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沈尹默的楷書金針——讀《和青年朋友談書法》

沈尹默的楷書金針——讀《和青年朋友談書法》

在本文下方留言,獲得置頂的讀者,贈送本文推薦的「大家小書」一本;轉發文章並截圖發送後台的讀者,隨機贈送「大家小書」一本,趕快參與活動吧!

在近現代書法史上,沈尹默是一位旗幟性人物。在書法創作領域,他的真、行、草書深得「帖學」一系精髓,用筆精能深到,氣息溫雅醇正,幾令晉唐格調再現人間。在書法理論方面,他在「碑學」思想統治書壇的環境下,重新標舉二王一系"帖學",奠定了現代書法碑帖並重的基本格局。他所大力提倡的「五字執筆」「懸腕」「提按」等技法也已成為現代書法教育中的基礎法則。

在看到《和青年朋友談書法》一書時,我最感興趣的是沈尹默如何講授楷書學習之法。自魏晉以來,楷書一直是習書者的基礎功課。唐代楷書最盛,楷書名家有歐、虞、褚、薛、顏、柳等人,唐以後數百年間,只有趙孟頫一人能稱得上楷書宗匠。沈尹默在楷書方面用力頗深,成就亦高,被譽為「在趙孟頫以後,難得一睹」。此書雖然篇幅不長,但已較為系統地闡明了沈氏對楷書的深刻認識,其中一些觀點為古來論書者未曾道及者,堪稱度人金針,故不揣譾陋,特為拈出,以呈方正。

柳公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首先,沈尹默將以書聞名者分為「書家」和「善書者」,強調學習「書家」,而不可學習「善書者」。「書家」和「善書者」的區別在於是否精通筆法,前者有二王、歐、虞等人,後者有蘇軾、黃庭堅等人。沈尹默早年效仿父執仇淶之先生流利之字,被陳獨秀斥為「其俗在骨」。因此他對入門取法極為重視。他認為」書家「之字如精通六法的畫師的畫,可以作為學習的範本。」善書者「的字如文人畫,有風致可愛處,但不能學,只能參觀,以博其趣。蘇軾、黃庭堅天分過人,放任不羈亦極有天趣。而一般人沒有蘇黃的天分,以此入手則毫無成就可期。

其次,沈尹默認為初學者宜學體勢平正、筆畫勻長之碑。向來學書者愛學楷書大家最著名的碑刻,而忽略他們早年的不成熟之作。沈尹默認為如歐、虞等人的名碑都作於六十歲以後,」都是他們晚年極變化之妙的作品,往往長畫和短畫相間,長者不嫌有餘,短者不覺不足,這非具有極其老練的手腕是無法做到的,初學也是無從去領會的」。因此,他推薦初學者所學之碑為六朝和唐代體勢平正、筆畫勻長之碑。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此觀點不僅是為初學者開一方便法門,也是沈氏的楷書成功之道。沈氏學楷書主要取法褚遂良。歷來學褚者一般專註於褚氏晚年的成熟絢爛之作《雁塔聖教序》,而忽略其早年平易端正卻未形成自家風格的《伊闕佛龕碑》和《孟法師碑》。但《雁塔聖教序》已臻於完美,沒有再進一步變化的空間了,學此碑者如唐人薛稷、魏棲梧、清人王澍、趙世駿等皆為褚氏風格籠罩,不能自辟天地。

對此沈尹默是有清醒認識的,他認為學褚者最成功的是顏真卿,因為「他繼承了褚公,卻能發展成為一個新的局面」。因此他專學《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此二碑雖八法具備,用筆卻略失僵滯,結體也不夠勻稱舒展。沈尹默的楷書正是以此二碑為根基,修正其瑕疵不足,增加華美流暢的氣韻,因此能卓然自成。

褚遂良《伊闕佛龕碑》

複次,沈尹默重視以某一書家同時期的墨跡和碑刻對勘,從而領會運筆之法。學書者一般從碑刻入手,但碑刻是摹勒上石,已失其真;復經拓洗損毀,多有模糊漫漶之處。學者若依此仿效,不僅難以領悟筆法,且易得描畫之病。故而米芾、董其昌等人都從真跡處領悟筆法,啟功先生亦云「半生師筆不師刀」。

較之前人,沈尹默對此學習方法探究得更為嚴謹。須知一位書家往往有幾個風格時期,不同時期的筆法也多有不同。沈氏學習《伊闕佛龕碑》,取褚氏同一時期的作品《大字陰符經》對勘,便明白了《伊闕》用筆之理。

柳公權存世楷書真跡僅《送梨帖》後小字跋語數行,沈尹默也由此墨跡領會柳氏用筆之法,並用此筆法去臨柳氏同時期的碑刻《李晟碑》。沈氏此法雖略有刻板,但無疑為初學者指出了一條捷徑,即使是學書已有小成,也可以此法自行檢驗校正。

王獻之《送梨帖》

沈尹默說:「我是一個獨學而無師友指導幫助的人,因此,不免要走無數彎路;但也有一點好處,成見要比別人少一些。」此言非虛,在《和青年朋友談書法》一書中,他對若干書法基礎觀念都有新的系統性的思考,沒有盲從和輕信。他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也有力地證明了其觀念之正確。正如郭紹虞所說:」假如說書法史小技,他是從小技發展到大成的。「這本小冊子中還附錄了沈尹默的墨跡四種,其中最讓人驚喜的是完整版的《臨伊闕佛龕碑》。此帖早年曾有刊行,早已絕版多年,從此帖中能夠領會沈氏對褚遂良筆法的深刻理解。良言如連珠,佳書如合璧,可謂二美齊聚,相得益彰。

沈尹默《臨伊闕佛龕碑

圖片選自網路 侵刪

書名:和青年朋友談書法

作者:沈尹默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小書 的精彩文章:

葛曉音:古詩中的江南春日

TAG:大家小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