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名稱背後的秘密
BB霜
BB霜的親生父母是德國人,養父母是韓國人。第一款BB霜在60年代產於德國,屬於醫用產品,為鐳射手術後修復皮膚的,BB就是BlemishBalm(傷痕保養膏)的縮寫。而後被韓國人偷換概念,生生把「BB」扣上了彩妝的帽子,變成了乳液與粉體的混合體,用於遮瑕、和修飾膚色,看好了,是「修飾」而非修復。
使用建議:盡量不用氣墊,因為反覆接觸皮膚,細菌滋生。
CCDDEE霜
BB霜火了以後香奈兒率先推出了CC霜、美國的一個品牌又推出了DD霜,之後雅詩蘭黛在國外推出了EE霜,也許未來會一直延續到ZZ霜,但是這些「字母」霜無一不是在做一件事「就是想打破粉底的傳統,追求一霜多效」,創新是對的但是只創新名字就有點無恥了,各種字母霜無非就是修飾膚色,但是幹嘛非要強調自己的護膚功效,你算算擦字母霜的時候已經是整個化妝流程中的第幾個步驟了?第幾款產品了?這個時候還想讓皮膚吸收你的營養,可能嗎?在一個彩妝品里加點爛提取物、維生素C,就開始宣稱自己是化妝護膚兩不誤,一瓶7效,呵呵可笑。
使用建議:這些字母霜與BB霜其實沒有太大區別,只是質地不同、清透程度不同,不要疊加使用,另外一旦產品宣稱是具備護膚功效的,請遠離它,因為人品有問題。
素顏霜
「素顏霜」只是個人造的廣告名稱,成份一般都是各種油脂、和CI77891,其實就是一瓶粉底,一瓶沒有調整產品色的白色粉底,僅此而已,跟素顏沒有關係,你想要的裸妝和心機素顏,是不可能用它完成的,而且一旦你的皮膚是偏黑的,用了這種素顏霜那效果簡直有冬天的「驢糞球掛霜」的既視感。
隔離霜和妝前乳
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隔離是個偽概念,而且隔離霜就是低防晒值的防晒霜,妝前乳更是個雞肋,有的就是一瓶乳液、有的就是一瓶隔離霜,只是產品質地上做了不同的修整而已。
安瓶和塗抹水光針
安瓶和塗抹水光針這倆玩意也屬於概念性的人造廣告名稱,其實都是透明質酸鈉的水溶液,也就是玻尿酸。
生長因子
生長因子/凍乾粉,不是容易買到的東西,尤其是在美容院、某寶、微電商等,是絕對根本壓根就買不到的,因為不能忽視的是價格,真正的EGF凍乾粉1毫克的成本就是幾千上萬,而你買的零售價才幾十塊幾百塊,恐怕只是玉米澱粉和木薯粉,或者像做脫水蔬菜一樣做出來的蘆薈粉。
幹細胞
這更是個大忽悠,首先活性難以儲存、其次產量極低極低,萬八千也買不到,看一眼都得需要路子,因為真正的幹細胞目前只是作為一項科學成果被存放在某監管處,而且不是中國,這句話的意思是:作為一項科學成果存放,就類似存著一個榮譽一個獎牌一樣,而並沒有把這個獎牌複印一堆拿到市場上去賣,雖然幹細胞目前是有應用的,但是私人機構和個人是用不到的,因為流程中的很多條件達不到,而且還有很多秘密不適合在這裡講。
蝸牛
你只聽說過蝸牛粘液,但是誰聽說過哪裡有工廠是提取蝸牛粘液的?而且哪有那麼多蝸牛讓你來提取,同時沒有任何科學文獻證明蝸牛粘液有卓越的美容功效,更別談什麼修復了。記住:從活體直接提取的東西用在化妝品里是很難實現的,蝸牛霜、蜂毒面膜都是扯淡,如果一旦被證實真正有效,那麼這個原料就會以另外的化學物質合成的形式出現。(比如:類蛇毒的胜肽、玻尿酸、角鯊烷)
一般情況下,化妝品原料中,如果是從動物身體里提取的並且證實確有利用價值,值得大面積推廣的情況下,最終都會走向合成,原因是個別動物涉及到稀有動物法規問題、其次動物的來源和運輸以及存放問題、再其次用合成的方式才能量產,而從動物身體直接提取則產量極低。
※海藻去痘洗面奶加工、洗面奶ODM貼牌生產
※去年韓國海外直購第2名『化妝品』
TAG:化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