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NAS經典品讀-著名的DIMBOA合成通路,小麥中有故事

PNAS經典品讀-著名的DIMBOA合成通路,小麥中有故事

6/5本期作者:Meng Wang

前幾天在小編群中,阿飛博士提問:為什麼很多抗病的R基因都是串聯成簇排布?本小編雖然不是做抗病的,但對此也略有耳聞。具體原因咱們這裡不表(歡迎大家在留言區寫下您的見解),但是有一點,這種串聯基因對於我們做圖位克隆或反向遺傳學進行基因功能研究,的確會造成干擾和不便(尤其是設計引物方面),所以一個高解析度(能正確區分串聯基因)的全基因組,真的是很需要的。所以小編在15年寫的綜述(From genome to gene:a new epoch for wheat research?)里也專門提到全基因組在這個方面的重要價值。

除了R基因,另一種容易成串排布的基因家族是細胞色素P450基因。在植物里,其中一個有名的案例就是苯並惡嗪酮類(benzoxazinones,簡稱Bxs)合成通路(也稱DIMBOA)的基因簇。這個基因簇在玉米中研究的最早也最清楚,是由一個色氨酸合成酶(Bx1)和四個71亞家族的P450基因(CYP71;Bx2-5)串聯組成,這五個成員分別參與了Bxs合成的不同步驟,合成產物賦予植物抗真菌和抗蟲的能力。

那麼,這個基因簇,在小麥這樣一個基因組活躍的物種內是什麼情況呢?更重要是,現代小麥作為六倍體作物,這個基因簇中各個成員的A、B、D上的部分同源基因之間是否有差異呢?2005年,PNAS上發表了題為「Three genomes differentially contribute to the biosynthesis of benzoxazinones in hexaploid wheat」的文章,嘗試解答這兩個問題。文章的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是日本京都大學的Taiji Nomura博士。

作者之前就已經在小麥中鑒定到了DIMBOA通路的五個基因,TaBx1-5,分別參與苯並惡嗪酮合成的不同步驟。

接下來作者分別克隆五個成員位於ABD上的部分同源基因,並進行了染色體定位(利用的是缺體系來定位),有意思的是,小麥中TaBx1-5並不像玉米那樣組成一個基因簇,而是TaBx1和TaBx2位於小麥的4號染色體上(4AS,4BL和4DL),而TaBx3-5則位於5號染色體短臂上,且串聯分布。小麥的4號染色體和5號染色體之間的交換事件很多,不知道與這有沒有關係(小編注)。

作者進一步對TaBx1-5位於ABD上不同拷貝的蛋白產物的酶活進行了測定,發現TaBx1-4的A、B、D酶活差異不大,但是TaBx5A的Km值是TaBx5B和TaBx5D的十幾倍。同時,作者設計了特異引物,來查看TaBx1-5位於ABD上不同拷貝的表達情況,發現不同拷貝在不同發育時期的不同組織中的表達不一樣。例如TaBx1,在shoot中主要是TaBx1-B表達,而在root中,則主要是TaBx1-A表達。

那麼這種差異表達是何時產生的呢?作者又選用了四倍體和二倍體祖先種小麥,表達分析後發現,這種ABD之間的表達差異是在二倍體祖先種就存在,多倍體化過程繼承了下來。如前所述,TaBx1-5的產物是知道的,所以作者又在二倍體祖先種測定了TaBx1-5對應的產物,發現與其表達差異有一定的相關性。

其實這篇文章中的染色體定位和表達分析,我們現在都可以online直接做的,小編也對TaBx1進行了分析,發現文章結論還是可信度較高的。感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對其他的幾個基因進行分析。所以說,小編在綜述里展望的,我們現在利用全基因組信息已經實現了;同時,隨著技術的進步,過去的結果都有可能被拉出來重新審視的,所以我們做實驗發文章一定要紮實啊~

歡迎關注「小麥研究聯盟」,了解小麥新進展投稿、轉載、合作以及信息發布等請聯繫:wheatgeno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麥研究聯盟 的精彩文章:

一作解讀:紫粒小麥中調控花青素合成轉錄因子的克隆與功能解析

TAG:小麥研究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