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對中華民族的五大貢獻,有幾個至今我們還在受益

元朝對中華民族的五大貢獻,有幾個至今我們還在受益

唐宋元明清,蒙古族建立的元帝國,雖然一百年不到,又是以相對落後民族征服相對先進的民族,但是他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貢獻一點也不遜於其他朝代,今天就和各位分享一下,我整理出來的元朝對於中華民族的五大貢獻。

一、行省制度及村社制度的建立

行省的全稱是行台尚書省,即尚行省的派出機構,早在南北朝時期,行省作為一種臨時性質的派出機構就存在,遼金宋時期,金國也繼承了這一制度。蒙古在逐鹿中原的時候,為了安撫那些投降過來的金宋將領,行省也被授予於他們。

忽必烈建元以後,為了穩定社會秩序,在全國設置了十路宣撫司,宣撫司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權力相當的大,既有行政權力,也有經濟權力如能夠對地方徵稅,還有軍事權力。因為宣撫司的長官一般兼中書省的宰執,「行某處中書省事」,即在所在地方代行中書省的權力。不過這一時期的宣撫司,還是像前朝一樣,只是臨時性的派出機構。

行中書省有中書省宰執,行中書省丞相、平章政事、左丞、右丞、參知政事。後來忽必烈對行政機構進行改革,廢除了行中書省兼任的中書省宰執,並把行省的派出性質固定下來,不久又覺得行省的權力過大,所以不再設置丞相。至今,省作為地方的最高權力機構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現在。

除了行省以外,村社制度也是元朝的一大貢獻,在元以前,中國最低的行政機構,農村是鄉里,城鎮是隅坊,遼金宋時期,因為常年發生戰亂,很多男子被徵調到了戰場,然後就回不來了,農村裡能夠留下來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殘,一家一戶很難完成耕作,為了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鄰近的幾家合作起來,組成一種叫「鋤社」的臨時組織,農忙時節,社員之間集中到某一家幫忙耕種,主家只需要提供飲食就行,幫完一家再幫下一家,一直到所有社員的田地全部耕作完。我們小時候也這樣,不過是親戚之間。

這種」鋤社「就是最早的村社原形,忽必烈覺得這種方式很不錯,既解決了勞動力的問題,還能起到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所以在全國推廣。忽必烈命老百姓以五十人為一社,每社設社長一名,社長跟鄉里三老一樣,由德高望重之人擔任,社長本人差役免除,但要負責規勸農桑,統計戶口等雜活,成為里正的下屬。村社裡設社學,義倉,社員之間要互幫互助。村社制也廷續至今。

在行省和村社之間有路(直隸州、直隸府)、州(府)、縣、里正四級,在明清,把路一級去掉,省的面積減少,但基本結構得以維持,現今的也是省(直轄市,特別行政區)、地級市(省轄縣)、縣(縣級市,市轄區)三級。

二:重修北京城

蒙古帝國的都城很多,成吉思汗的時候,因為整個帝國都是以游牧和征戰為主,沒有固定的都城,窩闊台接位以後,覺得應該有個地方來處理政務,所以在今天的外蒙古建新城和林,作為帝國的都城。忽必烈被蒙哥任命管理南方事務以後,在幕府臣僚的建議下,在內蒙古建了一座叫開平的新城,忽必烈在此稱帝建元,後來開平成了元帝國的上都。

忽必烈統一整個中國以後,覺得應該有一座象徵他身份的宮廷,他本來打算建在開平的,畢竟這是他稱帝的地方,但考慮建到在開平建都有兩個壞處,一是開平在游牧區域,容易讓南方的百姓覺得那是入侵他們的地方,從而覺得元朝是侵略者,忽必烈要安穩的做皇帝,給老百姓這種形象肯定不行;另一方面,上都是忽必烈稱帝的地方,忽必烈不想讓蒙古族丟掉游牧狩獵的能力,留著他,可以用來訓練子侄。

最終忽必烈決定建一座新城,並把地址定在了原金國的中都(改名為大都),在建造的過程中,忽必烈調用了底下各民族的能工巧匠,歷時十八年,於1285年完成。

元是第一個把北京作為都城的大一統朝代,此後除了明朱元璋、朱允文短時間把都城放在南京外,元、明、清、民國和當代的都城都在北京。

三:加強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成吉思汗和他的黃金家族建立的元帝國,橫跨亞歐大陸,幾乎佔領了當時所有先進文明地區,蒙哥死後,雖然蒙古帝國僅僅維持表面上的統一,甚至彼此之間還互有征戰,交流卻是暢通無阻,特別是欽察汗國、伊利汗國和元帝國之間,欽察汗國在當時就是東西方文化、商業交流的中轉站,元帝國的商品都是通過欽察汗國運到歐洲的,歐洲的也一樣。

伊利汗國是忽必烈二哥旭烈兀建立的,而且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汗位時,堅定的站在了忽必烈這邊,終忽必烈一生,伊利汗國始終以元朝為宗。他的行政機構和國內實施的政策,基本上就是元朝的翻版。兩國之間交往相當頻繁,甚至於連官吏都可以互換,伯顏就是伊利汗國派過來的使臣,忽必烈看他表現不凡,就把他留了下來任丞相,宋朝就是他滅的。忽必烈滅宋的時候,伊利汗國還派遣了不少回回炮手過來,回回炮技術也就是此時傳入中國的。同時傳入中國的還有醫藥學,天文學等。伊利汗國也從中國這裡學到了很多醫藥學知識,他還是除中國外世界上第一個發行紙幣的國家。

四:編《授時歷》

元朝以前使用的是金國的《重修大明曆》,但是此曆法錯誤很多,忽必烈在大臣的建議下,決定重修曆法,《授時歷》借鑒了伊利汗國的《瀝年曆》,再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制訂完成的。這部曆法跟現在我們所用的陽曆一年僅差26秒,在當時是最先進的曆法。明、清基本延用此歷。

五:基本固定了中國的疆域

這個不用說了,元及以後,整個中國的疆域基本固定,後面的明清,都只是在此基礎上稍有增減,不過丟失得多,收回來的少。

元朝作為第一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皇朝,雖然很多方面不盡如人意,但是卻也在不少方面開創了先河,還大大的促進東西方的交流,因為蒙古帝國疆域巨大,他就成了多民族各種知識聚集的海洋,這是中國歷史甚至世界歷史上其他國家和朝代所沒有的。(註:圖片來源於網路,內容為史路雨絲原創,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忽必烈 的精彩文章:

忽必烈東征日本因何而失敗?可不僅僅因為神風
給你講一個不一樣的賈似道

TAG:忽必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