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窯址遺珍——元明清民窯青花淺析

窯址遺珍——元明清民窯青花淺析

窯址遺珍——元明清民窯青花淺析

景德鎮窯自元代起,制瓷中心已開始向現在的景德鎮市轉移。窯址大多沿江而建。由於元代的疆土不斷擴大,貿易也逐漸增加。又有宋代影青釉對元代卵白釉的影響作為基礎以及二元配方的發明致使元青花橫空出世。

元青花 蘇麻離青料

元青花 蘇麻離青料

元青花 蘇麻離青料與石子青料混合

元青花 石子青料

除了國際貿易上產品的供求,元代民窯青花在國內也有極大的內需。元代民窯青花所使用的青花料與洪武時期大致相同,絕大部分都是國產石子青料,其成分為高錳、高鋁,與同時的進口料差別很大,所描繪的青花紋飾呈色藍灰或藍黑,見濃淡色階,青料積聚處有藍褐色或黃褐色斑點,黑褐色的斑點較少,如含錳過高時青花紋飾呈色為藍中微微泛紅,釉面下凹並啞光。

明早期民窯遺址

明早期 石子青料(料厚處產生結晶斑)

石子青亦稱「無名子」,產於江西瑞洲(今江西高安,宜豐,上高等地)。明代中期民窯青花瓷多用石子青描繪紋飾,《瑞州府志》:「上高縣天則崗有無名子,景德鎮用以繪畫瓷器」;《正字通》:「盧陵新建產黑赭石。磨水畫瓷坯,初無色,燒之成天藍。景德鎮取諸婺源,名畫燒青,一曰無名子。」明正德時燒制的濃中帶灰的青花器,使用的彩料就是石子青;《江西省大志》「有回青行,石子青廢」的記載。可知景德鎮青花瓷器使用回青之前使用過石子青。

這裡《江西省大志》記載的「有回青行,石子青廢」這段記載,筆者認為很可能是高端訂單或者官府訂單器物停止使用石子青料,回青料因為產地遠,價格高,民窯中如大量使用務必會增加成本,所以民窯中用石子青的料肯定是不會因此而止。

事實上石子青料自元代到清代一直在使用,貫穿了整個民窯青花制瓷史。至於後期使用的石子青料產地估計也有所不同,發色大多類似。制瓷區都將其歸屬於無名子一類的了。石子青料發色多為青灰、黑灰色,料厚處也會出現結晶斑。

明早期 石子青料

明中期 石子青料

明中晚期 石子青料

從以上幾張圖片看,從元代到明代中晚期都使用過石子青料,時間跨度大,也就是說僅僅通過石子青料來斷代是很難斷代的。

明中期民窯遺址

自明代空白期(約正統時期)開始在景德鎮附近的樂平縣發現了平等青料,整個景德鎮的青花瓷發展也得到了革命性的進步。

平等青,又名陂塘青,國產青料名,產江西樂平,是制釉下彩瓷工藝中所用的青花料中的一種,亦稱「陂塘青」。明空白期起用以描繪瓷器,呈色淡雅青亮,無結晶點,與明初永樂,宣德濃重青翠的蘇麻離青截然不同,成為這一時期青花瓷的特色。《江西大志·陶書》中云:「舊陂塘青產於本府樂平一方,嘉靖中,樂平格殺,遂塞。」事實上明中期在使用平等青料時,除官窯以及少數民窯精品訂單使用純平等青料外,民窯產品大多是使用石子青料或者平等青料與石子青料混合料繪製,在使用時也是隨機配比,有時候石子青料多,器物青花發色還是偏黑灰色或者青灰色,但明顯比純石子青料要好看多了,如果配比中平等青料比例多的時候,那發色會偏藍些,更淡雅些。即使是官窯有時候也因為大件物品耗材多,成本大,比如大缸也會使用兩種料的配比,估計在當時平等青料的成本是要比石子青料的成本要大,為了減少成本,使用配比料比較合算點。

明中期 平等青料

這片瓷片為明中期器物殘片,使用的是純平等青料繪製,發色淡雅亮麗,無結晶點,青花層次也較為豐富,易於表現豐富的畫面。

明中期 平等青料+石子青料(石子青料較多)

明中期 官窯青花大缸殘片 平等青料+石子青料(兩樣料配比均衡)

明中期 平等青料+石子青料(平等青料較多)

平等青料什麼時候沒有,這個歷史上有明確記載。《明實錄》里記載了嘉靖二十年(1541)六月辛酉初,江西樂平在景德鎮的瓷業工人和僱主之間的一場流血鬥爭說:「江西樂平縣民,嘗傭工於浮梁,歲飢艱食。浮梁民負其佣重,盡遣逐之,遂行劫奪。二縣凶民遂各集黨千餘人,互相仇殺。」這場鬥爭的結果,影響很大,甚至使當時景德鎮的瓷業暫停,使明代民窯主要青料——平等青的來源都斷絕了。樂平人自古兇悍。這一架打的徹底,連皇帝都沒有辦法,連燒窯的原料都沒有了。史書上雖有記載,樂平人斷了景德鎮人的青花料供應,但現實生產中作坊多少都還會有囤貨,所以到嘉靖晚期還是會有一些平等青料器物的出現。筆者估計也就在嘉靖晚期景德鎮窯的平等青料才用完。

明中晚期 平等青料+石子青料(石子青料較多)

從走訪窯址看,江西樂平也有窯址,特別是嘉靖梅瓶比較多。那麼可以判斷出,樂平人斷絕供貨青花料給景德鎮人,樂平的手藝人也會因此而失業,所以樂平手藝人也會在樂平建窯產瓷謀生。所以估計在明晚期,也就有了樂平窯產梅瓶等青花器物的出現。

明嘉靖 青花梅瓶

明晚期青花梅瓶很大一部分都是產於江西樂平窯,製作、繪製都相對粗糙,但也有極少數製作精良。

回青料的使用並不是嘉靖中晚期,而是正德中晚期就開始了。但那時候回青料的價格昂貴,只能是石子青料或者是平等青料與回青料摻和使用。到了嘉靖中晚期平等青料沒有貨了,那隻能用回青料和石子青料摻和使用了(這時候窯工們也在全國尋找各種青花料來代替)。後來窯工們發現這樣摻起來用也蠻好看的,也就認同了。所以一直到明代晚期和清代早期都是使用這種方案來燒制青花瓷。

明晚期 回青料

明晚期 回青料+石子青料(回青料較多)

明晚期 回青料+石子青料(兩樣料配比均衡)

正因為青花料影響這整個制瓷業的發展,景德鎮的窯工在明晚就開始不停尋找既廉價又發色好的青花料來代替原有的價格高的品種。所以也就孕育而生出浙料、明珠料等。

浙料是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代的青花料,又叫浙青。國產的青花料中浙為最佳,色重濃艷,輕則淡雅。有「元子,紫料,天青」等品種,其中以元子為最好。明萬曆中期以後至清朝前期景德鎮官窯均用此料。

珠明料是產於雲南宜良、崇明、沾益、曲靖、富源等地,由鈷土礦料煅燒而成,燒成後成黑色,為不透明狀,清代多用此料。燒成後色調青翠明亮。

在這尋找青花料的期間,也因時代的發展,煅燒青料的技術提高,青花料的純度也自然提高,以至於青花發色青翠亮麗可人,為清代乃至於現代青花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清康熙 浙料

清康熙 過牆龍青花碗底殘片

清康熙青花料(此青花料估計是浙料添加了石子青料)

清雍正青花料

清乾隆青花料

清嘉慶青花料

從以上青花料發色特徵來看,每個時代的青花發色都有所不同,但又很接近。有些青花料使用時間跨度很大,所以作為鑒定,不能僅僅以青花發色來判斷。但有些青花料時代特徵還是比較明顯的。比如出現蘇麻離青料基本上就是成化中期以前到元代。平等青料出現,也就是嘉靖中晚期到明代空白期的130年之間,如遇到平等青料基本就能斷定是明代中期的產品,當然這裡必須要確定的是自己看到的青花料是平等青料,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現代仿品做的再好再像,原料沒有了,也就不是那個味道了。

明中期 纏枝花卉紋青花碗

現代仿 松竹梅紋青花碗

以上一真一假青花碗對比可以看出,老的青花碗使用的青花料是平等青料加石子青料,平等青料略多,所以發色藍中偏灰,發色沉穩,有少許結晶斑。而現代仿品,其製作確實工藝很接近明代形質,神也很像,包括土沁做的都很到位,然後青花料仔細看就和明代的青花料完全不一樣了。這個仿品是仿製純平等青料發色,但沒有平等青料發色雅緻清亮,發色偏藍紫色,不足於古料韻味。

明中期 松竹梅紋青花碗底圖案

現代仿 松竹梅紋青花碗底圖案

以上一真一假兩個青花松竹梅紋青花圖案。老的為平等青料加石子青料混合繪製,發色藍灰,因產品為當時批量生產,畫工隨手而作,隨機偶然性比較強,且繪製洒脫自如,不拘泥小節,這也正是明代民窯青花的一大特色。而仿品青花料雖粗略一看很像明代平等青料,但細細一品味,還是與古料相差的十萬八千里,且畫工也太過於拘謹,反而沒有體現出明代民窯青花的韻味出來。

明中期 松鶴紋青花碗底圖案

這個圖案是用石子青料繪製,青花發色偏黑灰,一個原因是使用石子青料含錳較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燒制溫度較低所造成。

明中期 照子

實際生活中,也有遇到像以上的照子一樣,先上釉然後在畫青花,燒出來的青花也是黑色的。所以我們看到的黑色的青花發色並不一定是石子青料。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斷定分析。

我國的制瓷歷史悠久,青花自元代以來到現在也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在這歷史的長河裡,孕育出各種璀璨的藝術珍品,青花的發色也是變化無窮,僅僅以上這篇文章幾片瓷片的青花樣品也只能說是管中窺豹而已,真正要識別青花的世界還是去走進生活,從實物中親身體會每一片古人留給我們的遺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永遇樂藝術 的精彩文章:

明代民窯青花碗欣賞

TAG:永遇樂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