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揣著36個饅頭考試,別人都交卷了他才開始,結果被皇帝點為狀元

揣著36個饅頭考試,別人都交卷了他才開始,結果被皇帝點為狀元

又到一年高考季,學子們都在做最後的努力。古代雖然沒有高考,但是科舉考試也持續了1300年,從隋唐到清末,共產生了近600位狀元。其中有一位狀元相當特殊,殿試時竟然帶著36個饅頭,他就是李蟠。

李蟠

李蟠是江蘇徐州人,出生於書生門第,祖父李向陽是明朝天啟年間的舉人,父親李弇是南明小朝廷弘光年間的拔貢。雖然家境一般,但李蟠從小受到良好教育,而且資質聰慧,在當地很有名氣。只是他有些小缺點,思路寫字慢,而且體胖能吃,因此在科舉路上走得不順,直到36歲才中舉。

李蟠狀元府

公元1697年,43歲的李蟠參加殿試,卻鬧出了個大笑話,竟然揣著36個饅頭進入考場。現代的高考一場時間約為2-3小時,結束後吃飯休息,下午再來考第二次。古代卻不同,考試一考就是一整天,考生們除了帶筆墨,還要帶乾糧。李蟠知道自己速度慢,也怕餓,於是帶了36個饅頭進場。

李蟠狀元府

事情發展與鄉試、會試時一樣,李蟠的思路較慢,餓了就拿出饅頭啃兩口,時間就這樣慢慢流逝。當其他考生都交卷了,李蟠才剛剛開了個頭,監考官走過來催促他交卷,李蟠急的滿頭大汗,聲淚俱下地央求說:學生畢生之業在此一舉,希望大人不要催促,容我慢慢寫完。

康熙

好在監考官心善,見他可憐,便答應他的要求,還給他發了幾根蠟燭。這時,李蟠帶的36個饅頭不知不覺中吃完了,他又厚著臉皮向監考官要了幾個饅頭,一個人挑燈夜戰,一直到深夜才交卷。康熙皇帝查卷時,聽說了36個饅頭的光榮事迹,為了給天下貧寒學子一個榜樣,就欽點他為頭名狀元。

狀元餑餑

不久之後,這件事傳開了,與李蟠同榜的探花做了一首詩調侃他:

望重彭城郡,名高進土科;

儀容好絳勃,刀筆似蕭何;

木下還生子,蟲邊還出番;

一般難學處,三十六餑餑 。

從此,李蟠就得了個「餑餑狀元」的綽號。

參考文獻:《清史稿》、《豐縣縣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韓國地盤最小,實力最弱,憑什麼成為戰國七雄之一?
戰國四大名將誰最厲害,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如何排名?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