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又雙叒叕是菌群失調!變身宮頸癌罪魁禍首!
乾貨 | 靠譜 | 實用
導 讀
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然而,矛盾的解決方式並非只有「你死我活」,有時候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方的發展而促進自身的發展,進而達到互利共生、合作共贏的狀態。
縱然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歷史數以萬年計,但若以物種進化的理論來推測,人類卻並非是地球第一古老族群,至少微生物的歷史比人類更為久遠。
細觀史經,我們發現:人類與微生物的鬥爭史與人類的進化歷程一樣輝煌,而鬥爭過程中的那些「互利共生」的趣聞卻是我們不得不說的故事。
既往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子宮頸癌都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的,以至於這種病毒被稱為性傳播疾病中的「普通感冒」,因為幾乎每個性行為活躍的人都會感染它。
幸運的是,免疫系統戰勝了大多數HPV感染,只有一小部分HPV逃脫了免疫系統的清除進而發展到癌前病變,再繼續演變為宮頸癌。然而,為什麼有些人能夠清除HPV感染,而另一些人卻無法抵抗它呢?
近日,一項發表於著名期刊《科學報告》的研究顯示:陰道內乳酸桿菌情況與宮頸癌發病及病情嚴重程度有密切關係。
此項研究由亞利桑那大學癌症中心的Melissa M.Herbst-Kralovetz博士率領一個研究小組完成,他們以100名絕經前婦女為研究對象去闡明陰道細菌情況和宮頸癌發病之間的關係。
研究的病人中大約有一半是西班牙裔,另一半來自非西班牙裔。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數據,西班牙裔女性在所有種族和族裔群體中的宮頸癌發病率最高。
這種關於評估癌症風險中的種族和族裔等因素的研究,對我們去理解「為什麼不同族群受到宮頸癌的影響程度不一致」的問題是很重要的。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與發展到宮頸癌和癌前病變階段的女性相比,沒有子宮頸異常的女性擁有不同的陰道細菌群落。
同時,當乳酸桿菌數量減少的時候,宮頸病變變得更為嚴重,而這一現象恰恰揭示了有益細菌與宮頸健康、有害細菌和增加癌症風險之間的直接關係。
微生物群是寄居在人體的微生物形成的群落,其中一些細菌(如乳酸菌與酸奶中的益生菌有關,但與酸奶中的益生菌不同)被發現能夠促進陰道環境的健康。
例如,先前的研究顯示乳桿菌-佔主導地位的陰道微生物更容易清除HPV感染。此外,有益的細菌群落也能阻止有害細菌對陰道局部環境的入侵。微生物學理論表明,構成陰道微生物群的細菌與陰道環境的酸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pH值為4.5或以下的陰道酸性環境能夠抵禦有害細菌的入侵,因為這些細菌在這種PH值的酸性環境中無法生存。當陰道內pH值升高時,有害細菌就有機會進入裡面,進而破壞陰道生態系統。然而,有時有益細菌群落會輸掉這場地盤戰,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Herbst-Kralovetz博士說道:「在宮頸癌和宮頸癌前病變的患者中,乳酸菌(有益細菌)被一種混合的有害細菌取代了,導致陰道PH值升高,酸度降低」。同時,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被稱為Sneathia的有害細菌與HPV感染、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發生有關。
Sneathia是一種桿狀細菌,可以生長成纖維鏈,這類細菌與其他婦科疾病有關,比如細菌性陰道病、流產、早產、HPV感染和宮頸癌。
Herbst-Kralovetz博士的研究是首次發現大量的Sneathia與HPV感染到最終癌症形成的各個階段有關(即從最初的HPV感染到癌前病變再到浸潤性宮頸癌的過程)。
然而,由於目前的研究只提供了一段時間內女性的簡單情況,因此對於Sneathia是否積極地促進了HPV感染或癌症的形成或者他們是否只是「順路而行」這一問題,真相還尚不清楚。
因此,為了明確Sneathia與宮頸癌的因果關係,未來的研究必須對這類女性進行一段時間的隨訪。
Herbst-Kralovetz 博士最後總結道:「陰道pH值是陰道微生物組分的一個很好的反映:乳酸桿菌產生乳酸,直接降低陰道內環境的pH值;有害細菌入侵導致陰道乳酸桿菌數量減少,乳酸產生減少,PH值升高。如果你有高水平的乳酸桿菌,那麼你的陰道pH值會降低,這與你的健康有關」。
陰道內乳酸桿菌依賴人體存活,而女性陰道健康又依賴乳酸桿菌的維護,這就是矛盾雙方互利共生的結果。
本次研究是對女性宮頸癌的發病原因的一次全新探索,其研究結果也一定程度上解釋了陰道細菌情況與宮頸癌發病以及其他婦科疾病之間的密切聯繫,具有重要的臨床科研價值。
參考文獻:
1.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Cancer, C. et al.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Years of Life Lost,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and Disability-Adjusted Life-years for 32 Cancer Groups, 1990 to 2015: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JAMA Oncol 3, 524–548.
2. Siegel, R. L.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for Hispanics/Latinos, 2015. CA Cancer J Clin 65, 457–480.
3. Viens, L. J.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associated cancers - United States, 2008-2012.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65, 661–666.
※2年生存率100%!「癌症疫苗」重磅來襲!
※腫瘤DNA甲基化 Cell和Nature這麼做
TAG:轉化醫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