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的一位俠義詩人,有心報國,卻只能和杜甫一樣提起筆杆子

安史之亂的一位俠義詩人,有心報國,卻只能和杜甫一樣提起筆杆子

唐朝安史之亂時,有一位俠義詩人,名氣比肩不了李白杜甫,但是他同情勞苦人民,為後世留下了不少佳作!此人便是戎顯。

戎顯憑著自己的才華,想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取得一官半職,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大約在天寶十四載(755年),他十六歲。那年,便由家鄉赴京師長安(今陝西西安市),參加科舉應試,而他的仕途和當時許多文壇才子一樣,並不一帆風順,結果卻名落孫山,這對他是一個沉重打擊,從此決定不再參加應試。「舉進士不第」後,他認為顏真卿的書法很有名氣,因不依附權貴楊國忠,由侍御史、武部員外郎被貶為平原郡(今山東陵縣)太守,但他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把平原郡治理得不錯,而自己也好書法,志趣相投,遂投到他的門下,做一名幕僚。

天寶年間,由於唐玄宗寵愛楊貴妃,沉醉於酒色之中,先後任用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為相,把朝政搞得更加腐敗;又寵信邊將安祿山,對他的反叛行為遷就姑息,養虎為患,終於導致了安史之亂戎昱剛到平原不久,平盧(今遼寧朝陽市)、范陽(今北京市西南)、河東(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晉源鎮)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便在范陽糾集十五萬軍隊,號稱二十萬,以討伐楊國忠的名義,於當年十一月發動叛亂。「漁陽(今河北薊縣)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當唐玄宗在華清宮聽到安祿山反叛的消息,朝中官員無不大驚失色,急忙組織軍隊進行抵抗。

由於天下昇平日久,桴鼓不鳴,武備廢弛,地方文武官員聽說叛軍打來,毫無應變準備,逃的逃,降的降,叛軍很快佔領黃河以北大部地區。只有顏真卿領導的平原郡,因事先得知安祿山要反叛,就加固城牆、招兵買馬,事先做好防備,才未被叛軍攻陷,戎顯這時也參加了抗擊叛軍的活動。不久叛軍便渡過黃河,佔領滎陽,攻克洛陽;次年又陷潼關,攻長安: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屬寧夏)即位,是為肅宗,肅宗藉助回紇之兵,於寶應元年(762年)冬,再次收復東都洛陽後,在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統帥下,會合河東等地兵馬,渡河北上,追擊史朝義殘軍。第二年正月,史朝義逃至范陽,走投無路,自縊身死。歷時八年的安史之亂,終於平定。

在安史之亂的八年中,戎昱先參加了抗擊叛軍的活動,到了年底,由於平原郡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顏真卿才放棄郡城,渡河南走,戎昱仍是其幕僚,「歷江淮、荊襄」一帶,到至德二年(757年)四月,顏真卿到鳳翔(今屬陝西)朝見肅宗時,戎昱才留在家鄉。上元年間(760-761年),長安為官軍收復後,戎昱曾以喜悅的心情,到長安遊歷,還見到了肅宗皇后張良娣的弟弟駙馬都尉張清,寶應元年四月,肅宗死,由於宦官干預朝政,程元振等擁立代宗李豫為帝,殺死張皇后,張清被貶為硤州(治今湖北宜昌市)司馬,不久,戎顯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荊南。

安史之亂給黃河流域造成了極大破壞,兵連禍結,人民死於非命,繁榮的中原大地,經叛軍蹂躪,已千里無炊煙了。而唐軍和回紇之兵在平叛過程中,也同樣表現了他們的野蠻性和破壞性。肅宗曾和回紇之兵約定:「克城之日,土地土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因此,「回紇入東京,肆行殺略,死者萬計,火累月不滅。朔方、神策軍亦以東京、鄭、汴、汝州皆為賊境,所過虜掠,三月乃已比屋盪盡,士民皆衣紙。回紇悉置所掠寶貨於河陽,留其將安恪守之。」中原人民所受的災難更加深重。

安史之亂剛一平定,年輕詩人戎昱,以一個俠士心腸,懷著對人民的同情,對大好河山遭受破壞的沉痛心情,立即從家鄉出發,沿著當年顏真卿撤退的路線,經江淮北上,渡過黃河,來到自己曾經戰鬥過的平原郡,緬懷當年同顏真卿的友誼之情,然後從平原出發西行,經滑州(治今河南滑縣東)洛陽,循著當年大詩人杜甫所寫的名篇「三吏」、「三別」所走的那條道路西行,經過華陰、渭南等地,到寶應二年春,與華陰尉王季友相會,兩人以《苦哉行》為題,把他在途中所見到的人民痛苦和山河破碎的慘狀,用詩歌的形式如實地記錄了下來。

有一天,戎昱在途中遇見一位蓬頭垢面的女子,見她哭哭泣泣,十分悲傷,戎昱的俠義同情之心,便油然而生,忙走上前去,問起她的家世,那女子便述說起自己在這次戰爭中的遭遇,她說:

妾家清河邊,七葉(世)承貂蟬

身為最小女,偏得渾家憐

親戚不相識,幽閨十五年

有時最遠出,只到中門前

前年狂胡來,懼死翻生全

今秋官軍至,豈意遭戈鋌

匈奴為先鋒,長鼻黃髮舉

彎弓獵生人,百年牛羊羶

脫身落虎口,不及歸黃泉

苦哉難重陳,暗哭蒼蒼天

戎顯作為一位俠義詩人,聽了那位女子的血淚控訴後,滿腔熱血沸騰,真想拿起刀來,將蹂躪她的人一刀刺死,無奈自己手無束雞之力,只好用詩敏的形式,藝術的手法,將那位美如貂蟬的深國少女,在這次叛亂戰爭中,先遭受叛軍蹂躪,全家人都遭到殺害,她自己卻孤獨地活了下來。後來回紇兵和官軍來了,她又落入「長鼻黃髮」人回紇兵的虎口,倍遭迫害,還不如死了免遭受辱好呢。說到這裡,那位女子再也陳述不下去了,這苦難一時於是訴說不完的戎昱路過洛陽,見到一位名家少女,和那位「妾家清河邊」的少女,有著同樣苦難的遭遇,她「家住洛陽里」,當「官軍收洛陽」之時,她的丈夫和兄弟都被官軍殺死,她也被回紇兵搶走,「上馬隨匈奴,數秋黃塵里」,她雖然「生為名家女」,但這時也只好「死作塞垣鬼」了。她以為再也「鄉國無還期」了,誰知道後來竟逃回洛陽,看到家破人亡的慘狀,也只能「天津(橋名,在洛陽城內)哭流水」了。作者寫到這裡,彷彿看到了那位名家少女當年被回紇兵掠走的慘景,他那顫抖的手再也寫不下去了。

當戎昱走到華陰縣,就住在王季友家裡。他所經之處,看到的是一片荒涼、滿目瘡痍的景象,而野鼠卻成群結隊,成為當時的一大災害。「彼鼠侵我廚,縱狸授粱肉。鼠雖為君卻,狸食自須足。」而昏庸的肅宗卻想借回紇之兵,「冀雪大國恥,」而帶來的「翻是大國辱」;他們每攻佔一座城池,都要「羶腥逼綺羅,磚瓦雜珠玉。」戎昱每到一地,都懷著沉痛的心情,「登樓非騁望,目笑心是哭」。他看到人民遭受苦難,祖國山河破碎,一腔愛國熱血湧向心頭,自己也要心碎欲裂了。國家遭受這樣的奇恥大辱,為什麼朝廷還要「至今奏胡曲」呢?他又感到有些迷惘不解了。

戎顯的《苦哉行》五首詩,在藝術造詣上雖然比杜甫的「三吏」三別」要差些,但他卻觸及了朝廷的昏庸無能,向回紇借兵來平定安史之亂,結果使人民遭受雙重災難。他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關心人民的疾苦,這樣的年輕詩人,在當時確屬鳳毛麟角。

戎昱的這次遊歷,給他增加了無限惆悵心情。後來他在《八月十五日)這首詩中,回憶當年安史之亂的情形說:「年少逢胡亂,時平似夢中。」好像自己在少年時期做了一場噩夢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蒙古人的髮型真像影視劇中這麼殺馬特嗎?古代游牧民族的髮型究竟長啥樣?
唐朝安史之亂,回紇出兵幫唐朝擊敗叛軍,唐代宗居然這樣回報回紇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