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五臟養生的要訣 眾多養生功法之核心

五臟養生的要訣 眾多養生功法之核心

人的生命以五臟為主體,協調臟腑的功能。是一條重要的養生法則。

【戒怒——養肝第一要務】

肝喜條達,有疏泄功能,能調暢人體氣機。 「怒易傷肝」。因為忿怒可阻塞氣機而不舒,使其疏泄條達功能失調。肝病易出現「薄厥」(相當與中風)等病,多與愛生氣,易激怒有關。

書雲 大怒傷肝,血不榮於筋而氣激矣。氣激上逆,嘔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醫敘論》曰 世人不終善壽,皆由不自愛惜,忿爭盡意,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乏肌肉,正氣日衰,邪氣日盛,摧殘身心非淺也。

陶淵明詩曰 怒氣劇炎火,焚和徒自傷。

觸來勿與競,事過心清涼。

【寡慾——養心之道】

「養心莫善於寡慾,目無妄視,耳無妄聽,口無妄言,心無妄動,貪嗔痴愛,是非人我,一切放下,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過憂,既事不可留住,聽其自然,應以自然,信其自去,忿怒恐懼,好樂憂患,皆得其正,以養心之法也。」

中醫學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素問·靈蘭秘典論》中說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維,調節行為和統帥全身生理活動等中的特殊機能,而這些都是由「心」所主。「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人有「七情六慾」,慾望過大,好高騖遠,心神必然過於躁動,神不內守,亂而不定,必然憂亂臟腑,耗傷氣血,輕則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減短壽命。欲使養心,就要「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節食——保養脾胃良方】

平素如何保養脾胃? 「欲不可過,過則濕而不健,食不可過,過則壅滯而難化。因谷氣勝元氣,其人肥而不壽,故宜『常令欲少』,少吃禽獸肉,茹素則心清而腸胃厚。」

【養氣——養肺要旨】

肺主統帥一身之氣,而「七情之客,皆氣主之」,所謂調節七情以養氣就可直接養肺。此外,慎言語,節飲食,也可以防止肺氣耗傷。

肺主一身之氣,是指人體一身之氣皆歸屬於肺,受肺之統領,凡元氣、宗氣、衛氣、營氣等,皆需要通過肺的呼吸得以敷布 而人體中各臟腑功能活動之氣及經絡、營衛之氣,皆賴肺的調節而實現其升降出入,發揮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可見,肺為氣之主宰。正如《素問·五臟生成》中說 「諸氣者,皆屬於肺。」

「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是人的精神活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素問·舉痛論》說 「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調節七情以養氣,就可直接對肺腑保養。因為情志的種類與五行、五臟相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的 肝「在志為怒」,心「在志為喜」,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心病及肺,心氣不足,則血運無力,從而導致肺之氣血不暢。脾病及肺,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肺的津氣依靠脾運化生成水谷精微提供。如果脾氣虧虛,氣血生化不足,常引起肺氣不足。肝病及肺,肝的疏泄失常,可影響肺氣的肅降,使肺氣痹阻。肝病累及於肺,導致肺之功能失常。腎病及肺,腎陽不足時,氣化不行,水液泛濫,亦可影響肺的宣發肅降功能。由此可見,情志所對臟腑的影響,都可波及到肺,使其功能受到不同的影響。調節七情對於五臟功能都有良好作用,也是直接對肺臟的保養。

慎言語,可以防止肺氣耗傷。節飲食,尤其是少食肥甘厚味 可防止胃腸熾熱,不使痰火膠結於肺,使其肺絡免於阻閉,都利於養氣利肺。

【惜精——養腎之要】

「腎藏精之理,主張寡情慾,節房事」。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精的盈虧,決定人的生長、衰老、死亡的全過程。人們常說「未老先衰」,就是因為腎虛之故。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說 「五臟為人身之本,腎為五臟之本。故欲長壽,須補腎。」

文章 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一派道家養生 的精彩文章:

自身修鍊密鑰 如何把握自己生命體的活子時
減肥不要那麼折騰自己,掌握這幾個穴位

TAG:正一派道家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