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身的相是什麼?
攝大乘論59-4
--佛法身的相是什麼?
「此中說一嗢拖南頌」,
什麼叫嗢拖南頌?上邊的頌子是總結前邊說的,嗢拖南頌是先說一個綱領,先說頌子先說綱,這叫嗢拖南頌,嗢拖南頌先說集中的,然後一個一個來解釋。
「相、證得、自在,依止及攝持,差別、德、甚深,念業、明諸佛」,
就是告訴你我們十一分後邊要說十個內容,這十個內容讓你明白諸佛怎麼回事。通過十個方面來讓你明白諸佛的境界。第一個是相,
「諸佛法身以何為相?應知法身略有五相」
剛才說了法身,法身什麼樣呀?講得非常詳細,一般來說不講唯識的人不講真實有什麼,你看《心經》、《金剛經》只說五蘊沒有、十八界沒有,只說假相沒有,不講真相是什麼。唯識比般若經多了一相,就是五蘊皆空之後你見到了什麼呀?專門講這一部分。佛的法身為五種相。
1
轉依為相,謂轉滅一切障雜染分依他起性故。轉得解脫一切障於法自在轉現前清凈分依他起性故
怎麼轉滅呀?雜染現行生起時你用一個清凈現行給它熏回去。你把心裡的種子熏成清凈種子了,染污的部分就變成清凈的部分了,把雜染的部分轉成清凈部分,這時佛的法身就不是遮詮而是表詮了。
佛的法身是什麼呀?就是把染污的種子轉成清凈種子,這就是佛的法身。我們現在就正在積累法身種子,修行的核心就是這個。第一個相就是熏習清凈法身種子就是法身相,將來依佛的法身給十地菩薩說法、給所有眾生變化身,依什麼法身呀?就是我們現在熏的所有佛法。
2
二白法所成為相
什麼叫白法?就是指善法、好法、清凈法。白法所成為相就是善法所成為相,第一個說的是佛的自性身、本身。佛的自性身就是清凈種子,全部是清凈種子,然後清凈種子它有清凈的作用,這個作用就是白法善法。如果佛的自性身不動就是無善無惡,如果起作用肯定是純善之法,純善之法就叫白法。實際上是說第一個轉依得到的清凈種子身、無垢識是佛的體,白法是佛的用,我們來看白法都有什麼相。
「謂六波羅蜜多圓滿得十自在故。此中壽自在、心自在、眾具自在由施波羅蜜多圓滿故」,
我們從現在一直到成佛一直在修六度,六度修圓滿時就有十種自在,十種自在相是善法相,都有什麼自在呢?修布施圓滿之後可以得三種自在,一個是壽自在。佛度眾生他想到什麼世界、想投什麼身,包括十地菩薩的圓滿報身,壽自在他想活多大就活多大,需要活多大就活多大。你看阿彌陀佛如今成佛已經十劫,在極樂世界他有一個圓滿報身,受用身,它是凡聖共居土給眾生說法,他是多大壽呀?是多少劫之後觀音菩薩成佛呀?觀音菩薩在極樂世界成佛時阿彌陀佛這個受用身就消失了,極樂佛土就交給觀音菩薩了,他去其他世界度眾生。所以壽自在包括受用身,不是只指我們凡夫變化身里的壽自在。
這次釋迦牟尼佛入滅之前先通知大家了,三個月之後我入涅槃,那些人就說你不要走。這時還要講為什麼佛要入涅槃,因為對我們修行有利,如果佛都不入涅槃我們就不把佛當回事了。佛到忉利天給母親說法找不到佛比丘們急得很,找不到佛才知道著急了。所以需要佛入涅槃,壽自在。但是在佛入涅槃之前曾經有一次問阿難,說如果佛想住世的話還可以住世,比如我可以住世一劫你覺得如何?連問了三次阿難都不吱聲,實際上這個就是為了告訴大家佛壽自在。佛的意思也不是讓阿難答應他、請他,這是必然的,因為他度的因緣都已經完成必然要走的。那為什麼還要說這段話呢?就是為告訴我們佛壽自在。
什麼叫心自在?就是在生死里沒有染污。這就是心與定的區別。定自在完全是一個技術性的問題,四禪八定象入哪個定入哪個定,心自在加了智慧,佛在化身度眾生時雖然處於五濁惡世當中,但是他心沒有一點染污,所以他心自在。
什麼叫眾具自在?就是他的衣食住行都自在,實際上佛的一切不可能不自在,他在那表現那都是示現,比如最後入涅槃之前人供的毒蘑菇這都是示現需要,最後佛為什麼入涅槃呀?也要有一個理由,眾具就是他需要的一切資具都是自在的。眾具自在是什麼布施得的?有一個大概的傾向,就是財布施,財布施圓滿得眾具自在。法施是壽自在,無畏施是心自在,大概是這樣,實際上沒有這麼嚴格。這樣安立讓我們大概知道我現在這樣布施將來的果是什麼,這是布施得這三個自在。
「業自在、生自在,由戒波羅蜜多圓滿故」,
持戒圓滿得兩個自在,一個是業自在。在古代業最接近現在的解釋是作用,就是作事、作業。業自在是說佛想作什麼都能作到,比如他想裝一個農民,化身成一個農民,農民這一套工作他就會,他想作一個學者,學者這一套知道他也都能懂,這就是業自在,想作什麼就能作到什麼。這是持戒圓滿的功德。
「生自在」,他想生到什麼地方就生到什麼地方,他想到地獄就能生到地獄,閻王也有菩薩呀,如果需要也會生到地獄去。持戒圓滿了就可以得這兩個自在。
「勝解自在,由忍波羅蜜多圓滿故」,
對於勝解世親釋解釋得很好,跟我們一般理解不一樣,修忍辱圓滿之後會勝解自在。我們原來講勝解主要強調對法義的正確理解,不僅理解很正確而且理解得很深透。這個地方的勝解是指殊勝的理解,就是他對這個事情怎麼理解就變成現實,這叫勝解。前邊攝論也用過這個意思,比如諸瑜伽師隨各自勝解各種義境都出現,他想讓什麼境出現就出現什麼境,這也叫勝解,他怎麼理解面前面前就變成什麼樣子,舉例子一般都把火變成水、把地變成金,這就是勝解自在。
為什麼忍波羅蜜多得勝解自在?無性氏里這樣說,由於他在修忍辱時他的心隨著眾生的需要而轉,所以他得的果就是境隨心轉。好像不太好理解,我來舉一個例子。《金剛經》佛在作忍辱仙人時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砍了他的四肢,這是佛修的是忍辱,他的心這時怎麼轉?割利王要割截我的身體、要砍我的手腳,我不能起一點嗔心,我讓他砍,但是實際上我的手腳沒被砍,他就要這樣修。因為我沒有錯誤,我沒有錯誤就不可能受傷害,也就是說割利王割截我的身體在我勝解這兒造不成任何傷害,他砍我的手腳實際上沒有砍,所以我對他不起一點嗔心,他是這樣勝解的。因為他這樣勝解境就變成他的手腳就是沒有被砍,那些人看是砍掉了,砍完之後他就說如果我沒有起一點嗔心,就讓我的手腳復原,立刻就復原了。在修忍辱時他是隨有情益樂而轉,你現在要砍我手腳,好你砍吧,但是我的心沒有忍辱,我心裡的理解你並不是在傷害我,你傷害不了我,總這樣修這樣練,別人砍你手腳對你都造不成傷害,砍手腳就等於沒砍,你總這樣修當然就成了境隨心轉。你忍辱的時候是隨有情益樂轉,結果果報就是境隨心轉。我們說忍辱最難修,最難修的心行都修成了,當然就是境隨心轉了。
「願自在,由精進波羅蜜多圓滿故」,
願自在是菩薩發什麼願都能實現,為什麼呢?因為他原來修精進修的好。什麼叫修精進?這個人作什麼事都不懈怠、不中斷,一直要作成,養成習慣了,作什麼事從來沒有說作到一半跑一邊去不管了,作什麼事都要作好,精進修圓滿。
前邊熏習的都是作什麼事都有頭有尾都要作好才罷,有這樣的種子菩薩現在說我要作什麼事發什麼願的時候當然按照他的種子來作,這就是一個習氣的問題。如果一個人總走私,作什麼事沒長性,我記得很小的時候有一篇課的課文,一個小孩凈作好事,但是沒耐性,比如給別人修冰鞋,還沒修好就幫別人去了,到最人家要用了什麼也沒作好,說明精進波羅蜜得願自在很合理。
「神力自在五通所攝由靜慮波羅蜜多圓滿故」,
你看靜慮修定,跟前邊心自在不一樣了,只修定圓滿了得五通自在,五通是什麼呀?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天眼通看的範圍比較廣,天耳通聽的聲音比較遠,他心通不是真的看到他心了,當然佛菩薩是真的看到他心了,我們現在說的他心通是感應。因為我們的心是重疊的,你的心靜,自己的想法放得開,自己的想法放下了,你就能感應到別人的心。就好像動物,動物傻也有好處,它想法少心比較靜,心靜就有感應到我們人感應不到的事情,我們人太聰明了,看書呀都特別專心,非常強烈的眾生心已經很煩躁了,我們感應不到。像地震災害、發洪水動物都能感應到,就是這個原理。你心靜下來就能感五通,沒有漏盡通,為什麼呀?漏盡需要智慧,漏盡就是把一切不好的全部斷掉,必須靠般若。所以修定圓滿了得五通。
「智自在、法自在由般若波羅蜜多圓滿故」,
智慧修圓滿了得什麼自在?一個是智自在。智有很多我們就不說了,告訴你智的核心就是知道一切信息。智把日去掉是知,知道就是智不知道就是無明,所以知道一切法就是智。
什麼叫法自在?佛不只知道一切法,度眾生的方法也自在,想怎麼度就怎麼度,該怎麼度就怎麼度。
開始的嗢拖南是十一分開始的綱,用十個方面來告訴我們諸佛一個什麼狀態,現在我們講的是第一個相,諸佛的法身是什麼樣子,我們剛才講了兩個相,一個是轉依為相。佛的本身是什麼呀?就是他的無垢識,全部的清凈種子,所以轉依為相,把所有染污種子全部轉為清凈種子了,這是他的法身、本體。白法就是善法,一切善法是他的用,有了全部清凈種子會生起十種自在,十種自在怎麼來的呀?就是修六度得來的,修布施以後資財圓滿,一直到修般若能見到一切法,而且知道怎麼度眾生。這是佛的兩個相,一個體一個用。體是純清凈的體,都是清凈種子、佛法種子。用是一切自在。
3
「無二為相,謂有無無二為相。由一切法無所有故,空所顯相是實有故」
無二沒什麼東西,這又是一個遮詮,不是說佛法身本身是什麼樣子,是說法身不是什麼樣子。法身不是什麼樣子?無二也說了三種,第一個說,佛的法身里沒有有也沒有無。這個有是指什麼?如果你認為法身里有我們凡夫認為的顏色、聲音等,佛法身里有嗎?由一切法無所有故。在佛法身里沒有我們凡夫見過的任何法,一切法都沒有,這就是有在佛那沒有。
無也沒有,什麼叫無沒有?如果你說佛法身里什麼都沒有就是無嗎?也不對,佛法身也不是無,也不是什麼都沒有,有什麼?空所顯相是實有故,把五蘊空了之後顯現出來的東西是實有的,五蘊空了之後顯現什麼呀?我們學唯識知道了,就是所有眾生心,三界唯有心是實有。所以佛法身不管凡夫說有什麼都不對,如果說無也不對,凡夫說的有和無在佛那都沒有,所以說有無無二,這是一無二。
「有為無為無二為相,由業煩惱非所為故」
有為法無為法在佛那都沒有。為可以理解成變化,有變化能發展的法叫有為法。在佛那有有為法嗎?這又是凡夫問的,我們說的有為法是什麼?就是十二緣起、五蘊、十八界等這些都是有為法、能變化的法。這些法有嗎?沒有。
無二,為什麼說無二呢?由業煩惱非所為故,我們凡夫造的業,貪嗔痴身口意造的業產生的煩惱不是有變化的法,不是無常的法,有人說這是變化的呀?沒變化,因為它根本沒有,因為它是空,所以它不是有為法。你說我罵人了這不是有變化嗎?我原來沒罵現在罵人了,非所為實際上你沒罵,你認為罵人了是邪見,你說你、罵、人了,這裡有你、有被罵的人、還有罵的動作,三輪都有,這是邪見、顛倒妄想、錯的,實際上你罵根本就是空。大家還是記住那句話,只要佛說沒有的一定是遍計所執性,就是我們凡夫認為有的東西,我們凡夫認為有的五蘊、十八界都沒有,他是指的這些。你覺得自己作了什麼事,那些事都不存在,所以沒有有為法。
有人說我們講唯識也講了,我罵人時沒有我也沒有他也沒所罵,但是我心裡起了煩惱,這說的無不包括那個,那是真實境界,只有把五蘊空了才能見的真實境界,這不包括真實境界。只要這說無的全是遍計所執性,是我們凡夫妄想的東西。所以凡夫認為的有為法《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根本不存在,我們執著的為有為法。
「自在示現有為相故」,
那佛的法身是無為法嗎?也不是,佛的法身是無變化的法嗎?是永遠不變的法嗎?也不是,因為自在示現有為相故,還是依我們凡夫所知法來說的。佛自在示現,比如二千五百年前的釋迦牟尼佛自在示現,示現的都是有為相,八相成道,從兜率天下來投胎、學道,最後成佛度眾生都是有為相。所以如果說佛是不變的法、無為法,也不對。為什麼?因為佛可以給你示現有為,也就是說只要是我們凡夫的概念,在佛那全沒有,核心就是這個意思。你說什麼都不對,這個無二解釋就是這樣理解。
「異性一性無二為相」,
什麼叫異性?就是不同的體,比如桌子和板凳就是異性,它倆的體不同嘛。一性是說是一個東西,佛的法身有好多嗎?異性有不同的法身嗎?不對,為什麼呢?
「由一切佛所依無差別故」,
一切佛所依的身,所依就是身體,佛的身體就是它的法身,一切佛的法身無差別。為什麼一切佛法身無差別呀?都是最圓滿的智慧。法身熏的都是清凈種子,清凈種子的材料是什麼呀?就是五蘊,顏色聲音這些,內容是什麼呀?就是六道輪迴里的事,六道輪迴里的度眾生的方法就是佛法。那所有佛都一樣嗎?一定要一樣,如果這人佛比那個佛少一種方法,那他就不圓滿就沒成佛,所以他們的智慧都是正等正覺完全平等,所有佛的智慧都達到了最高、最圓滿,所以他們的智慧就是完全相等。一個佛知道的所有佛都知道,沒有他不知道的,也沒有一個佛比其他佛多知道一點,都是最高的完全平等。所以一切佛所依靠的法身都圓滿、都一樣,智慧都一樣,所以不能說佛法身是一個一個的,是異性是不同。一性也沒有,有一句話說諸佛共一法身,那不是說諸佛就一個法身嗎?這樣說也不對,這樣說諸佛就是一個佛了,這樣理解也不對,為什麼?
「無量相續現等覺故」,
相續也是身體,他們無始以來身體的相續到十地時就有差別了,十地和十地還沒有差別,一直到成佛才現等覺,他在現等覺之前無量的相續是不同的,成佛的道路是不同的,釋迦牟尼是在娑婆世界成佛,阿彌陀佛是在極樂世界成佛,度的眾生也不一樣,整個修行的過程不一樣。無量相續現等覺是說無量相續都是不同的,最後成就佛法。所以佛又有不同的名號,阿彌陀佛原來叫法藏比丘,他發的願整個過程跟釋迦牟尼佛不同,釋迦佛跟彌勒佛又不同,修行無量相續過程不同,所以你又不能說佛就是一個佛,他們成佛之前努力的過程不同,所以佛有不同的名號,有不同的故事,有度眾生的因緣,但是到最後成佛的那一剎那他們都成了圓滿的相等的覺,這時就沒有差別了。沒有差別還是每一個人一個無垢識,是重合的,只是他們的智慧是相等的。這是無二相。
說白了就是什麼?我們凡夫所知法都是對立概念組成的,所有概念都是二,沒有二形不成概念,所以無二就是說沒有我們比量分別出來的一切法,在佛的法身里沒有我們比量分別出來的一切法,核心就是這個意思。
下邊的頌子就不是嗢拖南了,來總結前邊三段,這用兩個頌子給總結一下,在梵文里肯定是又壓韻又順口又好記,但是翻譯成漢文就不能壓韻了,所以看著就很彆扭,我們只要把意思弄明白就行了。
「我執不有故,於中無別依」,
在諸佛的法身里都沒有我執,因為沒有我執於諸佛法身中沒有別依,依就是所依、身體。在諸佛法身中沒有一個一個個別的身體,因為沒有我執了。
「隨前能證覺,故施設有異」,
隨著他成佛之前能證佛的過程是有差別的,根據成佛之前修行過程有差別,所以我們施設有異,還是有不同的佛,藥師佛、彌勒佛,根據成佛過程不同施設,有異。
「種性異」
在開始修行時,種性講白了表面意思是說印度人的種性,整個社會分四大種性,婆羅門就是搞宗教的神職人員,最高級。第二個是行政上比如國王、大臣等這是第二。跟中國不一樣,中國行政人員最高,宗教一直沒有形成超越國王的地位。印度就是這樣,婆羅門是直接跟神溝通的,國王不能跟他相比,所以佛在世時很多國王都對佛特別尊重,有什麼問題請教佛。這是高明的地方,修行風氣比較好。第三個就是普通市民,工商人員。最後一個就是最低賤的,分這樣四個種性。表面意思是這個,用我們唯識的究竟道理講是什麼?就是你阿賴耶識熏習種子的習氣,你前邊布施習氣多這一生可能就福報大,種性實際就是指種子。在這兒對佛法身來說就是清凈種子,所以種性異就是說這個佛從發菩提心到菩薩修行種性是不同的。
「非虛」
是指果,他在轉染成凈修行過程得的果非虛,只要修行就有,學佛法就能熏成清凈種子。種性異我們落實到種子異,他們的種子是不同的,但是都是在轉染成凈過程當中,轉染成凈的過程非虛,熏一點就是一點真實有,也就是說諸佛在成佛之前的修行不同是真實的。
圓滿,
就是最後要達到圓滿,達到圓滿之後是不是就不動了?不是,他圓滿之後他成佛了,他要幹什麼?他要教我們怎麼修行,他要度眾生,如果佛不度眾生就不圓滿,就是阿羅漢,躲一邊那根本就不叫佛。所以佛要圓滿還要永度眾生永不休息。所以圓滿里包括不同,為什麼呀?這個圓滿了還要去度眾生,他要度的眾生首先是跟他修行有緣的眾生,比如阿彌陀佛主要在極樂世界度眾生,釋迦佛主要在娑婆世界度眾生,藥師佛主要在東方世界,圓滿之後圓滿的過程也是有別的,所度的眾生也不同,如果一點差別都沒有那隻好不度眾生,度眾生只說這個佛度這個眾生那個佛度那個眾生,不能兩個佛同時度一個眾生,沒有必要,因為佛的智慧是圓滿的,所以佛度一個眾生的方法肯定是最好的方法,這個佛這樣度你那個佛肯定也是這樣度你,兩個佛度跟一個佛度都一樣,不會多也不會少。所以說圓滿的意思是說圓滿佛度眾生的圓滿也是不同的,如果沒有這個不同,不去度不同的眾生,就不能叫圓滿。
「無初故」,
還是說諸佛法身是一是異,有人說諸佛都一樣了就是一個佛吧?如果是一個佛就有初了,因為一個佛有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就是他成佛的開始,成佛就是成佛修行的結束,對於一個佛來說有始有終,但是佛教說時間無始,無始怎麼講?如果說有始因果就斷了。比如有一個佛,這個佛前邊沒有佛,他開始發菩提心,因果就說不通了,為什麼?他前邊如果沒佛他怎麼知道發菩提心怎麼知道這是夢呀?誰告訴他呀?一定是聽聞佛法了才知道怎麼出離,所以他前邊必須有佛,前邊的佛前邊又必然有佛,所以對於我們凡夫時間概念來說只能是無初,不能有初,時間有始因果即斷掉,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佛也不能說就一個,必須有很多。整個這四段是說不能說佛成佛之後就成了一個佛了,如果諸佛成佛之後就成一個佛了,就只有釋迦牟尼佛一個佛了,沒有別的佛的事了。那這樣說佛就有異了?
「無垢依無別」,
成佛之後都成無垢識了,都是最圓滿的識了,無垢的依、無垢識沒有差別,智慧都是最高最圓滿的,所以你又不能說諸佛不是相同的,諸佛成佛之後他們的無垢識完全相等,所以說諸佛共一法身,共一法身不是說諸佛有一個身,每個人都是一個無垢識,但是他們無垢識的內容圓滿程度都完全一樣,誰也不比誰功德大一些少一些。
「故非一非多」,
所以說你說諸佛有很多不對,你說諸佛只有一個也不對,只要佛說沒有的一定是指遍計所執性,指我們凡夫分別的這種多、這種一,這是分別出來的非一非多。把遍計所執性空掉之後真實狀態是不可言說的,我們見不到也不可言說也不可思議。但是佛沒辦法還要給我們講真實,怎麼辦?假安立,這個假安立是讓我們暫時這樣了解一下,也不能對它執著為真。
4
常住為相,謂清凈相故
現在我們還在講佛法身是什麼樣子,一共五個,現在講到第四個,佛的法身常住為相,常是不變,常住就是總有,佛不會沒有了,總有佛,這個用了三句話,為什麼說佛永遠在呀?第一個說真如清凈相永遠在。真如的內容是什麼?就是五蘊皆空這個真理,五蘊皆空這個真理永遠在,不管是不是有人知道,也不管你是不是認識到,也不管你是不是證到了,這個真理不變。我們現沒證到,認為五蘊有,你認為五蘊有是違反真理的,是邪見,真理還是五蘊空,所以真如這個真理永遠不變,所以他永遠存在,不管承認不承認,真如清凈相就是無為法,就是五蘊皆空的真理,也就是圓成實性,也就是空性、也就是真如、涅槃,所有的無為法內容就是五蘊皆空,真理不變,常住為相。
第二個「本願所引故」,
說他成佛之後這個佛永遠存在,為什麼?因為他發菩提心的時候就發了一個本願,最根本的四宏誓願,其中有一個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他一直發這個願,而且越發越深,越發力量越強,一直到成佛。這個本願就造成眾生無邊誓願度,度著度著你不度了沒了,可能嗎?違反你的本願呀。我們凡夫的時間無始無終,我們凡夫的世界無邊無量,凡夫也是無數的,眾生是無邊你既然發了願就總得度,所以佛永遠也沒不了,沒了就違反你的本願了,你發了這個願就永遠得度。
第三個理由「所應作事無竟期故」,
什麼所應事呀?還是度眾生,你度眾生應該沒有結束的時候,眾生沒度完你總得作,所以法身常住為相,永遠有。
5
五不可思議為相,謂真如清凈自內證故
五蘊皆空的真理是菩薩清凈心自內,自是自己內是內心,證是實證、現量實證,觀音說照見五蘊皆空,你知道是怎麼回事呀?有人說五蘊皆空不就是五蘊沒有了嗎?你想像的、遮詮的還可以思議,但是真正五蘊皆空之後他真正見到你不知道,自內證。我們現在也這麼說,他見到五蘊皆空之的見到的是所有眾生心,所有眾生心現在他面前了,因為不可能五蘊空了之後觀音什麼也看不見,不可能的,他見到了真實。所以他自內證的真實境界凡夫不可思議,你說他看到眾生心,眾生心什麼樣呀?我們現在給描寫是一個大球體,裡面霧蒙蒙的,裡面都是色聲香味觸,這都是我們的想像,觀音自己自內證的真如是不可思議的。
「無有世間喻能喻故」
佛菩薩證的真實境界世間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比喻它,佛說如夢幻泡影等很多比喻,都是勉強比喻勉強所為,實際上不可思議,我們說過十地菩薩都不可能知道佛的境界是什麼,更不用說凡夫了。最後一句
「非諸尋思所行處故」,
這個尋思就是指我們的比量分別,這不是二禪沒有的尋伺,那個尋伺是在你起言之前非常微細的思惟,這個尋思就是我們的琢磨、分別。佛的真實境界不是我們凡夫分別所能走到的地方,我們的分別走不到佛菩薩證的真實境界里。
TAG:心淘智心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