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三怒卻成就帝王佳話,成功的君主背後必有良臣賢妻輔佐相伴

唐太宗三怒卻成就帝王佳話,成功的君主背後必有良臣賢妻輔佐相伴

都說愛耍脾氣愛發怒的人不容易受人待見,對於這樣的人我們都會敬而遠之,這樣的人也很難有大的發展。可歷史上有一位君主勘稱一代賢君,而他多次龍顏大怒卻成就了一段段帝王佳話,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揭秘唐太宗三次龍顏大怒如何成就帝王佳話。

唐人吳兢在《貞觀政要》中記載,李唐王朝是馬上得天下,加之太宗早年沙場征戰,所以一輩子酷愛駿馬。當時宮中有一匹千里馬,太宗非常喜愛。可是有一天,這匹馬無緣無故地暴斃了,太宗心痛得不得了,勃然大怒之餘遷怒於養馬人,要求將此人處以極刑。長孫皇后見其憤憤不平,就委婉勸諫道:「昔日齊景公因為所喜歡駿馬無故而死就要處死養馬人。晏子就說,這個養馬的人有三大罪狀:其一,養馬而死;其二,使君王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就會怪罪君王草菅人命;其三,諸侯聞之,必然輕視我國。齊景公聽到晏子的反諷後,怒氣漸消,於是寬恕了養馬人。如今陛下飽讀詩書,難道忘了這件事嗎?」太宗恍然醒悟,於是也饒恕了養馬人。此唐太宗一怒也。

唐人劉餗在《隋唐佳話》中講道,有一天,太宗罷朝回宮後,怒火萬丈,並且喋喋不休地發誓,一定要找個機會殺掉這個不識相的老農民。長孫皇后驚奇地問道:「誰惹陛下不高興了?」太宗說:「還有誰?魏徵唄。這個傢伙每次在朝廷之上,都要和我爭辯,羞辱我這天子顏面,害得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長孫皇后聽完後忙穿戴整齊鳳莊重地叩拜於廷堂之上。太宗非常震驚,急忙問其原因。皇后說:「我聽說君主聖明,才會出現忠臣,如今陛下聖明,故此才有魏徵直言相諫。我是皇后統率後宮,遇到這樣值得慶賀的事情,又怎能不隆重為陛下慶賀呢?」自此,太宗更加敬重皇后,並且和魏徵演繹了君臣納諫如流的千古佳話。此太宗二怒也。

唐人張鷟在《朝野僉載》中還載有唐太宗另一段軼事,時吏部尚書唐儉與太宗下棋,兩人都很較真。也許是唐儉棋高一招,也許是太宗想悔棋,唐儉不讓,於是兩人爭得不可開交。太宗大怒,竟然把這位不識相的唐老倌兒貶到潭州(今長沙)做地方官。倒霉的唐儉被下放後,太宗還余怒未消,就對他非常喜歡的大將尉遲敬德說:「這個姓唐的,竟然敢輕侮辱沒我,我打算殺了他,愛卿你可到時為我作證指責他。」敬德唯唯諾諾,不做正面回答。第二天早朝時,太宗讓敬德作證,敬德叩過頭後,竟然說不知道。太宗再三作問,敬德不改前言,一問三不知。太宗大怒之下,隨手抓過玉佩碎裂於地,然後一揮衣襟退朝。下去後,思索良久,想通了,就把三品以上大員召進宮中賜御宴。太宗舉杯賀道:「敬德今日做了一件大功德,其一,唐儉免冤死;其二,朕免濫殺;其三,敬德免屈從。此三利也。朕因怒而沒有犯下過錯,唐儉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美名,此三益也。」於是犒賞尉遲敬德一千匹錦緞,群臣歡呼不已。此太宗三怒也。

唐太宗有此三怒而沒有成為桀紂之君,濫殺無辜。一是因為他身後有一位賢惠聰穎的好妻子,長孫皇后出身名門,且識大體,舊唐書上贊其「賢哉長孫,母儀何偉」,可見,長孫皇后可謂一代賢后。其二,太宗知人善用並從諫如流,他重用讀書人房玄齡和杜如晦,以及魏徵等諫臣,並給予他們很大權力。他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每次盛怒之後都會躬身自省,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不是他的自律,就不可能成就魏徵的清名和諍名。李世民的個人品質也是他成為千古一帝的決定因素之一,他絕非紈絝子弟,而是隋末戰爭中一位卓越的軍事指揮家,他能順利發動政變走上皇位,也得益於他在軍隊中的巨大威信和絕對影響力。其次,飽讀詩書,讓他從歷代帝王覆沒中吸取了教訓,「馬上得天下而不能馬上治之」的道理,讓他重視文官集團作用;休養生息、輕徭薄賦政策的施行讓他贏得了民心。

諸如文中所言唐太宗的三怒,是自然天性的流露,但他能抑制住這種天性,而採取理性的方式,終成功德圓滿的千古一帝,也絕非是偶然而為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朝 的精彩文章:

唐朝最文雅的強盜,不小心搶劫了自己的偶像,從此退出江湖!
唐朝開國5大重臣,程咬金居然沒有上榜,第一位被武則天逼死

TAG:唐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