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通過手術「換個性格」,了解一下?

通過手術「換個性格」,了解一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什麼人會有不同的性格?

多年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人類。到今天,大多數研究都認為,一個人的性格的形成與大腦的形狀結構密不可分。但是到底是大腦的形狀影響了性格,還是性格影響了大腦,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也不乏有的人研究得出的其他結論,比如腸道決定一個人的情緒,從而慢慢影響性格……這種理論的大致內容就是:腸道吸收的通暢與否會決定人的身材、脾氣、精神,由此可以推出其會影響到人的性格。如果說這樣的話,好像身體的很多其他器官也能影響了……

除此之外,寄生蟲的侵入也可能會造成性格的改變,比如研究證實弓形蟲確實可以讓感染者更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症和神經質,而且更愛冒險等。

但是這些猜測或研究在大腦與性格的關係上來看,更像是一種少數例證分析,夠不成一個充分條件。那麼,作為被研究得最多的對象,大腦和人的性格到底是什麼關係?

那些腦損傷的人,後來都怎樣了?

如果說一個人從生到死只有一種性格,那這個問題可能真的無解了。除了那些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慢慢展開的性格變遷,突然的性格改變事件也常常發生。而發生的背景,無一例外地指向了腦損傷。

在大腦受損後,即便是做了完善的修復手術,仍然有部分患者常出現了性格改變的情況。據統計,在97名大腦的某個特定區域遭受到永久性的損傷之後,有22人的性格表現出了積極性變化,54人則發生了消極性的變化。性格變化比例達到了78%,而消極變化大的比例更是佔到了發生變化中的71%。

比如1848年,25歲的蓋奇在一家鐵路公司當建築工頭。在工程中,需要用炸藥將岩石炸開。結果蓋齊不小心引燃了炸藥,然後一根鐵棍從它的左臉刺穿了顱骨。如今的研究表明,其被損傷的很可能就是前額皮質的一部分。雖然其恢復得不錯,但蓋齊從一個彬彬有禮、精明能幹的商人變成了一個粗魯無禮、咄咄逼人並且粗心大意的人。他甚至歧視女性,讓女性員工不要太久待在自己的公司。

此外,電影先驅穆里奇也在一次馬車事故中遭受了前額皮質損傷,然後變得狂躁和佔有慾極強,並槍殺了妻子的出軌對象。

也有一些大腦損傷之後反而表現出性格改善的例子。比如美國農場工人erceg在一次意外墜谷後,外腦的損傷讓其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記憶。但是在恢復之後,她對藝術、詩歌和數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增強了對陌生領域的認知能力。

此外,還有更多的人在腦損傷之後突然獲得了超強的音樂能力、記憶能力、繪畫能力等。在學術上對這種現象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也就是說,大量的事實表明,腦損傷對人的性格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並且,這些案例的一個共同性就是前額葉皮質受損。那麼,如果對這些區域實施一些人工干預,是否有助於某種疾病的治療呢?

雖然到目前這個問題還處於研究實驗階段,關於大腦性狀對對人的性格的改變,已經存在許多的探索。甚至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已經有狂人按捺不住了。


為了破解性格,大腦受苦了

有研究團隊在去年表示,大腦皮質的厚薄與人類的性格密切相關。「神經質」而且性格易變的人擁有較厚的皮質層,而性格較為外向的人群的皮質層則相對較薄。其主要對超過500名的22到36歲之間的受試者進行研究,觀察大腦皮質的厚度、分布情況。那麼,如果人的性格被確定和大腦的物理屬性有關聯,其前景還是值得興奮的。

與之相應的是,早在2009年就有英國、義大利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對85名受試者進行了大腦掃描,以立方毫米的精度對大腦的各個區域的形狀和大腦進行了測量。通過比對,其把性格分為了任性、傷害迴避、依賴性和勤奮刻苦的完美主義四種類型。這項研究對預測兒童未來的性格發展將有參照性意義。

但在半個多世紀之前,研究者們就已經開始對大腦特定區域對性格和精神狀態的影響進行了探索,並由此而產生了令人遺憾的歷史時期。

接下來的事情,可能就有點恐怖了。

美國醫生莫尼茲在歷史上可以說赫赫有名,而在前額葉手術上也是「名垂青史」。他在參加一次報告的時候偶然獲取了通過摘除大猩猩的前腦葉可以讓它們變得安靜的信息,認為自己可以將其移植到治療人類的精神疾病上來。

而那個時候,科學家們正在充滿熱情地研究者前額葉。莫尼茲在同年就做了實驗,他切斷了病人前額葉的神經纖維與其他部位的聯繫,病人果然安靜了許多。但本著避免誤傷其他腦區域的原則,莫尼茲發明了一把手術刀,直接機械式破壞前額葉神經……

咔咔咔伸進去就是剪。

受困於精神病治療的人們看得到了希望。此時,另一位研究精神病治療的一生弗里曼登場了。他對莫尼茲的方案非常認可,並大力推廣。但是他認為莫尼茲的手術刀雖然效果還不錯,但是得開顱,這樣也太麻煩了。怎麼辦?

總得能進到前額葉才能手術,於是弗里曼選擇眼睛來做這個入口。他用一個鋼針從眼睛上方直接伸入大腦,然後就是攪啊攪……

這種方式在今天看來簡直不可思議,但是卻在當時產生了巨大而廣泛的影響。甚至發展到最後,其還能治療厭食、多動、弱智乃至同性戀。雖然在70年代左右被廢除,但這一項被全球接受了30年的技術所造成的危害,仍然是觸目驚心的。

醫學發展遭遇了荒唐,這是不幸的。幸運的是,科學家們並沒有放棄對大腦的探索,尤其是其與人的性格特徵的關係。而這場充滿著血淚的鬧劇,似乎在荒唐之中也給我們提供了一條有可能實踐的參照:究竟能不能通過人工干預,來實現對腦損傷病人真正意義上的治療呢?


未來狂想:如果找到了打開性格的鑰匙

事實上,在改變性格這條路上,由於外物而誘發的某種不良傾向已經可以得到抑制或消除了。在2000年,一位40歲的美國教師突然開始對兒童色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雖然他知道這種事情無法接受並極力地想要掩飾,但無法控制自己的衝動。最終他在一次對自己繼女的侵犯中被逮捕,被醫生診斷為戀童癖。經過檢查後發現,他的前額皮質長出了一個腫瘤,從而造成了對其功能的破壞。在切除之後,他的戀童傾向也就隨之消失了。

那麼,未來是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我們發現的大腦中特定的區域主導著某一種情緒,那麼,通過採取手術的方式來對該區域進行干預,從而達到調節情緒、改善性格的目的?之所以會產生這種可能,在於我們相信一個規律:一切果必有因。

那麼,如果這種可能實現,在精神疾病的治療、人格改善方面將產生重要的影響,甚至腦洞開得大一點:人們可以隨意根據需要變換人格。比如追求的一位女生喜歡心思細膩的男生,而自己是個大老粗,做個手術就完事兒了。並且,分手的時候可能再也沒有「性格不和」這個爛借口了。

但隨之而來也會產生許多問題。最值得關注的就是:你變了性格,你還是你嗎?也就是說,從此「變性格」和「變性」似乎可以放到一個框架裡面去討論了……當然,這又會涉及到另外一個話題了:決定「我」是「我」的,究竟是肉身,還是精神?

當然,這些即便存在實現的可能,也離現在的我們非常遙遠。但人類對大腦的研究和探索是不會停下腳步的。也許性格的密碼藏在大腦里,也許藏在DNA里,也許藏在另外的我們尚未探知的地方。但正因它的未知性,人類才充滿了探索的慾望。這種持續的慾望,終將在未來清楚地揭示出性格與人體的巨大秘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銷售除了財務業績,這些目標也同等重要
北郵展示 3D 懸浮光場顯示系統,實現用手與圖像交流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