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里,孫權為什麼最後性情大變成為了昏君?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外跟劉備統一戰線,一起對抗曹操,有時候也會向曹操低頭,敲打一下劉備。不管是他做的哪一個選擇,都是為了能給東吳一個好的外部環境還有現實的利益。在內,孫權所做的事情那就更多了,不但要安撫好孫策留下來的那些政治班底,還得拉攏好江東的本土勢力,好讓自己的政權能夠穩定,也好牽制一下孫策留下來的政治班底。還要把自己的嫡系團隊給建立起來。
孫權最讓人感到驕傲的就是巧妙的把荊州給拿了下來,還把關羽給殺掉了,在夷陵這場仗裡面把劉備給打敗了。這讓孫權一下子就走上了人生的一個頂峰,一下子有了無限的風光。孫權到了晚年的時候,讓人爭論的最多的就是「二宮之爭」。板板正正的重用太子一個人不就行了嗎?結果他非得再寵信一個魯王,把權力分給他們,結果這倆人有了各自的黨羽,互相爭執,鬧出了很多的矛盾。
這樣一來,一堆忠心耿耿的大臣就受到了很多本來不該有的災難,可憐的陸遜就這樣被活活的氣死了。最後孫權愣是把太子孫和還有魯王孫霸都給廢了,立了一個小不點孫亮。
歷史上說,孫權這個人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挺謙虛還有低調的,也有一定的作為,結果當上了皇帝以後,尤其是到了晚年的時候,就變的越來越聽不進去別人的話了,太相信自己了,還寵信了一個不好的人,各個大臣的意見全都聽不進去。
隨著他的權力慢慢的變大,他對自己的大臣們也都開始了猜忌還有防範。他規定,只要是守在吳國邊境的將領,他們的妻子還有兒女都要留在都城裡面當做人質,要是那些將領一旦背叛了他或者是逃走了,就馬上把人質給殺死,甚至把他們的三族全都殺掉。
他還養了一堆叫做「校事」「察戰」的官,讓他們專門監視朝堂上的大臣,還默許他們放肆的栽贓還有陷害別人,一旦有什麼不對的事情就大開殺戒。他最重用並且寵信的一個人叫做呂壹,這個人最會編造罪名,栽贓還有迫害給朝堂上的大臣們,這讓整個朝廷上下的官員們都非常的害怕,所以放棄官職背叛逃跑的事情也經常發生。
這一切全都是因為他寵信了不該寵信的人,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孫權性情大變成為了一個昏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