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硯邊隨想錄

硯邊隨想錄

硯邊隨想錄

作者:藍建田

■ 寫碑貴有書卷氣.文柔、虛靈、通達的心性是寫碑的基礎.文柔之極,方能返虛入渾,返樸歸真。至柔才能走向至剛.否則,碑派這條路走不遠.

硯邊隨想錄

■寫碑貴在籍碑養我陽剛,古樸,雄健,厚重之氣,過於刻意描摹其圭角突兀之形,我以為意義不大。單純寫一碑而畢肖,不如融合多家,饒有碑意而又不泥於某碑面目為高。

■ 多數傳統書法線條精深、文化內蘊豐富、耐人尋味,但結體含蓄內斂,張力不足,視覺衝擊力弱,往往不宜寫大字,創作大幅作品.時下書壇也有另一類書法作品,初看大開大合,筆頭很放得開,聲勢奪人,但線條粗淺,乾癟乏韻,銀樣蠟槍頭,不耐久看.我所欣賞的是精深有內涵的線條和開張外拓的結體的結合。

■ 努力鍛造一種有深度、有內涵、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有自己特色的個性化的線條語言,並將其貫穿於各種書體的創作之中,這一直是我的追求目標。

■ 學書之道,因人而異.有的人先寫好,後寫特;有的人先寫特,後寫好.但最後要特!要有自己的筆墨語言.個性是藝術的生命!筆墨能觸及自我靈魂的最深處,肯定是獨一無二的。

硯邊隨想錄

都說是字如其人,但這是有條件的。這條件就是筆墨技法的嫻熟,筆墨表達能力的具備,達到得心應手,心手雙暢無礙。而這需要長期艱苦的訓練,學習!並不是所有的人隨便塗幾筆,都能充分展現出其人性情。

■從藝者當有自知之明——當明已之長,當明已之短.平日用功當攻已之短,創作應揚已之長.

■ 書法貴有文學味,書法貴有哲學味,書法尤其貴有道氣。技道兼得,天人合一,斯為神品。

■「功力」與「功夫」是二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今人往往把他們混淆了。「功力」是體現在作品中的情感感染力。他取決於作者「入古」有多深,「氣」有多沉。「入古」越深,「氣」越沉,則其書情感感染力越強,或謂「功力」越深。而「功夫」則是作者對作書之法——技巧的準確,熟練的把握與駕馭的程度。如果書者不從其它方面去開掘書藝,片面地發展功夫——技巧,則很容易「因熟生俗」,所以「功夫」越好書藝未必就越高。

■ 書貴熟後生,雅後朴。

■ 骨須硬,氣須和。做人如此,作字亦如此。

■ 精能是奔放的基礎,所謂「淳然後肆」。未能精微,即求奔放,往往失之粗野無韻。文柔之極,始返剛建。對於運筆,有人主張宜快,有人主張宜慢,我認為,當順書家的情性之自然,要在快而不滑,慢而不滯。

■ 書法貴在「耐看」。耐看與否關鍵在線條,線條須得「深」,「化」。深者,墨氣深沉,古味盎然,力透紙背;化者,和雅,儒雅之謂也,可以讓人感覺到線條里蘊含有豐富的文化氣息。能深未必能化,能化未必能深,既深且化,始為難能。好的字,筆墨線條中自有一種淵深莫測的東西,使人摸不著底,看不透。

硯邊隨想錄

■ 有的人是用眼睛看書法,看它的漂亮;有的人是用心靈品味書法,品賞它的味道、內蘊。品賞需要時間,需要靜對、玩味再三;品賞還需要品賞者本身具備相當的人生閱歷、藝術閱歷、文化涵養。這樣才能和觀賞對象產生碰撞、共鳴------

■ 我看字,偏向喜歡平實而有味道的字。不喜歡過於誇張、變形、狂野、詭異、故弄玄虛的字。平實還須有味——內蘊豐厚,耐人尋味。初看有型,細品索然,味同嚼蠟,那就不好---書法作品應該具備較長的欣賞時效性。

硯邊隨想錄

■書法藝術無疑要繼承傳統。但書法傳統是什麼?怎樣繼承傳統?我以為,書法傳統當包括二個方面:其一是潛藏在歷代書法作品中傳統文化的人文精神之內核,主要是儒、道、釋的哲理思想,姑且稱之為「道統」;其二是體現在歷代經典書法作品中的筆墨技法,即規範的書法語言,姑且稱之為「法統」。既不能只重視「道統」而忽視「法統」,也不能只重視「法統」而忽視「道統」!應該二者並重。

■ 傳統書法審美觀念需要傳承,更需要拓寬和改造。書法審美觀念的改造其實質是對傳統知識份子心理定勢和人格形像的改造。我一直不太喜歡中國傳統的特別是唐宋以後的書生形像: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說的多做的少,優雅有餘,強勁不足.我認為的理想人格應該是老子、孔子的智慧再加上一些美國西部牛仔的體格和精神.平常看電影電視時我對很現代,很時尚,但同時又能從他們身上聞到一些唐詩宋詞氣息的那一類男人情有獨鍾.當然,現代社會也有一小部分男人,著長衫馬褂,手執摺扇,滿口之呼者也,我覺得其實是矯柔造作,大可不必。

硯邊隨想錄

■ 書法藝術的古典美與現代美不同.古典書法側重於"漂亮",現代書法則側重於"可愛",追求情趣、味道,不太講究「漂亮」。這不僅在書法界,其他藝術領域也有類似現象,如影視界,這些年「丑星」大行其道,而長相漂亮的男演員則被稱之為「奶油小生」。言下不無鄙薄,不屑之意。這不僅體現於中國藝術史,也體現於西方藝術史。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如達.芬奇、拉斐爾,他們的作品,特別是筆下的女性形像全是優雅、漂亮之至。而這種優雅、漂亮的女性形像在西方現代美術家筆下已很難找到。我們看到的是羅丹的老妓女,畢加索筆下的那些身體狀如麵粉袋、水桶在海邊狂跑的婦女……

■ 在書法史上,陰柔與陽剛,文雅與質樸這對矛盾對立而統一,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化,體現了藝術發展的辯證關係。秦漢時期,以漢隸為代表的那種雄健、質樸、生機勃勃之美得到充分的張揚,並且深入普及於民間。在這以後,士宦階層開始標榜、倡導另一種優雅、文柔、含蓄之美,來修正取代之。東晉王羲之的書法把這種美推到極至.唐宋之後,由於統冶者的大力推崇、倡導,使之越來越深入人心,普及於民間。國人的精神也越來越文雅、文化甚至於文弱,直至當外族、洋夷入侵時,我們便老打敗仗。於是到了明清近代,一些有識之士又開始提倡陽剛、雄健、質樸、開張之美,以挽積弱之弊。傅山的"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直率毋安排",康有為的"尊碑卑唐",魯迅的"關鍵在於強健民族的靈魂"即是其代表.如此反覆,螺旋上升,月亮下去,太陽又升起來了……

硯邊隨想錄

■ 歷史上,帖書多出自文人雅士之手,是高度文明的產物。碑字多出自原始先民之手。魏碑產生於南北朝時期的北方,當時北方正處於「五胡亂華」時期……文明人和原始人各有利弊長短,文明程度愈高,人種愈趨退化,離道愈遠,所謂「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原始人雖然有諸多短缺,但他們體魄健壯、質樸天真,更富有開拓進取冒險精神,兩者若能相互融合,取長補短,定能孕育出更高程度的文明。事實上,正是以晉貼為代表的漢文化,和以魏碑為代表的胡文化的融合,才使中華文明在隋唐時期出現再一次復興。唐以後,如宋末、明末也都是來自原始游牧部落的入侵,給古老的漢民族輸入新鮮血液,使之重新煥發了生機。中國如此,外國也如此。西方現代的許多藝術大師,都十分注重從原始壁畫、雕塑中尋找創作靈感,獲得藝術滋養。

■時下書壇中有相當部分人,以傳統書法的衛道士自居,他們對傳統書法的界定很簡單,即只承認點劃造型是二王一路的書法為傳統,其它都目為旁門左道。我不否認二王尤其是大王帖派書法在書法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也認為二王書法是學習書法的極好範本,是取之不盡的藝術寶藏。但不認為這就是傳統的全部所在,魏晉之前還有漢隸、秦篆、金文、甲骨,這些也是不可忽視的書法傳統。根深方能葉茂,源遠方能流長,當前我們更應該強調越過魏晉,溯本求源。

硯邊隨想錄

■不同時代的人其服飾髮型各不相同,但如果脫光身子,近無差別!這共同的東西即是流在中國人的血液里的最重要的的基因.這才是真正的傳統!我們學習傳統,顯然不能僅僅學某個時代的中國人的服飾打扮,行為作派。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強調要認真臨帖,經過臨帖逐步由形入神,技進於道,進而去抒發表達這個時代的,「我」的情感.這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終生被某家碑帖所縛,不敢雷池一步,屋下架屋,畫虎類貓,那隻不過是模仿秀,在藝術上是低能的,一個民族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於創新.如果那樣做,我們的老祖宗也是不高興的.

■看了一些日本人的書法,我覺得總的來說,日本人在線條的穿透力之強,氣息之沉古方面超過我們,而我們在線條的和化,溫柔敦厚,轉折的靈妙,個性的多樣化等方面略勝。我覺得彼邦人士有些方面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冷靜的看到別人的優點,才會超過別人。

■真善美三者是統一的,從藝者需要具備兩種品質,一是真,即真誠、精誠、至誠,有赤子之心。唯有至誠方能與古代大師的作品交流對話;唯有至誠,方能與天地精神獨往來。二是善良,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所關切的不僅是一己的命運,而是人類的命運,誠如法國某大畫家所言"能夠代表人類向上天傾訴".只有至真至善的心靈才能開啟通向至美的大門.

硯邊隨想錄

■ 我認為康南海先生的書藝超人之處有四:

一是學碑而能化。取其氣而非取其形,有碑的雄強樸厚,沒有碑的刻板,圭角突兀的毛病,氣韻十分生動。

二是他的線條之深、穿透力之強,近現代書家無出其右者。

三是味道的濃郁也是無人能及的。

四是他的字大大改變、或者拓寬了人們對書法藝術的審美趣味,他的字所展現的風格、情調、趣味、極具現代性。他表達的不是農業文明、土地文明的東西,而是工商業文明,海洋文化的東西,從他的字也能夠看出,他既繼承了東方文化的優秀傳統,也吸取西洋文化的長處,真正是學貫中西,這一點尤為可貴。

■林散之先生食古而能化,筆墨線條質量極高,極具個性。近代帖派書法能得清雅秀潤之旨者不乏其人,但散之先生的書法不但秀潤而且蒼潤高古、淵深莫測。這是散之先生的高明獨造。

■啟功先生的字難得的是他的線條精純,鐵畫銀鉤;難得的是他的書卷氣,清清爽爽;難得的是他獨具的面目,千百年來只此一家。啟功先生的字是學問家的字。學問家的字側重於達「理」,藝術家的字側重於抒「情」。學問家永遠心平氣和,字也變化不大,第一幅是什麼樣子,第一百幅也是什麼樣子。如果是側重於抒情,則會因時因境的變化而變化----啟老先生已經是個十分難得的人物了,豈可作求全責備。

硯邊隨想錄

登天安門城樓

金水橋邊我上樓,少年夙願今方酬。

憑欄望遠豐碑矗,銷盡人生萬古愁。

■ 書法不僅僅只是技藝,更要有崇高人格的支撐,深厚學養的滋養.貓和老虎的區別在此!

■ 書法如果沒有「道」的載入,缺乏「大文化」的支撐,只是雕蟲小技而已.四書五經、老莊哲學、佛教哲理是構成「大文化」的主要內涵,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核,書法只有「道」的載入,傳承了「大文化」,才有大的感染力!技術書法論者的產品初看或許悅目,久之則味同嚼蠟------徒具空殼而已。

魏晉以後的書家不是無一人在技術、境界上能與王羲之比肩,而是時代不同了,人的思想感情和追求不一樣了,他們不可能也不願意再那樣寫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所尚。當代的社會生存環境變化更大,再要求書法面目全和二王一樣,豈不繆哉!

■ 看字如賞美人!

一種人初看漂亮,越看越漂亮.

二種人初看漂亮,相處日久,聽其言,觀其行,覺味同嚼臘,索然無味,越看越不漂亮.

三種人初看難看,相處日久,聽其言,觀其行,如嚼橄欖先苦後香,再看便覺得不難看了.越看越覺其美。

硯邊隨想錄

詠王羲之

逸少風流韻事多.東床坦腹意如何?

蘭亭妙字傳千古,更寫黃庭換大鵝

■ 潛心於書道幾十年,寫過許多,看過更多,古代的,今人的----竊以為,好字的標準應該是:

初看有法

細品有味

久看不厭

■ 不了解儒、道、釋就無法真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但僅此還不夠!儒、道、釋若能真正解決問題,中國的社會文明程度就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中國傳統文化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既要傳承,也要改造!我們需要學習吸收世界上一切民族的優秀文化,特別是西方文明的內核---基督信仰!只有這樣,中國人,中華文明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書法當然要繼承傳統,這傳統不僅只是唐楷、二王,還有魏碑、漢隸、金文、甲骨。更應該溯本求源,去探索傳承黃炎堯舜禹的敬天順道愛人精神!越接近源頭的水越乾淨----

■書法當然必須有法,即技法,具體而言,即筆法、字法(結體)、章法(通篇感)。書法還是線條的藝術。線條的錘鍊很重要。線條須得深透、圓勁、有質感--富有穿透力、感染力,且內蘊豐富,耐人尋味。線條的質量是決定書法藝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尤其是草書。

■從藝者貴有自信,提筆命紙,當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三寸柔豪,一張白紙,任我馳騁的王者氣概;從藝者貴有謙卑,面對造物主、先賢、古帖、師長、同道、乃至販夫走卒,芸芸眾生,都要有謙卑,謙和的情懷---萬不可自命不凡,恃才傲物。兼具自信謙卑,尤為可貴。現實中往往是自信者難得謙卑,自信變為自傲,目空一切;謙卑者又缺乏自信,下筆畏怯,布陣忙亂,攻守遲疑,結果自然是城池盡失---

■海納百川。大海之所以能兼納百川,一則因為它寬廣,一則因為它不恥卑下。

■ 知識可以使人通達明智,也可以使人驕傲自大。讀書人當力致前者,力戒後者。

■ 知識不如學識,學識不如智慧。真正的智慧惟虔敬的心靈方可得之。

■客問學書途徑,答曰多臨經典碑帖養手,多看好字養眼,多讀書,廣遊歷做好人養心。當然最好能找些名家高手直接面對面交流----

■ 水清濯纓,水濁濯足。惟朴惟厚,厚德載福。

這裡的濁應理解為渾,氣息渾厚是為人為藝的高境界。濁則不足道矣。

硯邊隨想錄

辛卯夏日即事

暑氣襲人睡醒遲,忽聽窗外雨絲絲。

詩情畫意緲難覓,獨自案前臨古碑。

■作字如作人,不可太同於眾人,也不可太異於眾人。太同則俗,太異則易墜入野狐禪,荒郊野人,福祿無著矣。

■客問對流行書風的看法,答曰:做藝術貴獨立、自創。跟風現象不僅見於流行書風,也見於目前書壇主流的傳統書風;不僅當代有,古代也有。如二王書風,還有清末民初有許多人對何紹基書法的崇拜和跟隨。初學依傍某經典大家,久之逐脫蕃籬,成自家面目,這是正常的。跟風是一輩子在做模仿秀,優孟衣冠,屋下架屋,沒有大前景。貴能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

關於書法史答客問:

中國書法魏晉以後分南帖(以二王為代表)北碑(以龍門二十品為代表)兩派,碑主陽剛雄強之美,帖主秀雅陰柔之美。碑味即金石氣,帖味即書卷氣。宋之後,書史以帖派為主流。清以後,碑派興起,康有為等人尊碑卑帖。現代書法則主張碑帖融合,此其大概。

硯邊隨想錄

故宮老樹

故宮有樹老龍鍾,枝幹半枯似古銅。

皮厚管他老且丑,猶披翠綠笑春風。

■關於書法藝術之社會功用答客問:

書法一道,分入古和出新兩個階段,潛心入古,與古帖周旋,習技修心,與改變社會確實作用不大。出新階段,作品既蘊傳統文化,也具現代文化精神價值觀,娛己化人,潛移默化中改變人的心智,思想,價值觀…因此,書法和其他藝術一樣,也會起到移風易俗,推動社會進步的功用,只不過其作用沒文學,電影那麼明顯。

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書風,康南海先生的書法也暗蘊著他的變法理念。更近一點看,八九十年代的書風也體現出改革開放的勃勃生機,和當下主流書風迥異…

■目前我國正處於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變革時代,書法審美呈多元化,各種創作理念,流派紛呈,莫衷一是。我想談幾點我對書法創作的看法和追求,供各位參考。

碑帖融合。單純帖派,易失之輕浮文弱;單純碑派易失之粗野刻板,碑帖融合,剛柔相濟,應是當代書法創作的大趨勢。

技道結合。當代書壇,有重技輕道傾向,嫻於技法者不乏其人,每以炫技自滿。觀其所作,初看炫目,久看味同嚼蠟。蓋因缺乏道行修為,學養積累所致。書法作品應該具有較長的審美時效性。初看入眼,細品入心。久看不厭,才是好作品。

硯邊隨想錄

詠松二首

風雨千年一古松,更無翠嫩扮嬌容。

殘枝猶有郁蒼色,裝點人間春意濃。

耐雨耐寒更耐風,錚錚鐵骨傲蒼穹。

世人只愛牡丹好,寂寞山中老英(樹)雄。

古質新貌。氣息要入古,沉古,高古---面貌要出新。不重複古人,也不重複時人。只古不新,只是一種技術,功力,沒有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注入,還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創作。只新不古,失之浮泛而沒有根基,感人不深傳之不遠。反觀當下書壇,在面貌上一味作古,模仿古人,線條輕薄,氣息淺顯浮躁者眾;或一味求新,似無源之水,無根之木---此良可嗟嘆者。

■與客談中西文化差異,漫言傳統文化特點:

重玄虛而輕理性,

重想像而輕邏輯,

重面子而輕內里,

重禮治而輕貨利,

重宗法而輕公平正義

重人治而輕法治

重家國情懷而輕個體生命的敬畏

重精神而輕靈魂

重溯古而輕開來

重中土而輕世界

重自我人格修為而輕對民眾的啟蒙引導

硯邊隨想錄

作者自作詩:寧德南際山春遊

嫩葉新枝拂面來,暮春南際踏青回。

無端閑向澗邊坐 一樹山花獨自開。

尤其是重書齋生活,心性修為而輕廣闊世界,人世事功。即學問只限在書齋內,內心裡,挺多外顯於著作,詩文,字畫以自娛自足,而沒有重視如何實現改造社會之事功。

這一點,王陽明有突破,他強調明心致知的同時,也強調知行合一,在走出書齋,躬行大道中建立事功,以彰學問,後來者中,曾國藩算是佼佼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吉祥鳥工筆作品配音欣賞
清 達受《題漢磚文拓片》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