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漢帝國不僅「雖遠必誅」,還「雖遠必銖」

漢帝國不僅「雖遠必誅」,還「雖遠必銖」

【文/觀察者網風聞】

昨天,觀察者網高滾滾「水」了一篇考古文,引起了網友們熱烈的討論。

新聞說韓國最近從一處王陵中出土了3把銅戈,上面裝飾有26枚中國古代的五銖錢。

韓國聖林文化財研究院院長朴光列說,韓國古墓里一次最多出土3個五銖錢,這次卻一次出土了26枚,可見墓主很可能是三韓時代的最高首領。

看來25枚五銖錢作為「外幣」,在三韓時代也很有可能是「巨資」了,否則不會創下墓葬發掘記錄,而且被認為是「最高首領」。

五銖錢可不得了,不但是解開兩漢,也是西漢到中古隋唐時代經濟史的一把鑰匙,被貨幣史家稱為中國史上「最成功貨幣」的五銖錢,歷時有七百餘年。

有關五銖錢演變的歷史(形狀大小什麼的),完全可以單獨再寫一篇探討。

不過本文主要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論述一下,漢武帝和他之後的西漢,發行了多少五銖錢?

第二部分主要想考證一下,韓國這個「最高首領」,拿著這26個五銖錢,生活在西漢的漢昭帝或者漢元帝時期,他能買多少東西?

發行量

西漢帝國,從五銖錢的鑄造和發行上看,你不得不說是相當牛逼的。

《漢書·食貨制》有這麼一句記載,歷來被史學家們所討論:

自孝武元狩五年,三官初鑄五銖錢,至平帝元始中,成錢二百八十億萬餘雲……

也就是說從漢武帝到漢平帝,期間一共發行了二百八十億萬多枚五銖錢。不少學者認為這裡的「億萬」中的萬其實是衍文,這個數字就是280億,有的學者認為這裡的億萬相當於10萬,數字應該是2800億,基本就這兩個主要觀點。

標準的西漢五銖錢

支持280億的學者認為內,2800億太不可思議了,武帝到平帝,110年發了這麼多,相當於每年要發25億枚五銖錢左右!這可能嗎?

如果這則史料讓胡適之老師讀到,他肯定會說280億也是瞎編的,僅從鑄造工藝和銅鐵礦的產量分析,屬於漢朝人偽造的,要被打入「偽史」另冊。

另外,大批學者支持280億發行量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從武帝到西漢滅亡的王莽新朝,2800億意味著漢末人均收入有4500現金,這是不可能的。

比如漢元帝時代的貢禹有田130畝的才算中人之家,也是「家錙不滿萬錢,」普通老百姓一平均,怎麼會有4500錢現金呢?再說了,漢朝是典型的傳統小農經濟啊,中小地主為主,自耕農哪用得著這麼多現金?

筆者在這裡一點一點掰扯掰扯,到底這110年發行五銖錢的數量是280億還是2800億。

很多學者的毛病在於一開始從一個不太牢靠的假設往下推,推的越遠錯誤就越大。

比如他們假定西漢的商品經濟發達程度不如戰國時代。

《管子·國蓄篇》有這麼一句話:

人君鑄錢立幣……人有若干佰仟之數,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

管子生活在齊國,齊國乃是七國中最富裕的國家,筆者在《齊長城修建之謎》一文中,已經談起過,由於齊國人太富,導致齊國人有普遍怯戰的毛病(商品經濟發達的地方的人都不喜歡打架,這是世界通理)。

管子說,當時齊國人手裡每人存有數千貨幣都還不夠用,那麼,西漢時人均存款在四五千其實也是正常的——因為西漢的商品經濟發達程度比起春秋戰國只高不低。

為何?因為西漢有一個統一的全國市場,用平準均輸調整物價和標準化稅率,這是七國時代割據稱雄,貨物流通極為不便,處處關卡設有「關稅」所不能比的(七國之間的關稅問題連孟子都氣的跳腳罵娘了)。

海昏候墓里200多萬枚五銖錢

漢朝的長安城「凡四里為一市」,九市就是三十六里,要知道居民區才160里,商業區就佔到整個生活區的22.5%,每縣都有9個以上的集市,放眼全世界,這個都是很讓人震驚的。還有:

率亦歲萬息二千,百萬之家則二十萬,子貸金錢千貫,節駔儈,貪賈三之,廉賈五之,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佗雜業不中什二,則非吾財也。

上面這句話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喜歡經濟史的讀者能發現什麼?答案是西漢已經有了平均利潤率。這個東西只有在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社會才可能出現。它左右農、工、商和高利貸的資本流向。談到農業,必然要談到糧食,談到糧食,就要談糧價。

當時的財政大臣桑弘羊每天拿著小本去超市調研,記錄糧價,一防穀賤傷農,二防谷貴傷民。隋唐粉絲群經常會說大唐的商品經濟也是可以的。但唐朝最後搞兩稅法,說明大家手裡都是沒有貨幣的,是實物化的,所以不存在什麼糧價的問題了。

還有一點,高利貸的利息率隨著商品經濟的發達程度成反比,程度越高,利息率就越低,而且會低於平均利潤率,完全的自然經濟也就沒有平均利潤率,這是世界經濟史的通行法則。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歐洲中世紀的高利貸利率遠高於羅馬帝國時代;相應的,西漢的借貸利率相比隋唐和宋明都要低的多。

說西漢110年發行280億而不是2800億的,可能遠遠低估了中國古人的存款癖好。把《漢書》和《史記》的各種名人紀傳和經濟學專章拿起來一讀就知道,「富人藏錢滿室,猶無滿足」,漢武帝時期就出現「賈不止千萬,安可比人樂」的現象。

近代出土過漢印,上面刻著「巨八千萬」(一億八千萬),高級官僚貴族手裡的錢成噸是很正常的,比如杜周「家資累數巨萬」,董賢家產「四十三萬萬」(不是那個同性戀董賢,是《酷吏列傳》里的那個),也就是有43個億!再加上地方官庫,遍地走的西漢巨富,如果貨幣發行量只有280億,還有多少剩下來用來貨幣流通?

西漢產業交通圖

別忘了,漢武帝幾次對匈奴用兵,錢糧耗費都是天文數字,最後不得不發國庫券向全國人民借錢,各種水災旱災的賑災款,一年發25億的五銖錢,恐怕不夠用。

我們再退一步講,110年發了280億,這些年國庫庫存總額,查閱史料總額為200億左右,剩下的80億夠全國人民流通貨幣用嗎?算下來每戶人家才1700左右的五銖錢(除以西漢的總戶數),夠嗎?西漢人交稅也是用貨幣的啊!稅收貨幣化是西漢的特色。

算賦+口賦(這倆是人頭稅)+更賦(兵役稅)每年多少錢?不算人頭稅,一個更賦就要2000,各類稅摺合成貨幣,每人每年繳納稅款為3700元。

當然還有人說了,髮型數量如此巨大的貨幣,你有這麼多的原材料嗎?銅、鐵夠用鑄造錢幣的嗎?

漢武帝時期的標準五銖錢是每一個重量是3.6克,一年20多個億,那需要銅八千噸左右,很多學者說這不可能啊。真的不可能嗎?

西漢時期是我國鑄幣業的最高峰,這是史學界公認的。在鑄幣業不怎麼比西漢高的清朝,雲南一個省的銅產量恰好就是8000噸,這些銅需要「不耕而食者十萬餘人」一起鍛造的。漢朝為了采銅,也達到了「一歲十萬人不耕」的規模(漢元帝時期)。而且漢武帝想盡各種辦法廣收舊銅:「諸郡國前所鑄錢,皆廢銷之,輸入其銅三官。」私藏銅的也是要受刑罰的。而且秦漢距離東周西周的青銅文化不遠,冶銅業的技術不可低估。

綜上所述,顯然2800億比280億更能有說服力,不能隨意說古人記載的某個字是衍文。

(順便插一句,復旦大學史地所的葛劍雄老師讀到《史記》和《漢書》記載漢武帝向會稽郡等四郡徙災民的記載,也認為「會稽」是衍文,後來被多個學者反駁,會稽郡接納過關中地區的災民,是完全可能的)

26枚五銖錢在西漢中期的購買力是多少?

那麼,本文進入到第二個部分,「韓國首領」拿著這26枚五銖錢,來到西漢的漢章帝或者漢元帝時代,他能買到什麼?

這直接涉及到西漢中期的物價問題。物價的記載,地下史料往往比地上的史料更有說服力。而且地上的史料不夠多,沒有明確記載過漢武帝時代成都的一頓火鍋,或者一碗桂林米粉多少錢。

但是20世紀這一百年出土了大量的漢簡(很多都是漢朝人的生活日記),清晰記載當時人的生活開支,這就很方便我們觀察了。

我們就以最典型的1930年代出土的居延漢簡為例,說一下物價問題。

居延漢簡

谷價。整理出來的P191.22的簡記載有「出百六十八糴米七斗」,漢朝的谷一石,打出來的小米是七斗,七斗小米168塊錢。韓國大王的26枚五銖錢,能買0.15斗小米,熬成粥,兌水,其實也夠吃一頓的。

麥價。P476.13簡片記載:「小麥二石直六千」。也就是說,一石3000塊錢。韓國大王的26枚五銖錢,能買0.008石小麥。

讀者可能會說,怎麼谷和小麥的價格差這麼大?這很可能和居延地區特殊的種植條件有關,而且居延漢簡經常出現三個地方的物品價格的對比:京師、邊郡和關東,這也很可能和當時的西北羌人叛亂引起了物價波動有關。

羊價。P191.223 「出錢二百五十買羊一。」一頭羊250塊錢。不過413.6A這塊簡卻寫著「羊一頭九百錢」,我們推斷,前者是小奶羊,後者是大羊。

韓國大王的26枚五銖錢,能買約十分之一只小奶羊(吃一頓烤羊腿也夠了)。

牛價。牛和羊就不一樣了,漢朝人買牛不是看大小,而是看年齡和肥瘦。P475.1「出牛一頭,直谷六十石」。一頭牛=60石穀子。算下來,一頭毛色不錯的牛是9000

雞價。P191.223記載:「出百八十買雞五隻。」一隻雞36塊錢。

韓國大王的26枚五銖錢,買不到大公雞,只估計能買到一隻小母雞。

布價。P51.25記載:「布二匹直六百」,P311.72A:「布一匹四百以上。」布根據材料的不同,價格在300-400多之間。

韓國大王的26枚五銖錢,裁成衣服,遮羞都不太夠哇。

說到這裡,估計很多網友會說,這26枚五銖錢只是鑲嵌在三個銅戈上的,人家值錢的是銅戈啊說不定。

P178.84明確記載:「賣銅劍一,直八百」。就算他這三個銅戈有貴族加成,咱們給他乘以三,等於7200元,再加上26是7226元,還不夠買一頭牛的。

有興趣的讀者可能會問,說了這麼多的物價,那西漢的房價呢,高不高?

房價。P154.33簡片這樣記載:「長陵賣中灌田廿頃廬舍直四百萬,xx灌中田卅頃廬舍直二百萬。」xx這個地方已經模糊無法識讀,長陵的廬舍(小別墅)一處廿頃就要400萬,xx處的廬舍卅頃才兩百萬,怎麼房價差別那麼大?

因為長陵乃是京師地帶,在渭水之北,距離長安才30里,絕對是高端地段,相當於北京的北四環以里。而且注意這可是灌田,比旱田要貴。

車價:有了房還要有車,漢朝的家用型小轎車多少錢?P476.11:「大車半柵軸一,直萬錢」。 「半柵軸一」什麼意思筆者不太明白,如果這是整車的錢,價格是一萬塊,比好牛貴一千塊左右,這是典型的農業社會的特點。

工資。還有一個問題,如果韓國大王來西漢,就帶著這26枚五銖錢,不過他想找份工作,在漢朝買房定居,要打工多長時間?P476.16記載:「市庸平賈大男日二斗」,每天的日工資是二斗米的錢,算下來月工資才900多。說實話,查閱《漢律》這個工資已經低於漢朝勞動法的最低工資標準了,這是個無良僱主。戍邊的戰士是「一月,得錢兩千。」邊陲的士兵至少每月也有2000元的津貼。

居延漢簡還記載姓寇的一家一邊做小買賣,一邊捕魚,一個月能賺兩萬多,這可能是因為捕魚的技術含量和魚價比較高的緣故。

那麼,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韓國大王想買房,在漢朝戍邊要當兵100年不吃不喝才能買一個相當不錯的房子;碰到無良僱主,單靠打工不吃不喝要打4400年才能在京城四環買豪華別墅。

西漢著名經濟學家桑弘羊

結語——雖遠必銖

由於西漢發行了巨量的五銖錢,再加上漢帝國的文化輻射力超強,五銖錢遍布海外多個地區,西域、南亞、波斯、阿拉伯世界……絲綢之路上發掘出土個把五銖錢很正常。朝鮮半島和中南半島歷來都是儒家文化圈,五銖錢也時不時也挖出一些。2002年,泰國發行了一套紀念暹羅銀行100周年的紙鈔,100元的面額上用漢字寫著「暹羅國銀壹佰銖」,銖這個字其實就是源於存活了700年的五銖錢的那個「銖」。

漢帝國,震懾海外的不僅僅有「雖遠必誅」,還有「雖遠必銖」。

(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張維為:有些人在網上黑自己的國家,我覺得這很不公道
2018年全球230棟摩天大樓將完工 中國佔6成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