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4位裂地封王的民國梟雄,4支雜牌軍的抗戰征程

4位裂地封王的民國梟雄,4支雜牌軍的抗戰征程

原標題:4位裂地封王的民國梟雄,4支雜牌軍的抗戰征程


民國亂世,軍閥混戰。求名、求利、求榮者,不計其數;王道、霸道、正道,滄桑背後是波瀾詭譎的攻伐江湖。一些亂世梟雄當時被稱之為「王」,其中東北王張作霖、西北王馮玉祥、雲南王龍雲,山西王閻錫山等人在歷史的煙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且也均在抗戰的時代洪流中立下汗馬功勞。


在皇姑屯事件中,一直不肯與日軍合作,沒有出賣過東北一寸土地的東北王張作霖被炸身亡,背後是北洋大時代睥睨中原的30萬東北軍群龍無首。以至於九一八事變後,一萬八千餘關東軍侵佔東三省,19萬東北軍弱旅退入關內,但被日俄稱為「壓不倒的小個子」的張作霖的不甘謝幕,並不是這支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軍事力量的最後輓歌。在淞滬會戰中,東北軍最精銳的67軍自軍長吳克仁中將以下幾乎全軍殉國,編製被取消,算是為硬氣了一輩子的張大帥,演繹了東北軍並不缺少硬骨頭……



與張作霖的執拗與倔強相比,西北王馮玉祥則圓滑的多,僅從其帶出的西北軍將領就可一窺端倪,麾下既有石友三這種一生6次倒戈的倒戈將軍,也有「倒下的是一座山」的不屈悍將張自忠,更有在盧溝橋事變中,親率8000將士,血戰南苑6個小時,死戰不退,力戰殉國的「打虎將軍」趙登禹。


而與馮玉祥算是睦鄰的山西王閻錫山,則是一個最傳統的軍閥。自己奉行的「中庸之道」,保其自辛亥革命之後,縱橫捭闔山西達38年之久,但在盧溝橋事變後,全面抗戰爆發,自己引以為恃的20萬晉綏軍,在大義面前,堅決守土抗戰,戰至十不存二。



作為偏安西南一隅的雲南王,龍雲及其麾下的滇軍似乎名不經傳。但是作為曾掌舵雲南18年的實力派人物,龍雲抗戰的決心也並非只是在形式上。4萬餘精銳滇軍整編為第60軍千里出滇,輾轉沙場,滇軍悍將王甲本更是抗戰中唯一一位和日軍用刺刀搏鬥而犧牲的軍長!而橫貫崇山峻岭,綿延曲折950餘公里的滇緬公路,20餘萬軍民用手挖,用肩挑,在9個月內使之貫通,工程之大,效率之高,機械化也不若如此。


當然,這四位歷史上的軍閥,身上也無不帶著舊時代的局限,身後的千秋功過,也自有蓋棺定論。但其麾下的萬千將士,雖然均被稱之為雜牌軍,其視死忽如歸的大義情懷,卻是最正品的華夏風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客棧 的精彩文章:

歷史的另類臉譜:一位清朝鄉紳的三次蛻變,仍然難逃宿命
行軍中一道奇怪的命令,隱藏著曹操對初心的不舍

TAG:拾文客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