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難道世世輩輩都生活在故鄉嗎?揭秘中國古代大移民

我們難道世世輩輩都生活在故鄉嗎?揭秘中國古代大移民

安史之亂黃河流域及附近地區出現「名都空而不居,百城絕而無民者不可勝數」,結果黃河流域人口比重由80%下降至60%,直至唐中葉的「安史之亂」前,全國人口分布,大致穩定在這一局面。發生在天寶十四年(755年)的「安史之亂」,第二次造成了中原人民大量南移。「天下衣冠士庶,避地東吳,永嘉南遷,未盛於此」。「安史之亂」後,中原地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官方人口統計只剩約1700萬人,總數不到此一歷史事件發生前的三分之一。這次戰亂雖僅持續七年(755—763年),但中原地區人民南遷並沒有因戰亂的結束而終止,直至唐末和五代十國時,南遷的中原人民仍相望於道。經過「安史之亂」後中原人民的南遷,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現均衡的狀況。

?靖康之難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再次導致中原人民南遷,其規模之大,持續時間之長,可與歷史上的「永嘉之亂」、「安史之亂」相伯仲,其結果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過北方,最終完成了中國人口、經濟、文化重心從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的轉移,從此中國社會便進入南盛北衰的階段,江浙民系、江右民系、客家民系、潮汕民系和閩南民系等漢族子民系逐漸形成,而原先有顯著華南原住民特徵的、在近代得到族群定義的廣府民系和雷州民系也得到了大量漢元素的補充。

?遷海令此後中原人民南遷並未停止。宋末元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的幾次社會大動亂,又一次次導致中原地區的人口在全國總人口中的比例下降。尤其是蒙古人、滿洲人入主中原之初,迫使中原人民紛紛南逃避難,而先期遷徙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中原移民則部分流往嶺南的客家人因迫於清廷頒布「遷海令」而返遷其祖居地陝南。清統治者頒布「遷海令」的目的,是企圖通過對東南沿海地區居民強制遷移,隔絕收復台灣的鄭成功的反清武裝與內地反清勢力的聯繫,防鄭再次北伐。按「遷海令」的規定,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沿海各省,劃地為界,令居民限時遷出。「初立界去海二十里,猶以為近也,再縮二十里,猶以為近也,又再縮十里,凡三遷而界始定。」廣東最早實行遷界和受害最重的是粵東潮汕人的聚居地,「墜縣衛城廓以數十計」,「盡燔廬舍,民間積聚器物,重不能致者,悉縱火焚之。乃著為令,凡出界者,罪至死。」「遷海令」實施前後持續約二十年之久。它的施行給包括潮汕人在內的沿海地區的居民帶來慘重的災難,遷民顛沛流離十不存八九,漁舟、商船禁止出海,致眾多的商港、漁村變為廢墟,阡陌良田也成灌莽荒丘。在此情形下,潮汕人冒險遠走南洋是理所當然的。

?太平天國戰爭發生於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國革命,中國的十八個省,尤其是江、浙、皖、贛等東南沿海各省成為太平軍和清軍、外國侵略者反覆較量的戰場。在這些地方,以清軍為首的反動勢力及外國侵略者殘酷地燒殺搶掠,地方民團也為虎作倀肆意蹂躪百姓。為避戰禍和反動勢力的報復、清軍的追殺,大批百姓被迫外逃,遷徙到他們自認較為安全的地方。戰後,不少地方「荊榛塞路」「十室九空」,有些地方人口減少過半。可見其時太平天國對生產力的破壞是多麼嚴重。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憑藉這支軍隊,哪怕藩鎮再囂張,唐王朝也能壓得它服服帖帖
張巡足智多謀,在「安史之亂」中,多次打敗叛軍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