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國的客卿為何很少善終,是巧合還是卸磨殺驢?

秦國的客卿為何很少善終,是巧合還是卸磨殺驢?

文|小河對岸

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前,甚為貧窮與落後。一則,自晉秦崤之戰後,秦國東出之路便被晉(魏)國所阻斷,而與東方諸侯往來不便。各諸侯強國,都是在互相交流與碰撞中,才得以進步與成長。秦國卻缺少這種歷練,以致其漸漸遠離了華夏諸侯的文明圈,而被東方諸侯視為戎狄。二則,自春秋邁入戰國這段期間,秦國由於君位長期動蕩而使國力漸為疲弱。

秦國的客卿為何很少善終,是巧合還是卸磨殺驢?

秦孝公正是鑒於秦國落後、諸侯卑秦的現狀,才痛定思痛。不吝疆土之封、爵位之賞,而下詔求賢。衛鞅(商鞅)聽聞秦國求賢,便西入秦國,而在秦孝公的信任與支持之下,實行變法,使秦國為之煥然一新,日益強盛起來。但是,商鞅的最終卻被誣以謀反,慘遭車裂而死。

秦國的客卿為何很少善終,是巧合還是卸磨殺驢?

有人認為商鞅之死,只是秦國君位更替所致,並不能說明秦國對客卿的過河拆橋。但商鞅之後,張儀、范雎(張祿,據《睡虎地秦簡》,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張祿<處>死)、呂不韋、李斯等這些宰輔級的客卿,無一能在秦國獲得善終。從中看來,張儀被秦武王一腳踹開(張儀使計),並最終死在了魏國,算是秦國宰輔級客卿中下場較為完美的了。難道這些都是秦國的君位更替,權力鬥爭所致?這顯然說不過去。

秦國的客卿為何很少善終,是巧合還是卸磨殺驢?

戰國時期的變法主題,都是圍繞著加強君主集權而展開的。而最為重要措施便是削弱國內封君的勢力,以實行縣制(郡制),此即廢除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卿大夫有世襲封地、私兵、獨立的政令,實際上為國中之國)。

而商鞅變法的核心,便是打破「世卿世祿」制,而建立「軍功授爵」制。秦國連幾百年的世襲貴族(通常也都有幾世之勛)都能徹底拋棄,更何況是僅有一世之功的外來客卿。故而,秦國對外來客卿過河拆橋,在心理上更是可以做到面不紅、心不跳。

秦國的客卿為何很少善終,是巧合還是卸磨殺驢?

再則,客卿在秦國並無深厚的根基,故只能盡心為秦國王室服務。而秦國也是通過不斷重用外來客卿,以抑制與削弱本土世卿的勢力,進而加強君主集權。秦國對外來客卿過河拆橋,一則是外來客卿通常充當秦王「鷹犬」的角色,盡情撕咬秦國本土世卿。以致秦國本土世卿勢力對外來客卿,恨入骨髓。故而,適時地拋棄外來客卿,能緩解本土世卿的不滿情緒。二則,又能有效預防外來客卿,衍生成秦國的本土世卿。

秦國的客卿為何很少善終,是巧合還是卸磨殺驢?

參考史籍:《史記》、《左傳》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為了讓太子記住一件事,皇帝讓太子將手指伸進自己嘴裡
晉國卿位之爭,一場通妻事件毀滅兩個家族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