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些「大家」,都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這些「大家」,都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2018年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在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兩院院士是國家的財富、人民的驕傲、民族的光榮。祖國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凝結著廣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們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深厚情懷,都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

近年來,科教頻道《大家》欄目先後採訪了數百位各個領域的科學大家,每一位大家都有不同的人生閱歷,但他們身上卻都體現著極為相似的人生態度:對科學堅持不懈的探索、為祖國傾盡一生的奉獻,他們干驚天動地的事,做隱姓埋名的人。

劉東生(地球環境學家)

泰勒環境成就獎,被稱為環境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2002年,這個獎項的獲得者,是一位來自於中國的「孤獨行者」——劉東生。他曾在祖國土地孤獨寂寞地行走了70多年,他的研究讓黃土成為人類了解古環境的第三種可靠來源,帶領中國第四紀研究和古全球變化研究領域躋身於世界領先行列。

王永志(航天技術專家)

他曾立志從軍,最終參軍不能,「退而求其次」,決意為國家設計飛機。他是中國第一位火箭導彈設計專業留蘇畢業生,毅然放棄在國外繼續深造的機會,回國參與建設。他親歷了中國航天發展的風風雨雨,作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他和團隊將我國的第一位宇航員送上太空。

于敏(物理學家)

他放棄了自己熱愛的研究領域和光明的學術前途,隱姓埋名三十年,將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中國的核事業發展。從無到有,他率先在國內展開原子核物理理論研究,耗時僅三個月就完成了氫彈理論的突破,為中國核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直到晚年,他的身份才得以解密,他的故事才逐漸被人知曉。

李振聲(遺傳學家)

1994年,一篇題為「誰來養活中國」的文章引起了全世界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關注。在2005年的博鰲論壇上,雜交小麥專家李振聲以近15年中國農業發展的事實,全面回應了各方的質疑,並用擲地有聲的話語向全世界宣布:中國人能夠自己養活自己!幾十年櫛風沐雨地田野奔忙,他的研究成果幫助中國實現了糧食大幅增產。以興趣始,以毅力終,在他心中,只有農民增產增收,才是對自己工作最好的肯定。

屠呦呦(中藥學家)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這個名字和這個植物,兩千多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聯繫在了一起,為這位名為屠呦呦的女科學家的故事增添了幾分詩意。自1972年屠呦呦團隊提取青蒿素以來,已經在全世界治療了兩億多人。填補了中國諾貝爾科學獎百年之憾的她,只希望能夠物盡其用,讓青蒿素為人類的健康做出最大的貢獻。

孫家棟(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

他的傳奇人生和中國航天發展史上多個第一密切相連: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次繞月探測……在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衛星,幾乎佔到中國航天飛行器總數的三分之一;他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閱讀他的一生,就如同閱讀新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歷史。他是中國的「造星大師」,「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孫家棟。

張存浩(物理化學家)

他出身書香門第,幼時在戰火中輾轉求學,立志報國;留學海外,放棄深造機會和優渥待遇,毅然選擇回國;一生中他曾多次改行,只因國家需要。他叫張存浩,作為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他將我國的催化、火箭推進劑、化學激光等領域,帶入國際先進水平。對他而言,科研就是他的生命,國家的需要,就是生命的需要。

王小謨(雷達工程專家)

2009年10月1日建國60周年大閱兵上,空警-2000預警機揭開了神秘面紗,一展傲人雄姿。它的問世,填補了解放軍從前沒有裝備預警機的空白,令全世界震驚。作為中國三坐標雷達的創始人,王小謨從事雷達研究工作50餘年,主持研究了中國第一代機載預警系統,引領中國預警機事業,邁向國際先進水平。

王選(漢字激光照排系統創始人)

他高瞻遠矚,目光超越時代,發明漢字儲存與激光照排系統技術,被稱為「當代畢昇」。他飽受質疑,一路風雨坎坷,十幾年艱苦卓絕,終於為中國報業和出版印刷業的技術革命拉開了序幕。「以科技頂天,以市場立地」,王選用超前意識和技術膽識戰勝了國外企業,既為激光照排贏得了市場,也開啟了與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共舞的歷史。

侯雲德(病毒學家)

六十餘年,他始終戰鬥在與病毒抗爭的第一線。他曾率隊抵抗「非典」、「甲流」,構建我國現代傳染病防控技術體系,為百姓鑄就重大傳染病防控之盾。老驥伏櫪,他矢志不渝,甘為人梯,不遺餘力提攜後學,只為守護中國百姓平安喜樂。

近年來,《大家》欄目還採訪了包括袁隆平、黃旭華、王忠誠、程開甲、王澤山等眾多科學大家,近距離聆聽他們的傳奇過往,感受他們身上的科學精神和家國情懷。

新中國成立近七十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他們用動輒幾十年的專註,用一項項走入世界先進行列的科研成果,詮釋他們對科學的探索和對祖國的熱愛。

向「大家」致敬,向真正的民族英雄致敬!

監製/閆東 主編/劉銘 黃麗君

編輯/田楚韻 王瑋琪 黃嘉怡(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濕氣重竟是這些物質增多 減少導致的
「節氣就在你身邊」——2018《中國記憶》移動直播與你相約6月6日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