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陪娃寫數學吼掉半條命?那是因為你還不知道這個「保命」公式

陪娃寫數學吼掉半條命?那是因為你還不知道這個「保命」公式

作者 | 夏駿軼 編輯 | Myra

這是夏駿軼在【閱讀第一】分享的第1篇好文

陪孩子寫作業,大概是很多爸媽跳不出的坑,一開始耐心溫柔,然而孩子就是搞不懂,你的憤怒排山倒海,最後卻只能自暴自棄,結果孩子沒聽懂,自己還氣到爆炸......

這兩年,每到勞動節前後,微信公眾號上一定會走一波有關幼升小主題的熱點文章,孩子從進入幼兒園到進入小學學習,選擇哪一所小學,牽掛著家長的心。

當時間推進到十一月份左右——也就是幼兒園的孩子進入小學兩個月後,關於「吼娃」的熱度就開始進入新的高潮了。

其實,很多家庭進入小學以後,吼娃活動基本是天天如此,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吼娃指數也圍繞寒暑兩個假期做反覆波動。

製圖:夏駿軼

現在來看,吼娃也是有區別的,基本分為生活吼娃和學習吼娃,生活吼娃一般集中在幼兒園階段,目前有大量的雞湯文幫助我們調理情緒;而到學齡期,吼娃就轉移到了學習吼娃上,這個屬於重災區,一般雞湯是沒有用的,治標不治本,究其原因,我們在和孩子交流學科問題時,常常感覺雞同鴨講,說不清楚,情急之下難免吼一吼。

而在眾多吼娃的案例中,吼娃吼的最響的,堪稱吼娃中戰鬥機的,非數學莫屬。數學在各科中最抽象,也最「說」不清楚,道理講不清,吼娃就成了家長唯一的心靈寄託,吼前憤怒,吼中釋放,吼完空虛。

GIF

那麼話說回來,有什麼方法能夠讓我們既能輔導孩子數學,又保住家長的「性命」不被氣死呢?

別講道理,感知具體

讓我們想像一個情景:當你還沒有結婚生娃,還在談戀愛的甜蜜時光,一天晚上,你們漫步在人民廣場,卿卿我我,就在這時候,突然女朋友向你提出了一道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送命題:「你到底愛不愛我?」這時候你該怎麼回答?

回答一,乾脆利落:「愛!」

後果:當場死亡

原因:敷衍

回答二,企圖用反問來肯定:「一天問幾遍,你是不是傻?」

後果:當場死亡,然後復活後再死一次

原因:太強勢

回答三,正面肯定:「當然愛啊,不然幹嘛約你?」

後果:勉強存活,空血狀態

原因:不具體

OK,那麼怎樣才是正確的保命答案呢?

我們可以參考以下的回答:

「那年朋友婚禮上,我爬了窗戶,人群中一眼只看到了你,那時候的我,忽然感覺自己心裡有根弦,被撥動了,彼時彼刻,正如此時此刻,我決心,要一輩子呵護你。」

大家發現關鍵點在哪?有畫面感!畫面感的幾個要素,時間、地點、幹什麼,加起來才能形象的表達「我愛你」,才能讓聽者接受。

這其實說明一個問題,我們在理解抽象事物時,比如情感、概念、數學,都需要應用情景,也需要具體描述,而不是空泛的講道理。只有從具象到抽象,才能把抽象解釋清楚,戀愛如是,教孩子數學亦如是。所謂的具象,就是由我們的感知記憶,生活經驗組成的,愛情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數學也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我們知道,孩子學習寫作,生活積累閱讀積累缺一不可,在數學學習上,家長往往會忽略孩子的經驗積累,在給孩子講解習題的時候,更忘了幫助孩子喚醒他們的感知經驗。我們往往對孩子道理講的太多,具體探索太少,概念講的太多,玩的太少。事實上,數學理解更需要生活經驗,因為數學比語言更抽象。

有一類應用題如「一筐雞蛋連筐重30千克,一隻筐重2千克,買5筐雞蛋共重多少千克?」孩子往往由於缺乏經驗而不能理解題意,這是孩子閱讀能力差嗎?並不是,這本質上是孩子對生活的思考缺失。放雞蛋的筐有容納作用,同時自身也有重量,這是問題的核心。我們有沒有引導孩子去觀察理解菜場買大閘蟹為什麼要把綁蟹的草繩解下來稱重?買水產時為什麼會讓老闆把水倒掉一點稱重?

再比如講到行程問題,孩子有沒有體悟到啥叫速度,速度的快慢和時間長短有一定的關係?這種經驗從生活中來,但又高於生活,是對生活科學化的觀察和思考,不光是數學問題,同樣又是物理觀點。同樣的,如果孩子壓根就不知道交易是怎麼一回事,學習進價、售價和利潤一定非常困難。

其實小學階段的很多習題,都是數量關係在生活中的變式,孩子需要經驗積累,感知到不同場景中,不同屬性的數量表達方式,這些思考都是幫助孩子打通抽象世界和具象世界的橋樑。

缺乏感知具體和真實的世界,會讓孩子在學習數學時,無法形成自己的思考範式,只能靠刷題來應付學習,慢慢就形成了無法逾越的學習瓶頸,使得孩子喪失了深度思維能力。如果我們在和孩子交流數學問題時,不能帶領孩子從抽象中發現具體,又引導孩子回到抽象,那麼雞同鴨講是必然現象,獅吼功是最終結局。

抓住核心,演繹歸納

有些家長會說了:「你這麼講也不對,有的時候我們教孩子數學,具體的例子舉了一大堆,故事講到了天邊,但是孩子就是不明白如何解題,我不吼怎麼辦?」

讓我們看一道例題:3是( )的3倍。這道題是我根據前面「爺叔」視頻中爸爸和兒子的對話中推導出來的,我們用這道題進行一次模擬輔導對話,看看到底該如何和孩子講數學:

對話一:「看好,左邊!右邊!左邊大,確定好!3倍!爺叔!」

後果:當場死亡

原因:什麼左邊?什麼右邊?什麼3倍?誰是爺叔?你在說什麼?

對話二:「你看到括弧嗎?這裡要填一個數字,3是這個數的3倍,也就是說這個數的3倍是3,也就是說3裡面有幾個3?你明白了吧?」

後果:重症晚期,半死不活

原因:一個數學問題,三套語言表述系統,孩子陷入複雜語句的困惑

對話三:「你看到括弧嗎?這個括弧在「是」字的後面,所以以後這種題的做法就是前面的數字「3」除以後面「3倍」的3,3÷3=1,同樣的題目一樣做:6是( )的2倍,9是( )的3倍

後果:病情得到暫時控制,後期目測集中爆發併發症,比如遇到( )是1的3倍,又比如遇到6比( )大2倍

原因:陷入程序性解法(俗稱套路),沒有理解核心範式。

以上三種常見的家庭對話,其實對應了三種不同的輔導語言,情緒發泄型,語言邏輯型,套路教授型,各有「特點」,總而言之糾結在題目的文字表面。對孩子來說,如果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他們對文字表達抽象意義並不是很擅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義理解能力會有所提高,但同時數學本身的難度也在提高,所以結果就是,孩子會一直徘徊在數學思維的大門之外,模模糊糊似乎能夠理解,始終觸摸不到問題的核心。

簡而言之,孩子對通過語言理解數學思維的學習方式存在壁壘,所以他們只能通過感覺和猜測來解題,這導致了孩子數學學習的困難。

那怎麼辦呢?

一般來說,小學的數學學習從易到難分為:基礎知識、概念、應用、綜合。

基礎知識指的是能夠知道數學事實,模仿範式進行運算,簡單來說就是依葫蘆畫瓢,在這個層面上孩子學習基本沒有難度。有難度的在具體情境的應用,以及衍生提高的綜合應用。但是核心的重點則在第二個學習水平:數學知識的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水平決定了孩子真實、熟練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水平,是孩子從基礎知識的識記進入靈活應用的核心節點,在學習上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上面這一道例題:3是( )的3倍,就是一道典型概念性的習題,它的目的在於讓孩子理解數與數之間倍數關係。

所以正確講解題目的路徑應該是:明確核心概念——從概念模型開始演繹——演繹形式歸納到算式——和題目文本進行對應理解題型。可惜我們很多時候,是做顛倒了,從題目文本開始輔導,事倍功半,累死氣死。

輔導娃數學的「保命」公式

1.明確核心概念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參考範式。比如:3是( )的3倍這道題,如果從倍數概念出發,我一定會問一問孩子:「你說說看3倍是什麼意思?」這個是核心關鍵。如果有可能,再請孩子用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一下這個3倍的意義,舉例說明至少3個。我們通過這個環節,能搞明白孩子的理解現狀。

2.從概念模型開始演繹

家長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孩子擴充這個倍數概念的經驗庫。孩子由於年齡小,往往舉不出那麼多例子,而我們認識一個概念,與其關聯的場景越豐富理解才會越深入,所以這時家長作為成年人豐富的經驗就能派上用場。

前面提到的「講故事、舉例子、做遊戲」就都在這個階段體現出來了。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圍繞概念和孩子討論的越廣泛越豐富效果越好。

其實前面視頻中那位父愛如山崩地裂的父親,與其花時間和孩子講解題目本身,不如幫孩子理解核心概念的不同範式和情景,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理解。

那麼這種腦洞可以開多少呢?幾乎是無窮無盡的,但是有幾個原則要把握好。

第一:同類比較,我們無法說3公斤是1小時的3倍,但是可以說3個蘋果是1個香蕉的3倍,因為都是水果;

第二:類別多樣,倍數關係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如3頭大象是1頭大象的3倍,也可以說3條線是1條線的3倍;有能看見的也有不能看見的,比如3道閃電是1道閃電的3倍,3聲笑聲是1聲笑聲的3倍,這些都可以用「3是1的3倍」來表達。

第三:範式結構不要破壞,邏輯保持一致,講誰是誰的幾倍,就圍繞中心進行發散,不要發散到次級中心,比如說3頭大象是1頭大象的3倍,不要講著講著講大象去了。

第四:進行一些變式探索,比如6是2的3倍,6是3的2倍,都分別舉舉例子,確認孩子對核心概念理解透徹。

3.演繹形式歸納到算式

當我們帶領孩子圍繞核心概念把各種形式都演繹一遍以後,就要引導孩子回歸算式做法了,問問孩子,如果有一個倍數關係10是2的5倍,10不知道該怎麼做?2不知道該怎麼做?5不知道該怎麼做?請孩子自己寫一寫。

4.和題目文本進行對應理解題型

最後,我們才回到孩子不會做的那道題本身,讀一下題干,理解文字所代表的意思,這樣孩子能夠把文字語言和數學關係聯繫起來,下次遇到類似問題就能舉一反三了。

dvdf

最後我想說,方法雖然有很多,但有時候家長的精力、時間都有限,吼娃也在所難免,但是我們需要記住,兒童對數學的興趣,是建立在學科成功的喜悅之上的,依次類推,形成良性循環。有的時候,眼看走到死胡同了,就放一放歇一歇,家長孩子都調整好了,重頭再來,學習不在於一朝一夕,畢竟吼娃,對孩子和家長都無益處。

甚願,各家待到作業時,往來談笑無吼聲。科學輔娃,就是不吼。

今日互動

你在陪娃寫作業時,也會吼娃嗎?

歡迎在留言區與我們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第一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大雙語學習大坑:中英夾雜真的不是一種病!
汶川地震十年後,這些孩子的臉依舊揪動著我的心……

TAG:閱讀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