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笨鳥先飛,華為和榮耀雙品牌戰略漸入佳境

笨鳥先飛,華為和榮耀雙品牌戰略漸入佳境

關注BigCompany資訊

從小到大,在這裡讀懂公司。

BC資訊 :北京35攝氏度的高溫天並沒有擋住粉絲的熱情。6月6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所說的「很嚇人的技術」在「花粉」的歡呼聲中正式亮相。這款由孫楊代言的榮耀Play手機率先搭載了華為「革命性的圖形處理加速技術GPU Turbo」,該技術在手機系統底層對傳統的圖形處理框架進行了重構,實現了軟硬體協同,「解決了長期困擾安卓的問題」,讓手機速度在「天上飛」。余承東在現場表示,憑藉華為與榮耀的雙品牌戰略,今年華為加榮耀產品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肯定會超過30%」,「未來有望達到40%」。

余承東發布很嚇人的技術

榮耀先飲「頭啖湯」

當日,榮耀在北京正式發布了榮耀Play手機。榮耀總裁趙明稱,該手機率先採用的GPU Turbo技術可令手機圖形處理效率最高提升60%,同時將SoC(System on Chip)能耗最高降低30%。除了「很嚇人的技術」,這款主打遊戲體驗的「酷玩」手機配備了3750mAh電池,6.3英寸的全面屏和前後1600萬像素的攝像頭,並採用了EMUI8.2系統,售價1999元起。

榮耀總裁趙明公布價格

自2015年榮耀品牌獨立後,榮耀產品一直扮演著創新、求變的角色。很多華為的先進技術都會首先應用到榮耀產品上,包括此次GPU Turbo在榮耀Play手機上首發。

回顧榮耀產品歷史,不難發現,從榮耀6 Plus的雙攝,榮耀V8的VR,到榮耀8的魅海藍和榮耀Magic首款人工智慧手機,再到榮耀9和榮耀10的獨特外觀工藝,榮耀在華為終端體系中一直是新技術採用方面的先行者。

這種節奏的背後有何考慮?從行業的角度來看,這是華為與榮耀雙品牌攜手共進的一貫節奏。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華為一直在手機產品線上進行雙品牌運營。華為品牌定位於中高端市場,而提倡「笨鳥精神」的榮耀則是面向年輕人的科技潮品。目前華為品牌分為Mate系列和P系列,已經擁有商務和時尚的雙重口碑效應。而榮耀品牌分為榮耀系列和榮耀V系列,一個主打流行時尚,一個主打極致性能。從產品來看,華為強調設計的調性和品質感;榮耀則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從市場和消費者方面來看,華為品牌和榮耀品牌的產品在價格上會有交叉,有競爭,但更多是互補。

眾多粉絲冒著酷暑參加發布會

雙品牌運營效果如何?銷售數據最有說服力。當日,一襲灰藍色西裝亮相的余承東在講到銷量數據時難掩笑容:在榮耀手機品牌的助力下,華為和榮耀雙品牌的手機銷量7年間實現了51倍的快速增長,2017年出貨量達到1.53億台,據GFK數據,目前市場份額已穩居全球第三、接近第二位置。從品牌層面來看,IPSOS 2017年品牌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華為與榮耀在中國用戶滿意度穩居第一。

作為一個面向年輕人的品牌,榮耀手機的消費人群更多是互聯網原住民,年齡大約在18-34歲。這個年齡段的消費者一方面容易接受最新的技術,是勇於嘗鮮者;另一方面也是潮流的領先者,追求個性。此次華為將GPU Turbo技術率先應用於榮耀顯然也符合榮耀產品的特點,滿足了年輕人的消費需求。綜合來看,榮耀在新技術的採用上一路領先跟消費人群直接相關,同時也契合差異化的品牌定位。

在外界看來,榮耀產品是華為產品的試驗田,經過榮耀的先行先試,華為產品將新技術加以沉澱成熟,再推廣應用。這種「兄弟」般的組合關係已經成為華為終端的業務慣性。正是這種「兄弟」組合,促成了華為終端業務今日的成就和地位。

左右互搏?田忌賽馬!

華為與榮耀雙品牌定位最開始是一種防守策略。2010年成立的小米手機藉助電子商務的發展開創了互聯網手機的新戰場。彼時,華為終端還在推動「機海戰術」,一年推出五六十款手機產品,線下渠道和運營商渠道仍然佔主導。面對機遇和挑戰,定位為「互聯網手機」的榮耀品牌於2013年正式誕生,開啟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新篇章。

回顧當時的手機市場,「中華酷聯」仍然強大,但360、魅族、努比亞等眾多新玩家也已紛紛入場,包括後來崛起的OPPO和VIVO。「笨鳥先飛」的榮耀手機幫助華為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開闢了電商新渠道,也開啟了華為和榮耀雙品牌戰略。

五年光陰彈指而過,當初採用雙品牌戰略的廠商不止華為一家,但「城頭變幻大王旗」,時至今日,只有華為走得最遠。在雙品牌戰略之初,不乏行業人士稱之為「左右互搏」,而回頭再看,這種戰略更像是「田忌賽馬」,只是,真正高明的掌舵者並不多。

華為的成功很難複製

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分析華為與榮耀的樣本可見,持續的研發投入是華為和榮耀雙品牌戰略成功的基礎。據歐盟委員會的統計,2017年,華為全球研發投入104億歐元,占銷售收入的14.9%,位居全球品牌第六名,高於第七名蘋果的95億歐元。2017年,華為向歐盟申請專利2398項;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74,307件。數據顯示,華為近十年研發投入不少於每年銷售收入的10%,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超3,940億人民幣。華為擁有14個研發中心、36個聯合創新中心,創新研發方面的高投入保證了華為和榮耀在技術方面的一路領先,而許多手機品牌僅此一項就無法比擬。

華為在研發上保持高投入

回顧過去的5年,除了有些廠商明顯在產品或渠道上掉隊,操盤雙品牌的戰略顯然也需要企業長袖善舞。企業內部需要有扁平化的組織形式、完整的團隊架構和科學的管理方式,也需要超強的執行力和良性的競爭機制。在市場競爭上如何做到雙品牌的「和而不同」,更是對企業巨大的考驗。不得不說的是,華為的企業文化促成了華為和榮耀雙品牌的良性競合關係。「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再輔以科學的管理,合理的激勵機制,華為和榮耀兩個團隊才能協同作戰,攻城略地。

企業競爭的根本在於用戶,余承東當日稱,華為與榮耀品牌的消費者服務滿意度連續四年居首。華為在用戶體驗和用戶服務上的用心為自己贏得了今天的地位。從榮耀發布的系列產品來看,長續航、超強信號、穩定品質等主打賣點俘獲了不少消費者,而曾經被冠以「理工男」印象的榮耀手機正逐漸憑藉其時尚外觀和潮流元素獲得更多人喜愛。「顏值」提升的背後是華為在設計上的不斷投入產生的結果。華為在巴黎、倫敦、米蘭設立了美學研究所,以緊跟國際時尚潮流的審美體驗,滿足用戶對美的追求。榮耀的極光藍、海鷗灰等潮流色彩都廣受歡迎。

消費電子市場從來都是「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而華為和榮耀的雙品牌戰略經過了市場競爭的淬鍊已經殺出重圍,磨合之後漸入佳境。從整個通信市場來看,隨著萬物互聯5G時代的到來,華為和榮耀肩負的恐怕不僅僅是消費者業務的重任,還將成為企業增長與創新的新動能。

BC資訊(bigcompany.cn)

從小到大,在這裡讀懂公司。

文章可見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家號、企鵝號、搜狐新聞、網易新聞、UC頭條、微博、知乎等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C職生活 的精彩文章:

TAG:BC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