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讓你真正感覺幸福的狀態?
我們活著,總是喜歡讓人開心的,高興的事情,這是一種常理,似乎也是一種默認的常識。
什麼才是好消息?漲工資?升職?孩子考了好成績?考了好學校?
今天,坐下來,梳理思緒,整理文字時,突然發現,很多所謂的好消息,好像並不能讓我們長久的保持一種心情舒暢的狀態。
而現實的生活中,好像很多願望都比較容易滿足的時候,我們的開心和歡喜,只能保持一個很短的時間。就像單位漲工資,本來這是一個特別讓人開心的事情,可是你發現,從你聽說要漲工資這個消息,讓你內心有點小開心,小激動之後,到發工資然後很快的一段時間,你就沒有感覺了。
我記得我的第一份工作,因為剛參加工作,工資非常的低,500元一個月,嗯,十幾年過去了,現在聽上去真窮,因為有一次,有一個提成,恰好當時我因工作便利,收到了近2000元的提成,當時聽說這個消息,我整個人都處於完全緊張和興奮地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大富翁(話外音,是真的窮人家孩子,第一次一下子拿那麼多錢),我領上錢,然後把那一沓人民幣(其實20張100元,那時候還是上一版的人民幣),小心翼翼地用信封裝起來,然後騎著自行車,悄悄咪咪地從單位往家走,一路上看到誰,都感覺他們似乎知道我有很多錢,都窺視我的錢包一般。那種感覺可能就持續了一周時間。那是我對自己情緒興趣保持時間最長的一個狀態,這是物質對一個相對來說,是剛工作的窮學生給予的一個最有力的最刺激的幸福感,現在想來,那時候對幸福的定義太過狹隘了。
再來,就是家裡換了大房子,買了車,但是這些事情,好像就那麼說做就做了,如果,說因此而感覺幸福,是一定有的,因為環境的變化,讓人感覺很舒服,眼前敞亮了,心情也好了很多。而有了車,不管颳風下雨,出行變得輕鬆很多,帶孩子外出也多了,一家人的歡笑也多了很多。可是,完全定義於大房子和車就讓人過得開心幸福,好像也不準確。
我曾經問過孩子這個問題,你覺得咱們家以前的房子好,還是現在的房子好?有車好還是以前沒車好?那時孩子9歲,孩子的話沒有絕對的判斷,他說,以前的房子小,但是很溫馨,現在的房子大一些,活動的場地大了一些,也很舒服,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家子在一起,彼此之間是有愛的;有了車,我們一家三口可以常一起出行,老爸也可以帶著我們到處轉,當然好了,可是家裡沒車的時候,坐公交車可以轉市區我們不常去的地方,也不錯。
其實,孩子的話一句話概括了,不管處於什麼樣的情況下,都挺好的,最關鍵的是一家人在一起。
試想想,我們成年人因為常常要限於很具象的生活,所以,我們的思維是比較固化的,我們追求的往往是物質財富,是希望有好的生活,當然有了錢,我們生活選擇的方式就多了很多,卻總感覺有些失落,得到很多的同時,彷彿又失去了很多,失去了什麼呢?
有一段時間,和在澳洲的朋友聊天,她說,人最大的幸福是內心的平和。這句話,聽完很有感觸,其實,酸楚的痛,高興的喜,都不是內心最好的狀態,最好的狀態應該是非常平和的狀態,不悲不喜,這很難修鍊,就是面對當下的生活,走向自己的內心深處,清晰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也知道自己走過去的每一步,是讓自己的內心更加的篤實,沉著,幸福。
關於內心,我們能探究的太多太多了,可能挖出來的只是冰山的一個小山尖,我們能在有限的生命里,還可以不斷挖掘,這是一件讓人倍感幸福的事情。
TAG:二月我們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