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過的地方和熟知的歷史

走過的地方和熟知的歷史

很喜歡歷史,也很喜歡旅行,當在不熟悉的地方漫步的時候,總愛看四周的風景、體驗各地的風土民情。我更愛讀完一段史書,到歷史發生的地方去實地走一走、看一看。也許那裡還有歷史的影子,穿梭在歷史遺迹中,去幻想當年的場景,體會當年歷史人物的心境。中國的歷史真的好精彩,而我卻獨愛「明、清」,當時發生的一切其實距離今天並不遙遠,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光陰的一瞬。歡迎和福氣貓一起走進歷史,整理了我的微信,今天第一期歷史:土木之變。

2016年夏天,許久未看過一部完整連續劇的我在家斷斷續續地看完了一部名叫《女醫明妃傳》的連續劇,在霍建華和劉詩詩等一眾俊男美女的演繹下,整部連續劇說來還是很不錯的。但是那段兄弟反覆爭奪皇位、抵禦外辱、禍起蕭牆的歲月到底是如何的呢?畢竟連續劇的演繹成分過多。我靜靜的拿起歷史資料重新仔細研讀這段書中的歷史,讀完後,我決心真實地考察這段歷史,去追尋那段明代歷史的足跡。

這是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城東十公里處的土木村,在中國這樣的村莊幾乎隨處可見,但土木村必定會永載中國歷史的史冊。1449年八月十五,蒙古瓦剌部十萬騎兵,在這裡全殲明朝25萬大軍,「正統」皇帝朱祁鎮淪為蒙古騎兵的階下囚,明朝政府幾近崩潰,史稱「土木堡之變」。

公元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明王朝整整建立60年的時候,「正統」皇帝明英宗朱祁鎮降生。在「仁宣之治」後,明朝呈現出蒸蒸日上的形式,朝廷政治修明,一派「大明盛世」的氣象。在朱祁鎮很小的時候,宣宗皇帝抱著他問:「將來你當了皇帝,能使天下太平嗎?」童年朱祁鎮答:「能!」宣宗又問:「如有膽敢幹擾國家綱紀之人,敢不敢率六師出征?」朱祁鎮答:「敢!」宣宗大喜,當即把朱祁鎮抱上寶座,朝中左右齊呼萬歲。。宣宗朱瞻基對太子朱祁鎮寄予厚望。但歷史總是在不經意間轉彎,宣德十年正月,37歲的宣宗朱瞻基駕崩,9歲的朱祁鎮即位,年號正統。

朱祁鎮16歲,太皇太后張氏辭世,楊士奇、楊榮、楊傅(三楊)等老臣逐漸淡出後,大太監王振大權獨攬、逐漸輔政、操控皇帝,成為明朝歷史上第一位專權的太監,官至司禮掌印太監、東廠提督太監。出身貧苦、讀書人出身、權傾一時的大太監王振夢想著有一天能像歷史上的文臣武將一樣,建功立業、衣錦還鄉。英宗對王振非常信任,稱其為「先生」,而從不直呼其名。

此時,蒙古瓦剌部在太師綽羅斯也先的帶領下走向強大。當時的蒙古分為:兀良哈、韃靼和瓦剌三部,從正統四年開始,瓦剌部基本統一蒙古各部,揮兵東進直接威脅明朝。

正統十四年,也先帥軍揮師南下,宣府(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大同(今山西大同市)相繼被圍。令人驚訝的是,英宗朱祁鎮和大太監王振不憂反喜,君臣二人其實一直在等待這個機會,來證明自己,建功立業、名垂青史。隨即英宗草率地決定御駕親征。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十五日,英宗下詔御駕親征,命同父異母的弟弟成王朱祁鈺監國。七月十六日,英宗朱祁鎮率領大軍25萬(號稱50萬)攜文武大臣幾乎傾巢出動。就在這一刻,英宗朱祁鎮、成王朱祁鈺和王振怎會想到,對他們三人而言,這都是一次改變命運的出征。

英宗大軍浩浩蕩蕩出居庸關,七月二十三到宣府,八月初一到達大同紮營,當晚電閃雷鳴,狂風不止。大軍一路踏著明軍敗軍的屍體前行,屍骨遍野,大軍恐懼、營中徹夜驚亂。英宗、王振這才意識到這不是一次簡單的閱兵,而是真正的戰場,因出征匆忙,大軍只準備了一個月的口糧,難以與強悍的蒙古騎兵交鋒,隨即英宗決定撤軍,25萬大軍出來轉了一圈並無戰鬥便決定撤退。因王振想要衣錦還鄉的自私想法作祟,大軍幾次改變行軍路線,引起了軍中極大的恐慌,最後王振決定由宣府撤入長城內。就是這個既不懂軍事,又不懂政治的王振終於釀成了大軍的慘劇。大軍駐紮土木堡,等待後面千餘輜重車輛。有大臣建議英宗先以輕騎入居庸關,遭到王振德拒絕,軍中的軍事將領們出現了意見分歧。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最終大軍在遠離水源的地方紮營,被也先部掐斷水源,掘井二丈又不見水,25萬人陷入恐慌、亂作一團。瓦剌騎兵趁機進攻,明軍陣腳大亂,兵士東突西走,部分兵士被瓦剌騎兵屠戮,絕大部分相互踩踏致死,戰場上一時屍橫遍野。大將樊忠忍無可忍地用鐵鎚打死了大太監王振,最後樊忠戰死。英宗皇帝就在照片上的這個地方的一個空地上,盤膝坐在龍輦前,眼神空洞恍惚,但出奇的冷靜,英宗就俘於瓦剌騎兵。英宗皇帝也許自己也想像不到,這才是他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政治生涯的開端。如今的古戰場早已落寞,而去考察的我只一人在荒草和閃電中感嘆曾經的金戈鐵馬和人生冷暖。

同年,在太后和留京的文武大臣的諫言下,監國的成王朱祁鈺即皇帝位,遙尊自己的哥哥英宗朱祁鎮為「太上皇帝」。改年號為「景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景泰帝。景泰帝命人在土木堡建「顯忠祠」,祭奠在「土木之變」中陣亡的66位文臣武將。如今顯忠祠在土木村衛生院的側面,門鎖緊閉。但是文臣武將的忠魂早已深入人心,他們都是忠臣,英魂之下更顯大太監王振的無能和千古罵名。。

當綽羅斯也先俘獲英宗皇帝後,非常禮遇朱祁鎮,想用朱祁鎮做誘餌,利用「奇貨可居」來獲得更大的利益從而復興蒙古。一年之後,也先釋放了英宗皇帝,兩人分別得時候,眾將帥與英宗皇帝居然竟然依依不捨,灑淚分別,也先和朱祁鎮兩位血性男兒如果不是敵人的話,他們也許會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土木之變」後數月,也先舉兵攻下易守難攻的長城紫荊關,兵峰直指北京德勝門和西直門下,明朝各路大軍與瓦剌騎兵血雨廝殺,最終瓦剌騎兵沒能攻破北京,班師回漠北。四年之後,也先統一蒙古各部,成為蒙古第二十八代大汗。可綽羅斯也先如何也沒有想到,僅僅當了一年大汗的他,就被部下「阿剌知院」所暗殺。百戰沙場、無往不前的蒙古大汗,最終留下了一生的輝煌與遺憾。也先死後,瓦剌部逐漸衰弱,他的兩個兒子分別建立「杜爾伯特部」和「准格爾部」。准格爾部驍勇善戰,之後又在清朝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數次叛亂。

英宗「北狩還朝」,《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帝迎見於東安門,駕入南宮,文武百官行朝見禮。」這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情形,一個時代有兩位合法皇帝同時出現。可令英宗皇帝沒想到的是,剛剛逃脫蒙古人的牢籠的他,在入南宮之日的七年里,他一直都在這裡被自己的弟弟囚禁。七年中,朱祁鎮每天都可以看到紫禁城皇極殿(今故宮太和殿)的宮頂,卻沒有能力改變眼前的一切。南宮的三門全部被封死,鎖眼都被灌鉛;景泰皇帝朱祁鈺害怕有大臣爬樹進南宮與英宗商量復辟的事情,把南宮周圍的樹木砍伐一空。英宗朱祁鎮的人生陷入低谷,他一生跌宕起伏,輝煌與落寞、榮耀與羞恥交雜。就在幽禁南宮的7年中,不知他是否感慨過人生的多變與無常。

七年後,趁景泰帝朱祁鈺病重,大將軍石亨和東廠提督太監曹吉祥發兵控制南宮,撞開了南宮的大門,從南宮中不由分說地把英宗皇帝扶上龍轎接出南宮。英宗皇帝面對東華門守軍大喝:「我乃太上皇帝也!開門!」隨即東華門被叩開,正統皇帝朱祁鎮重新入主皇極殿復辟。次天早上,大臣們看到皇位上坐著的不是景泰帝朱祁鈺而是太上皇帝朱祁鎮的時候,無不驚駭。迫於皇威紛紛叩頭山呼萬歲,承認了英宗復辟的事實,這就是著名的「奪門之變」。復得皇位後,賜給自己的弟弟景泰帝一根白綾,病重的景泰帝被幾個太監用白綾勒死在病榻上。隨後景泰帝皇位和年號被廢,以親王禮下葬西山,並沒有入住十三陵。今天的景泰陵在一個部隊療養院中,我沒有遇到阻攔,進去參觀,觸摸朱祁鈺的墓碑,我思緒如潮。景泰帝不失為一代明主,但是弟奪兄位,始終是人生的污點。

明英宗「正統」皇帝朱祁鎮在位兩次,共22年,天順八年正月(公元1464年)英宗駕崩,享年37歲,葬於明十三陵「裕陵」。英宗永遠和松林翠柏相伴,他一生跌宕起伏,北征冒進被俘,盡八年的囚徒幽禁生涯,最後成功復辟。紛繁的人生,實屬艱難。在成功復辟後,英宗朱祁鎮偏於保守,大修明長城,從而進一步劃分中國農耕與游牧的區域,鼎盛的大明王朝從此開啟了落寞的大幕,由盛轉衰。(十三陵裕陵不對外開放,如參觀需要提前預約)

如今,「長城九關」之一的紫荊關早已破敗,它身前的拒馬河已然變成涓涓細流,高聳的城牆已經變成老鄉的後院。這裡曾經是無數將士金戈鐵馬、浴血奮戰的地方。繁華褪去,物是人非。。在考察的旅途中,我可以體會明朝兩位皇帝和一位蒙古大汗的人生曲線,實屬難得。希望兄弟相殘、禍起蕭牆、骨肉情誼盡廢的事情不再發生。朱祁鎮和朱祁鈺還有綽羅斯也先,他們在如此年輕的時代就掌握了無上權利的同時,也在自己舔舐著自己心靈上的傷口,體驗自己的人生百味。

紫禁城只是一個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紫禁城,那城裡鎖著自己的夢,鎖著自己的愛恨情仇,鎖著自己不肯以真面目示人的那一面。我有著擺脫不了的明清史情節。等我老了,我會給我的孩子講述紫禁城內外的故事,一件又一件,一天又一天,慢慢看著自己老去,慢慢地體會自己心中那座紫禁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胡歌,沒想到你是這種人!
這位溧陽籍畫家,《紐約時報》曾給予他高度評價!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