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歸義忠魂張議潮——是他獨守著大唐最後的榮光,至死方休!

歸義忠魂張議潮——是他獨守著大唐最後的榮光,至死方休!

原標題:歸義忠魂張議潮——是他獨守著大唐最後的榮光,至死方休!



張議潮

敦煌壁畫中定格了一幅這樣的畫卷:在高約108厘米,長達855厘米的畫面上,繪製人物百餘,其中部核心位置則突出表現了節度使之「旌節」,而有一人為白馬紅袍,置於橋上,他就是「歸義軍節度使」——張議潮,一個被歷史黃沙淹沒,卻依舊熠熠生輝的人物!


安史之亂,玄宗倉皇出逃,隨調河西、隴右、「安西四鎮」駐防軍隊入長安平叛,然而卻令河西空虛,尋到機會的吐蕃趁勢攻佔河西隴右,於唐德宗貞元二年(786)年,正式將整個河西地區收入囊中。


吐蕃統治下的河西諸州彷彿一片遺棄之地,高壓的民族壓迫政策之下,老人幾乎被屠戮殆盡,青壯動輒剜目剁手,人人被髮左衽、唐語不復得聞,而遠在長安的皇帝與朝臣,似乎也忘了這片土地曾經烙印著「大唐」的名號,他的子民在哀號。


張議潮對於沙洲再熟悉不過了,生於斯長於斯的他,似乎只在爺爺輩口中聽過一個陌生而美麗的名字「長安」,在描述中那是一個「萬國來朝 恢弘大氣」的時代!何時能去一趟長安呢?他幼小的心裡自此賣下一粒種子,直待來日生根發芽!

「奴隸、賤民」在這樣的怒斥中,張議潮漸漸長大,英武之氣日顯,在夢中對故國無數次的心馳神往之後,他開始默默地積蓄力量,彷彿一隻幼獸在打磨自己的爪牙:「論兵講劍,蘊習武經」,不僅如此他更是深入吐蕃首府拉薩城,探查實情、結交英豪,只待那一聲驚雷,便可聞風而動攪弄沙洲這一方風雲!



長安城


機會來了,強敵的藩籬總是從內部被攻破,尤其是其吐蕃贊普朗達瑪滅佛遇弒身亡,最容易引發局勢動蕩。宣宗大中二年(842)的一天,沙州城內四方雲動,張議潮的一切暗中布置也在這一刻發動!


守城蕃將沒有發覺眼前迎面走來的一群賤民有什麼不同,依舊紅著眼睛喝著酒,但一支利箭卻在他睜大眼睛想高聲呼喊的時候,終結了他的性命!張議潮被堅執銳登高一呼。沙州之地,一夜之間,復歸大唐!

然而,奇襲易,守城難,一波又一波的攻擊,令張議潮疲憊且有些麻木,勢單力孤的他明白,起義軍畢竟名不正言不順,無法更好的地聚攏人心,他必須去尋求遠在千里之外大唐的支持:因為他的城頭,獵獵作響的是大唐的旗幟、他的部隊名為「歸義軍」、他守護的是大唐的榮光!


城門一開,十路人馬在遠方的沙漠中漸漸模糊,奔向遙遠的長安方向,只為向那素未謀面的皇帝帶來一個消息:「我們,依舊是大唐的子民」但卻只有一個和尚,終於到了長安,他的名字叫做悟真!


聽到這個消息的是唐宣宗,大喜過望的他敕封張議潮為沙州防禦使,而此時距離沙洲起義已經過去兩年了!張議潮每日都徘徊在城頭望著長安的方向,但是形勢已經大為好轉,沙州的成功,彷彿一點火星,燎原之勢漸成,河西隴右之民望風而投,終於在大中五年,進入了戰略大反攻的階段!


歸義軍在此時勢如破竹,連下甘涼十一州,丟失百年之久的大唐之地,全部光復之!


破陣子


此時的張議潮重兵在手,自此完全可以雄踞河西,成為名副其實的「河西之王」,然而,他卻做出了一個令很多人都詫異的決定:他將自己的哥哥張議潮出使長安,「大將在外 以親為質」,唐廷在感念其忠心之餘,特封張議潮為金吾衛大將軍!


在大中十年,吐蕃不甘失敗,盤踞在沙洲附近的吐渾王趁九月麥熟前來劫糧。議潮率精騎手持白刃,於陣中待步兵分道後爭先突進,直踏敵陣。一時黃沙漫起,狼煙衝突,唐軍再顯天兵風采,而處于歸義軍包圍的蕃軍早已勢窮、一擊即破,「蕃戎膽怯奔南北,漢將雄豪百當千處」。


獲勝後的張議潮抓住吐渾宰相三人,於眾軍前梟首,隨後全軍齊奏《大陣樂》,慷慨而歸。

《大陣樂》是大漢軍歌,悲壯雄渾,其中激蕩的亦是漢代肇始以來中華民族的血性與忠誠之聲。


而公元867年的張議潮,此時已然蒼顏白髮,在68歲的高齡他又做了一個驚人決定:我要去長安!


離開沙洲、沿著河西走廊、他蹣跚的步履之下,是曾經淪陷而復歸大唐的土地,一路上他偶爾沉思,也會放聲大笑,他應該自豪,這一切的一切都因他少年時代的一個「長安夢」!抵達長安後,張議潮的到來引發滿朝文武讚歎,其赤子之心可昭明日月,唐廷授以右神武統軍,欲以優厚待遇,於74歲壽終正寢,終於葉落歸根,魂歸大唐!


他,是應該被歷史銘記的忠魂,但不論《新、舊唐書》均未單獨為其列傳,而近代學者羅振玉則撰寫《補唐書張議潮傳》為他留下一筆濃重色彩。可是千百年來,去過敦煌莫高窟的人不計其數,駐足在這幅畫前的人不計其數,有誰能讀懂定格在畫中那白馬紅袍凱旋而歸的張議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古觀今 的精彩文章:

武則天陪伴了李世民十三年,為何沒有懷孕?這裡面有一個關鍵點
清朝宮女出皇宮時才25歲,連流浪漢都不願意娶她們,因為一種病!

TAG:縱古觀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