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是中式土?還是你土?

是中式土?還是你土?

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中說: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鍊愈好。

從漢朝到清朝,兩千年的封建帝制無不奢華至極。早在公元1300年,一本《馬可·波羅遊記》對於閉塞的歐洲人來說,無異于振聾發聵,更是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世界的熱烈嚮往。

朱紅、帝黃、龍袍、鳳凰、陶瓷、漆器、玉器、青銅器和傢具等等,這些獨屬於中國奢華的色彩、圖案和紋理,在西方當代室內也經常能找到詮釋。

1

Eileen 和 Bygrave 的家在香港島南部的村莊,從主幹道往後走,距離海灘只有五分鐘的路程。在婚後生活中,他們曾在亞洲和歐洲搬過23次家並積累了很多的藝術品,足以填滿英國的兩座房子。

明亮而通風的客廳加入了溫暖的樹木、柳條和藤條,點綴著明亮的檸檬、石灰、粉色和紫色的絲綢坐墊。這些坐墊是在深圳生產的,用的是中國香港工藝品店的絲綢。

客廳他們布置了來自新加坡的條案、炕桌、屏風門和書桌,以及在香港、中國和澳門發現的其他物品。

比如下面這張書桌是在新加坡的一個倉庫里找到的,這面鏡子是用一根原木雕刻而成的,而桌上的紅色呈盤是選自上海一位設計師的作品。

在餐廳:一堵牆被漆成紅色,上面懸掛著在長江沿岸發現的兩幅書法捲軸,十分引人注目。對面的牆靠著一張條案,上面是一個中國傳統的木製窗戶。

2

這個坐落于山峰腳下280㎡的住宅,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原創裝飾組合。

其主人是一名香港的收藏家,有著上海血統、在非洲度過的童年,同時在高端零售商業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她熱衷於展示藝術,喜歡將不同的文化和風格融合在一起,把美麗的事物和諧地結合在一起。

在她家的餐廳,地板上是一塊黑色的牛皮地毯,一塊紅色絲綢懸掛著作為珊瑚珠項圈唐馬的背景十分搶眼。

中國古老的陶瓷碗融入生活變成了湯盤,而古老的玉塊則被用來放置餐具、餐巾環和筷子架,中間的餐具則是來自緬甸漆器和銀碗。

起居室融合了傳統和現代兩種元素:一張當代的奶油色沙發與一張古老的涼榻並列擺放。房間里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物品,包括白玉、藏銀、巴厘島的鐵木雕像、中國風格的燈罩、琥珀和綠松石珠子等。

她將一套三居室的公寓改造成了一居室,在主客廳外建了一系列的壁龕,並安裝了摺疊門。

書房裡的這張桌子是一張老的雙圈卡子花畫桌,桌上這個上世紀30年代在歐洲生產的綠松石串珠燈是中國風的一個典型例子。

卧室選用綠色軟墊絲綢牆壁和窗檯,以襯托外面的綠色。淺灰色和奶油色的義大利床單,以及中性的地毯和生絲窗帘延續了柔和優雅的主題。

3

在倫敦中心地帶,一家設計華麗的餐廳深受中國風影響。

在Percy 街上的老式聯排別墅中,BAM-BOU餐廳共佔了四層樓,它將簡潔的越南風格與褪色的法國殖民主義完美結合在一起。其總經理Mogens Tholstrup希望在當代實現對傳統的再創造,於是在越南瘋狂購置書畫、傢具等富有越南藝術的配件。

書法、雕花窗屏風、漆器和絲綢燈籠,構成了BAM-BOU餐廳的一系列小休息室和酒吧。

設計師Andrew Norrey用深而豪華的漆皮裂紋釉完成了牆壁的裝修,以增加褪色的富麗堂皇的氛圍;休息室里觸覺柔軟的傢具,也提供了一種奢華的感覺。

一系列私密房間,配合著開放式壁爐和舒適的角落,是一個集用餐、喝酒和交談的理想場所(牆上掛著來自西貢的舊照片和印刷品)。

在這個角落,裝飾融合了豐富的巧克力棕色和柔和的象牙色以及紙莎草色,通過保持顏色一致,以確保了裝飾的凝聚力。

4

與古董一起生活,沒有什麼過時的。

美國建築師 Alec Stuart 已經在香港生活了10年,他一直都在收藏中國古董傢具、藝術品和西藏地毯,並用這些創造了一個經典的「家」。

入口大廳讓人想起了一位中國學者的書房,裡面有一個巨大的落地書架,兩桌圈椅在文房桌的兩側。為了確保公寓有充足的光線,內部的牆壁被限制在最少。

Alec Stuart 認為他的設計是一種現代的奢華。他解釋說:「中國傢具很好用,因為它有直線,看起來很現代。」他的目標是在一個古典的框架內營造一種華麗的現代美學。

古董藏毯的收藏,覆蓋了每一寸地板空間,增加了起居區和用餐區之間的連續性。

客廳是一個豪華定製的切斯特菲爾德風格沙發,旁邊是深藍色扶手椅和愛德華時代風格的花卉沙發,中間的榆木炕桌是陝西產的。這裡的地板上覆蓋著大量的古色古香的藏式地毯,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都有。

書房裡的石灰綠牆完美地融合了一張仿麂皮日床,拉薩的西藏門套已經變成了窗帘,白天床下的內置抽屜提供了額外的存儲空間,這樣的設計或許是對傳統中式設計的一種現代詮釋。

在主卧室放置了一件明式衣櫃和一把來自陝西省的小靠背椅,竹簾是雲南的蠟染製成。

餐廳選用深藍色的威尼斯灰泥牆的背景,置放了一個藏式衣櫃、一對鑲有捲軸的深色書架和Alec Stuart自己設計的餐桌,餐桌上方有一個鑲有胡桃木飾邊和磨砂玻璃頂的吊燈,四張高靠背的椅子是由櫻桃木和絨面革製成的。

5

1990年代早期,美國藝術家 Brad Davis 和 Janis Provisor離開紐約藝術圈到中國生活了一年。他們深深被亞洲藝術所吸引,尤其是書法和國畫。如今,他們以中國書法、木紋和與自然有關的圖案為靈感,在福特街工作室指導設計並生產一系列奢華的丹東真絲地毯。

在起居室的地板上是一塊的粉綠色的地毯,名為「無形」,靠牆的是一個巨大的鴉片床,為了增加舒適感,床上鋪著奢華的絲綢和天鵝絨靠墊。

在Brad Davis 和 Janis Provisor 的公寓的起居室里:豆綠色沙發上套著羊皮襯墊;一把1940年代的椅子上覆蓋著豹紋布;角落裡放著一盞Isamu Noguchi燈;掛在磚砌壁爐上方的是Janis Provisor的水彩畫;壁爐架上收藏著1950年代的義大利玻璃器皿和中國古董陶瓷花瓶;牆上掛著一對書法捲軸。

餐廳里:桌子被塗上了兩層漆;在靠牆的條案上,擺放著一些來自德國的彩色玻璃器皿,以及一些西域風格的中國瓷器。

一款仿皮草床罩和中式錦緞枕頭為主卧室增添了幾分魅力,衣櫥是一對來自陝西的亮格櫃,柜子側面是一幅中國捲軸畫,帶有一點日本風。櫥櫃頂上有一頂來自蘇州的戲劇帽,門廳里擺放著香港藝術家Wilson Shieh的一系列插圖。

這座在香港的公寓,坐落在山丘上,巧妙地將中國、亞洲、歐洲和美國的文化混合,將設計者的藝術感覺融入了其中,為中國風提供了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詮釋。

6

位於巴厘島的Tugu酒店,是一座18世紀的華人廟宇,它的所有者Setjadibrata正在執行一項保護印尼文化遺產的任務。

這位律師出身的酒店老闆Anhar Setjadibrata在他的豪華酒店Tugu重建了一個原始的中國家庭寺廟。(作為一個狂熱的藝術和古董收藏家,Setjadibrata在Surabaya(東爪尖的首都)發現了這座寺廟,並意識到它即將被拆除,於是僱傭了一組工人拆除並忠實地將其重建。)

這個被改造成酒店的寺廟,配有大理石桌面和原始裝飾,符合經典海峽商店,它有一個狹窄的街道正面和一個內部庭院。

天井既是採光和通風的地方,也是收集雨水的地方。風水說,雨水會給家庭帶來好運,這樣的露天空間也將成為非正式家庭生活的重點。

高高的細長窗戶上覆蓋著葡萄牙式的藍綠色和金色百葉窗,一段鐵制的螺旋樓梯可以通向上層。

這座建於1896年的豪華聯排別墅曾為百萬富翁所有,如今已被改建為文化博物館。房子依舊是富麗堂皇的原裝,包括鑲嵌著珍珠的描金黑漆屏風,這也反映出家庭的地位和財富。

留存的博物館讓我們得以一窺20世紀早期在中國海峽兩岸家庭的生活。中國的傳統裝飾永遠都是美麗的,讓它消失一定是愚蠢的。

「生活的最高類型終究是《中庸》的作者、孔子的孫兒子思所倡導的中庸生活。這種中庸的精神在動作和不動作之間找到了一種完全的均衡,其理想就是一個半有名半無名的人。」

你所看到的,也許正是別人所需要的,給別人看看,別人都會感謝你的。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侵權請告知刪除,來源明清傢具研習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木 的精彩文章:

一份gif版的榫卯結構大全
老話「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何講究?

TAG:紅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