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從雪夜襲蔡州到傭兵傳奇:說說歷史上的特種作戰和特種部隊

從雪夜襲蔡州到傭兵傳奇:說說歷史上的特種作戰和特種部隊

上個世紀80年代,一部名為《第一滴血》的美國電影在國內上映。片中,由史泰龍扮演的特種部隊退役士兵蘭博大展身手,在茂密叢林中勇斗大批國民警衛隊和警察,場面激烈而火爆,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也正從這部電影的引進開始,「特種部隊」作為一個嶄新的名詞也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之內;很多人就是從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群身手不凡的士兵。

史泰龍主演的《第一滴血》

「特種部隊」,顧名思義,和一般的步兵肯定是有區別的。而這區別里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特種部隊所執行的往往是一些特殊的任務——一般而言,我們都稱之為:特種作戰。

兵法有云:出奇制勝。古人很早就認識到:相較於堂堂之陣的正面廝殺,很多時候一些非常規的作戰手法往往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限於時代的局限性,這些「非常規的作戰手法」一般都表現為由精銳的小部隊對敵軍後方糧草堆積點或者交通樞紐實施的滲透破壞。

發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年十月的烏巢之戰,即是這種早期「非常規作戰」的一個典型例子。當時袁紹、曹操兩軍正於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對峙,處於決戰的關鍵時刻。在前來投奔的謀士許攸建議下,曹操親自率領特別挑選出來的5000名精銳士兵,攜帶柴草,「人銜枚馬縛口」,並打著袁軍旗號作為偽裝,趁著夜色的掩護從小道疾馳,沿途詐稱奉袁紹令前去加強守備,騙過袁軍的盤問,最後一舉攻下袁紹軍存放糧草的烏巢,並將屯積的全部糧草和車輛焚毀。烏巢糧草被燒的消息傳至官渡前線後,導致袁軍士氣低落,軍心動搖,內部分裂,最終演變成了大潰敗:張郃高覽臨陣反叛,燒毀軍械投降;袁紹和袁譚都棄軍而走,曹操大獲全勝。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雖然實施手法上和現代特種作戰相去甚遠,但從其思路上來看,這個戰例已經略具現代特種作戰的雛形。

繪畫作品《烏巢燒糧》

類似的戰例在冷兵器時代還能找到很多,但限於時代特點,一般都局限於焚毀糧草、毀壞橋樑等較為簡單的目標上。及至到了火藥開始應用之後,越來越多的新目標也逐漸進入攻擊者的視線。

從十五世紀開始,火槍和火炮被引入軍隊的裝備體系之中,然後很快以其威力和使用的便捷性而開始被廣泛運用。自然而然的,對火藥武器的運用和破壞也成為了交戰雙方重視的問題之一。威力強大的攻城炮能輕易的擊毀以前被認為是堅不可摧的城牆,如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進攻君士坦丁堡的時候,就動用了口徑達76厘米、重達18噸的巨型攻城炮。這些火炮雖然每次射擊前都需要三個小時以上的時間進行裝彈,但卻能將重達680公斤的炮彈射向城牆。在這些威力驚人的火炮持續轟擊下,堅固的君士坦丁堡城牆終於倒塌,號稱第二羅馬的不落之城就此淪陷。

1453年,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蘇丹穆罕穆德二世攻陷。

正是由於認識到火炮對城牆等傳統防禦建築物的巨大破壞力,防守一方往往在一邊努力減輕敵軍炮火對己方所造成的破壞的同時,一邊試圖派出精銳部隊去破壞對方的火炮。然而,攻擊方所設置的火炮陣地必然處於嚴密的保護之下,對火炮陣地的攻擊行動勢必受到強烈的阻擊,很多時候會演變成慘烈的糾纏和廝殺,最後導致一方或兩方都損失慘重。相比之下,由精銳的小部隊滲透到敵人後方,破壞其火藥庫或者火炮存放地,往往是更好的做法。

不管是拿破崙時代,還是更早的三十年戰爭,對補給基地(包括糧草存放地和火藥庫)以及對火炮存放地的攻擊,都是頻繁常見的事情。這一時期的歷史記載中對類似的作戰行動有著相當多的描述,如一名參加過三十年戰爭的蘇格蘭軍官在給他妻子的信中這樣沮喪的寫到:「在夜裡那些(滲透進我們防線的)人殺死了二十個衛兵,點燃了我們的火藥庫。雖然勇敢的士兵在爆炸之前撲滅了大火,但是大部分火藥都進了水,接下來的一個月里我的士兵們都只能把火繩槍當棍子用了。」

描繪三十年戰爭的藝術作品。

而西班牙所拍攝的電影《傭兵傳奇》中,也直觀的還原了一場對火炮存放地的破壞戰鬥。在電影的開頭,趁著大霧的掩護,一小隊精銳的西班牙士兵渡過河流,對一處存放有大量火炮的陣地發動攻擊;為了避免火槍進水,他們小心的將其舉出水面,並將點繞的火繩纏繞在自己脖子上。在登上河岸之後,襲擊者迅速而無聲的用匕首幹掉了守衛,然後開始大肆破壞:用大鐵釘釘住火炮的引火孔,毀壞炮架,點燃堆放的火藥。可以看得出,這些作戰手法已經頗具現代特種作戰手法的雛形了。(註:這一時期的火炮都是通過引火孔插入火繩燃放的,一旦引火孔被釘住,就只有送回鑄炮廠重新鑽孔才能再次使用,因此釘引火孔是非常常見的破壞火炮的手法。)

西班牙電影《傭兵傳奇》

這種「非常規作戰手法」的進一步發展是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因為電報和鐵路的使用,襲擊者們的目標也進一步擴大:他們割斷電報線,焚毀鐵路橋樑,攻擊後勤補給點。守衛者不可能在漫長的鐵路和電報線路沿途每一處都派出哨兵,這就使得攻擊方成功的獲得了戰術上的優勢:他們可以主動選擇無人看守或者兵力薄弱的地點進行襲擊,而襲擊這些地點所起到的作用往往和襲擊那些有重兵把守的地點一樣大。在整個戰爭期間,這樣的襲擊從來沒有停息過;甚至為了進一步獲得戰術上的優勢,雙方都派出了大量的騎兵,指定由他們來執行這種任務。這些騎兵擁有優良的機動能力,可以甩開或繞過防守方的步兵;而他們往往又擁有較強的火力——一般是配備了騎兵用卡賓槍和轉輪手槍,這使得他們敢於主動攻擊一些較小規模的守軍單位並能夠取勝。這些騎兵依靠自己的高機動性滲透到敵軍戰線後方,實施偵察、破壞等一系列作戰行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們所執行的這些任務已經和現代特種作戰任務相當接近了。

1899年,為了爭奪南非殖民地,英國人和布爾人之間爆發了戰爭。在這場戰爭中,「非常規」的作戰方式再次被大量運用。布爾人組織大量的小分隊深入到英軍後方,憑藉自己在機動性上的優勢進行襲擾破壞,截斷鐵路運輸和電報通訊,毀壞橋樑,掠取英軍給養,殲滅小股英軍。這些破壞活動使得英軍不得不派重兵把守橋樑和交通樞紐,將大量兵力投入到後方的搜剿鎮壓上,大大減緩了英軍攻擊速度。

南非布爾戰爭時期照片

這種敵後襲擾破壞的行動多少與一般人想像中特種部隊所執行的任務有所差別,甚至可能有人覺得,「這不就是游擊隊乾的事兒么」?但是事實上,類似的這種偵察與敵後破襲活動,確實是現代特種作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這些任務並不一定會由特種部隊來執行,甚至如一些聽起來專業性更強、更能體現現代特種部隊特色的任務,往往也並非是由特種部隊來完成。

前面我們提到過電影《傭兵傳奇》中,對西班牙精銳士兵小隊奇襲敵軍火炮存放處的描寫。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那樣,這些作戰手法已經頗具現代特種作戰手法的雛形;然而,執行這種作戰行動的,只是由臨時抽調的一些精銳士兵組成的小分隊,而並非是經受專門訓練的特殊人員。這種情況普遍存在於整個人類戰爭歷史之中,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在我國軍事史上,有「李愬雪夜襲蔡州」這個著名的奇襲戰例。依據《資治通鑒·唐紀》的記載,在奪取蔡州城的戰鬥中,「李佑、李忠義钁其城為坎以先登,壯士從之。守城卒方熟寐,盡殺之,而留擊析者,使擊析如故。遂開門納眾。」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

李愬雪夜襲蔡州

「李佑、李忠義在城牆上掘土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頭,殺死熟睡中的守門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讓他們照常擊柝報更,以免驚動敵人。李佑等既已得手,便打開城門,迎納大唐軍。」

可以看出,單就作戰手法而言,這種悄然無聲消滅哨兵奪取城門的做法,完全符合通常意義上人們對特種作戰的理解和定位,也非常接近影視作品和遊戲中描繪的特種部隊的形象。然而,執行這種任務的,依然是以李佑、李忠義兩名將領及其率領的「壯士」這樣的一般士兵。

隨著戰爭藝術的不斷發展,這種「由業餘人員來執行專業任務」的情況也得到了改觀。以東方國家為例,宋代時期的遼國開始訓練名為「遠攔子」的騎兵游騎,專門負責偵察、反偵察、破襲和通訊截斷等任務;明朝也有性質與之接近、名為「夜不收」的哨探。而西方國家也逐漸在輕騎兵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類似的專業偵察騎兵,及至到拿破崙戰爭時期,更是專門挑選訓練了一些驃騎兵,用他們來執行一些「艱難的特殊任務」(拿破崙語)。當然,在所有這些「專門訓練的職業人員」之中,最出名、最廣為人知的,還是要數日本的忍者了。

忍者(ninja)這個名字,與壽司(susi)、藝妓(geisha)一樣,已經成為了英語中的專有名詞,並作為日本的特長深入人心。在今天,無論是正宗的日本人,還是抱有好奇之心的外國人,對忍者形象的想像一般都是:全身黑色裝束,能飛檐走壁、跳牆越城,行蹤詭秘,會使用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暗器和兵刃。這個形象雖然並非準確無誤,倒也和實際情況差別不大。

忍者的工作,主要是為主君進行暗殺、破壞、搜集情報、擾亂敵方後勤基地等。這些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通常都被看做是不體面的行為。也正因為如此,統治者們不得不專門挑選並訓練這些被認為適合成為忍者的人,使得他們成為了近現代以前少有的、以執行非常規作戰任務為主的職業士兵。

有關忍者行動的記錄通常會被神話和誇大。不過有趣的是,忍者並不僅僅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僅僅被用來執行竊聽、暗殺或者縱火之類的任務。這裡有一個著名的例子:在1600年的關原之戰中,忍者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參與了戰鬥。在和德川家康的軍隊作戰中,一些善於射擊的忍者混入其中,躺在戰場上假裝死屍。當島津的主力部隊開始撤退後,他們時不時的冒出來對隨機出現的目標射擊,這些目標中就有著名的將領井伊直政:他身中一槍受了重傷,不得不被從戰場上抬走。這個例子雖然並不是忍者作戰中的常態,但是也可以從側面證明,大量類似現代特種作戰的手法,早在特種部隊出現之前很久就被發明出來了。

接受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的訓練、用於執行特殊任務的軍事單位,這是現今公認的對「特種部隊」的定義。歷史上雖然很早就出現過類似的進行特殊軍事行動的部隊,但是通常都是臨時募集而成,往往在任務目標達成後便被解散。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才有一些這樣的單位因故被保留下來、進而逐漸發展成熟,這些單位便是現代特種部隊的前身。然而,即使並不符合現代對「特種部隊」的定義,那些出現在歷史長河上的、執行各種非常規作戰行動的士兵們,他們依舊為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特種部隊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由他們所流傳下來的一些經驗,至今仍被廣泛運用於現代特種作戰之中。

註: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本文為看北朝授權發布,主編原廓,原著深河。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壘地域 的精彩文章:

總說美國年輕?論「建國時間」,美國在世界全部國家裡排名靠前!
從亞述騎射手到拿破崙擲彈騎兵:歷史古代騎兵圖集新解讀!

TAG:築壘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