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市值破萬億就該打板子嗎?
今日,貴州茅台股價盤中一度突破800元,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再度突破萬億元大關。按總市值計,茅台僅次於幾家大型銀行,位列全部A股第7位。
從去年初開始,伴隨著股價不斷上漲,茅台開始成為市場爭議的焦點,甚至一度成為新舊產業之爭中的一個標靶。有人認為,一家傳統的白酒企業受到市場如此熱烈追捧不符合發展資本市場的本來用意,在晶元輿情中,又有人把茅台的高股價與晶元短板掛鉤,似乎茅台應和外賣、共享單車一道為高端晶元受制於人負一定責任。看來,如何看待茅台的長牛走勢,關涉到資本市場功能的認識。
資本市場與實體企業的關係可粗略分成兩類:一類是被動反映型,一類是積極反饋型。茅台應屬第一類。2001年上市以來,茅台股價累計上漲了100多倍,推動股價上漲的根本原因是業績增長。從歷史上看,茅台股價有漲有跌,但始終反映著對它一兩個季度或一兩年業績的預期,很少看到概念「炒作」的痕迹,可以說,茅台投資者是最重視公司價值的一群人。茅台的價值來自其產品獨特性形成的深護城河,來自其高盈利率源源不斷創造的真金白銀,它的股價基本上只是被動反映公司變化,高股價對公司生產經營和刺激整個行業供給的反饋作用不大。
對於公司和行業易受股價直接影響的「反饋型」公司來說,二級市場高股價會刺激融資和再融資活動,推動行業擴張。在一些人眼裡,資本市場存在的意義就在於此。但通常情況是,建立在行業飄渺的遠景預期而非公司可預見盈利能力基礎上的股價,最終未給投資者帶來理想回報,而更多的是苦澀記憶。有人說,炒高科技概念雖然讓投資者大面積虧損,但至少推動了高科技行業發展,事實上並非如此。概念炒作釋放出的錯誤信號為偽創新提供的過度激勵,打擊了真正的創新者。所以,炒作各種高科技概念與推動高科技發展不能劃等號。
因此,「反饋型」公司與被動反映型公司,不存在絕對的孰優孰劣,被動反映型公司中跑出大牛股,給投資者豐厚回報的,是全球普遍現象。當然,茅台強大的盈利能力是特定文化和消費習慣的產物,該不該喝那麼多茅台是社會問題,只要它的股價波動是受基本面的牽引,就股市而言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把股市比作牧場,它既有茅台這種不需要反覆喂「草」且產奶量大的奶牛,也有前途不定需要大量投食的小牛犢。有的人認為小牛犢才是未來,這沒錯。如果小牛犢體質健康且估價合理,那它不僅給牧場帶來生機,而且也能給投資者以回報,但多幾個茅台,就相當於多幾頭成熟的奶牛,股民之福是確定性的——對這種不吃草或者吃草少產奶多的「神獸」,我們為何要排斥呢?
※香港這隻新股有多火?港元拆借利息被推高,券商「兜底」員工打新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