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國民黨陸軍軍官養成教育到底如何?如此軍官能使軍隊發揮戰鬥力量,誰可信?

國民黨陸軍軍官養成教育到底如何?如此軍官能使軍隊發揮戰鬥力量,誰可信?

原標題:國民黨陸軍軍官養成教育到底如何?如此軍官能使軍隊發揮戰鬥力量,誰可信?


戰前陸軍軍官教育,共分為入伍生教育及學生教育兩部分。入伍生教育分為一般教育、分科教育及分發各部隊實習,共需時一年六個月。學生教育期為兩年,按各兵科分別實施本兵科教育,已完成初級軍官應修得的學術、技能為主旨。中央軍校所造就的學生,在第十一期以前均照此辦理。至抗戰爆發後,為適應戰區各部隊幹部的補充,對於各兵科初級軍官教育,勢不得不加以縮短,迅速養成補充軍官,以適應作戰部隊的需要。故此項教育的主旨以減少理論、刪節學科而採取重點教育為原則,於術科(如戰鬥演習、射擊實施、工事實施、新兵器的使用、步炮空作戰的聯合演習等)使用較多的時間。此異於平時的教育,以下擬從教育行政、課程、師資、成效等方面一一加以分析。


黃埔軍校課堂



黃埔軍校學生出操


1. 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上的主要缺點為教育系統未確立。一方面,中央軍校和各兵科學校訓練的對象缺乏合理的區分:軍校有各兵科的學生,而各兵科學校也有該兵科的學生;軍校有高教班,而各兵科學校也有學員隊,如此教育既缺乏一貫的系統,人力、物力也不經濟。另一方面,缺乏軍士學校的設立。軍士對於部隊的戰鬥力影響甚大,各國對軍士的養成均極為注意。近代中國各部隊的軍士,多由老兵升充,間或有由各部隊自行訓練者,但因缺乏學校正規教育,不僅素質難求優良,且地位也不為人重視,故真正合格的軍士實屬鳳毛麟角,即或有之,也早已升為軍官。如此不僅影響部隊的戰力,也影響軍官的人事體系。


2. 課程


(1) 未完全符合實際需要。初級軍官教育的目的,不外乎養成帶兵、練兵和用兵的基本能力,軍校對於練兵、用兵的方法的講授不厭其詳,但對帶兵的方法,即領導統御的方法,則未加重視。


(2) 各兵科技術教育不足,各兵科戰術教育尤為缺乏。例如中央軍校十七期步科學生(1942年4月畢業),在校期間各項重兵器的訓練僅各一個月;實彈射擊,僅有一次迫擊炮,其餘時間,不過操作而已。


(3) 不重視應用戰術教育。戰爭勝利的因素,除各項客觀條件如裝備、編製、士氣、技能外,全視指揮的得宜與否,欲求於情況複雜、變幻莫測的實戰中指揮得宜,全靠指揮官有敏銳的判斷能力、迅速作決定的勇氣,而行合理的處置,因此戰術教育應以培養上述三項能力為主要目的。其方法在於常做各種方法的戰術作業,而非熟讀教材和原則所能為功。

(4) 教授進度配當上的不聯繫。草擬計劃者常閉門造車,學科如應用戰術已開始教圖上作業,但地形課尚未授地圖解讀、要圖調製。術科也是如此。教官已實施班攻擊對障礙物破壞,但學生還不知道障礙物為何物、破壞方法如何,諸如此類,使學生用時莫有學,學時無所用。



學生演練使用指南針定位,以便炮兵的能精準定位目標

(張憲文、張玉法主編:《中華民國專題史第11卷》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汪精衛為何要求日本「永不公布」汪日密約?其中包含了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鮮為人知的「冬季攻勢」:國軍主動出擊,日軍傷亡慘重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