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為何多花鳥?
花鳥畫
直立於枝丫上的鳥兒,怒放在山間的花兒,嶙峋的怪石,遼闊的山與水,構成了中國畫家筆下的祖國,透露高雅自然的逸趣,抒寫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
國畫多江山,國畫好花鳥。
但不知大家有沒有想過,國畫為何好花鳥?
始於生存
實際上,花鳥畫可溯源至遠古時代。
它最早是以稚拙簡括的動植物形象出現在新石器時代陶器和玉器上。
秦代 《漆壺繪馬圖》
此後在青銅、玉器、漆器等各種工藝美術中,鳥獸題材都是主要的裝飾元素。
在那個時候,人們不了解日月星辰,不了解風雨雷電,而這些現象又總是帶給人們以災禍。
因此,懷著恐懼與敬畏的態度,人們對這些事物充滿了幻想與猜測。
無論在什麼時候,遇到擔憂害怕之事,人們總是要找一些解決方法以撫慰自己緊張的精神。
不管是真正解決了這個問題,還是在尋求一種心理安慰。
五代 黃荃 《寫生珍禽圖》
於是,遠古的人們發明了花鳥蟲魚與風雨雷電之間的一種特殊關係。
認為把花鳥魚蟲、飛禽走獸視為圖騰,雕刻在器物上,牆壁上。便可避禍免災、祈福求安。
所以,最初的花鳥畫表達的是遠古人們內心避免災禍的企盼和願望。
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演繹成了中華民族「意寄物形祈瑞祥」的傳統。
宋 趙佶 《桃鳩圖》
這種傳統形成的寓意理念,在中國畫創作中營造了一種優美的意境和濃濃的情趣,為中國百姓所喜聞樂見。
忠於文化
一提到中國傳統文化,小墨總會想起:
雖已過花甲之年但依然精神抖擻的老者;
在紙張上揮斥方遒的筆墨;
隨風搖擺的蒼翠竹林;
靜靜流淌的清澈河水與鳥語花香的野外。
吳昌碩 《桃實圖》
其實,中國傳統文化一向是崇尚自然的。
無論是「道法自然」的思想,還是歸隱田園的詩人,抑或今日各種旅遊項目。
都在拋卻城市,回歸自然。
在大自然里,我們能看到遼遠的天空,能感到身心的寧靜,能找到內心的平和。
大多數中國人對於自然,既嚮往又崇拜。
而以「花鳥」為對象作畫,體現的正是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
朱耷 《荷花小鳥圖》
從「工筆重彩」到「徐熙野逸」再至「著重寫意」,花鳥畫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種固定的審美情趣流淌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里。
人們在花鳥畫中感受到新淡雅、妙趣橫生、氣韻生動的場景;
花鳥畫作品向人們展現出無窮的魅力,帶給人們無盡的藝術享受。
然而,畫花鳥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花鳥畫的創造精神不僅要求畫家通過堅持不懈、細緻入微的觀察來把握外在物象的形象;
更要藉助生機勃勃的自然物來傳達畫家的情感。
陷於顏值
在當代畫家中,小墨覺得80後畫家李岩的花鳥畫既精緻純熟,自成一派;
又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李岩,洛陽人,80後,現居北京,著名青年畫家。
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師從中國著名畫家霍春陽、李志向等。
作品多次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的全國美展。
現為中國主體性花鳥畫創作研究會理事,洛陽嵩陽書畫院副院長。
李岩 《碩果累累》
(水墨紙本) 136x68cm
作品《秋山霧靄》入展2016年「萬年浦江」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並被組委會永久收藏(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
作品《雨過西園》入展第三屆「八荒通神——哈爾濱美術雙年展(中國畫)」 (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
作品《煙雨清音》入圍"中國精神——2016·中國百家金陵畫展(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
作品《幽谷鳴禽》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畢業作品展」優秀獎,並被收藏。
李岩 《東籬幽然》(水墨紙本)136x68cm
人們都說畫看得見的東西,容易,比如花兒,比如鳥;
難的是畫看不到的東西,比如光,比如風。
而畫家李岩偏偏喜歡畫暖陽,喜歡畫清風,而且總是把它們畫成最美好的樣子。
顏色艷麗卻並不媚俗,用墨清淡,也不顯老氣橫秋之意,生機勃勃卻無張揚之態。
總是以一種色調明快,清麗溫婉的模樣呈現。
不管畫的是什麼,冥冥中總是給人以希望,似乎前方就是美好的未來。
李岩 《陽光正美》(水墨紙本) 68x136cm
這幅《陽光正美》大概是畫於某個春日的午後。
一叢向日葵沐浴著溫暖和煦的陽光,迎著輕柔的風,爭先恐後地綻放,迎接著蜜蜂的到來。
彷彿是一個個戴著太陽帽,穿著華麗的美麗婦人。
成群結隊地走在路上,迎著溫和的陽光,邊走邊笑,不時躲著撲面而來的春風。
那情景使觀者都身臨其境。
彷彿躺在院子里的躺椅上,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下,聽著風拂過柳枝的聲音。愜意極了。
李岩 《清風十里》(水墨紙本)69x69cm
而這幅《清風十里》同《陽光正美》一樣,說風不畫風。
以翠綠的竹葉,以站在枝葉上的鳥兒來表現風。
給人以無限想像空間。
好像風剛吹過翠綠的竹林,帶著竹葉的清新,搖晃著這棵竹子的枝葉,搖蕩再搖蕩。
一隻肥美的鳥兒感受到了枝葉的悸動,睜開眼睛,警惕地巡視著周圍,卻只看見滿眼的清風。
如果喜歡李岩老師的作品,快快掃描下方二維碼,欣賞更多的作品哦~
THE END
PS:花鳥畫知識點太多,小墨在這裡只講一點。要想知道更多,快快掃描上方二維碼,關注小墨吧~
TAG:翰墨千秋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