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縣雙廟墓群考古發掘報告
原標題:磁縣雙廟墓群考古發掘報告
磁縣講武城鎮,因講武城而得名。講武城史上曾為武城,唐時已被廢,宋時已訛傳為講武城。其原野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百餘個墓冢,是東魏、北齊時期皇室貴胄的墓葬群。這些北朝諸冢曾被訛傳為「曹操七十二疑冢」,武城亦訛傳為曹操所築習武之城。
為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磁縣講武城鎮雙廟取土場墓葬進行了勘探發掘,收穫豐富。發掘葬共計39座,共出土陶俑、瓷器、墓誌和壁畫等器物710件(套)。其中三座北朝墓葬,再次證明東魏皇陵墓域範圍內有多座北齊王公貴族的墓葬存在,以往形成共識的東魏北齊墓域劃分值得商榷。
報告按照墓葬所屬朝代先後次序分章,對墓葬單位逐一介紹。墓葬古代已經被嚴重盜掘擾動,發現時大多數器物已經失去原位,有的出在被盜後流進墓室內的填土中,平面圖中的器物位置不能反映隨葬品下葬時的擺放位置。
漢代墓葬
兩漢、魏晉磚石室墓葬29座,構築形式大體相同,小磚砌築,前後雙室帶小耳室墓為最常見。陪葬器物主要為陶器和銅器。年代在西漢晚期到東漢末,甚至有的墓有可能到魏晉時期,說明這是一處延續幾百年的家族墓地。
北朝墓葬
三座北朝墓葬的發掘,為了解研究東魏、北齊墓域範圍提供了線索。以往形成共識的以天子冢為界,從北直到滏陽河流域,為北齊皇陵墓域,以南為東魏皇陵域,這種分法可能不太正確。
其中根據墓誌判斷M17墓主是北齊驃騎大將軍懷州刺史周超;墓出土陶俑100餘件,類型有待從俑、負箭俑、文吏俑、傳女俑、侍衛俑、風帽俑、按盾武士俑等組合,是對當時官僚貴族奢華的生活真實寫照。出土的這些陶俑和隨葬品的組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為研究當時社會形態、服飾制度、雕塑藝術提供豐富的實物資料。特別是出土的墓志銘,具有明確的紀年,為研究北朝考古學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史實,也為判斷相同或相似風格的墓葬提供了依據。
唐宋墓葬
唐代張府君墓和房子縣令白普琎墓,出土了青磚墓誌,志文系用毛筆墨書,為研究唐史提供了重要資料。[注釋:《舊唐書·地理志)卷39:「趙州」條:「臨城,漢房子縣,屬常山郡。天寶元年改為臨城。」]
北宋3座墓葬,都是磚砌仿木構雕磚壁畫墓。墓主應為無官品的富貴者,出土了宋墓壁畫所罕見的壁畫四神圖。
(圖文轉自:「考古書店網」公眾號)
※嚴志斌:薛國故城出土鳥形杯小議
※【講座通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018年度考古學研究系列學術講座(第5講)
TAG: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