歲成為明朝首輔,崇禎皇帝:我以後都聽你的
※袁世凱稱帝一片指責,後悔嗎?臨死前吐露心聲:讀書少,咎由自取
TAG:歷史李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