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兩天,娛樂圈和魚樂圈都出了大事兒!

這兩天,娛樂圈和魚樂圈都出了大事兒!

磚家拍磚

磚家拍磚:太熱鬧了,食材君是來蹭熱度的,娛樂圈,小崔單槍匹馬手撕眾大佬,魚樂圈,各種名號的三文魚獵殺淡水三文魚!上周食材君剛說完王三文魚,三文魚就出來搞事情,你可能就根本沒吃過真的三文魚!好吧,食材君本周就再聊一次三文魚,這次要是能聊明白了,以後咱就能踏踏實實吃三文魚了。

GIF

本文導讀:

1淡水三文魚、養殖三文魚、轉基因三文魚到底能不能吃?

2生食三文魚風險有多大?

3如果你嫌文章太長,直擊本文最後,看食材君的敲黑板總結。

DISS-1

淡水三文魚

世界上本不存在「淡水三文魚」,

叫的人多了,

便有了「淡水三文魚」

—魯迅

其實,現在市面上的所謂的「淡水三文魚」,就是咱耳熟能詳的虹鱒,虹鱒和太平洋三文魚(大馬哈魚屬)同屬,和大西洋三文魚(以挪威三文魚為代表)是近親,既然一家親,長相自然很像,但是,無論是生物的科學分類名,還是俗名,虹鱒卻從來和三文魚沒有半毛錢關係,所以,「淡水三文魚」不是三文魚這一點是肯定的,這是一場純粹的蹭熱度商業演出。

▲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鮭科大馬哈魚屬(太平洋鮭屬)的一種魚類,英文名為rainbown trout,從來沒被叫過過「三文魚」。

▲金鱒只白化虹鱒魚,是在日本人工選育成功的,後引進國內,金鱒體色金黃,體側有紅色或粉色縱帶。

復刻的A貨

也有自尊

▲身披一道彩虹的虹鱒企圖改名為淡水三文魚化妝出城

虹鱒在魚樂圈,早就是網紅,有著自己的身份,不信你去北京懷柔轉一圈,就知道它的魅力有多大了,虹鱒魚價廉物美,油脂豐富,煎炒烹炸,樣樣都好吃。

普通的虹鱒肉質是白色的,口感很像三文魚,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在養殖的虹鱒時,通過添加色素,可以高度大西洋三文魚的顏色、口感和花紋,這樣呢,就有了目前市場上大量的三文魚刺身用虹鱒代替的局面。

那麼,對消費者來說,風險又在哪兒呢?

最大風險是不!能!生!食!

因為虹鱒是淡水魚,易感染淡水寄生蟲,加上目前虹鱒的生產和監管魚龍混雜,食用風險較大。在消費者不知情下,用風險較大的淡水魚取代風險較小海魚生食,是商業欺詐行為。

▲優質的虹鱒冒充大西洋三文魚(俗稱挪威三文魚)刺身,連老饕也難分別

▲tips三倍體虹鱒:目前成規模的虹鱒魚都是養殖的,而且絕大多數都是雌性的三倍體虹鱒,三倍體虹鱒就不細解釋了,是三文魚界里的騾子,雖然不能生兒育女,但對人類來說,這種魚,是吃得少、長得快還少生病的好品種。

DISS-2

養殖三文魚

▲挪威三文魚養殖場

誰都覺著野生的好,但如果真讓你可著勁兒吃,全世界的動物,早就被吃絕了。我們現在吃到的絕大多數三文魚,都是養殖的,而另一個事實是,食用養殖三文魚的風險大大低於野生三文魚。

對於養殖的魚,大家最害怕的無非是抗生素、化肥、激素、還有色素,這些因素,有些是可以通過上市前降解掉,有些可以控制在安全的範圍內,而對疾病和寄生蟲的防控,養殖魚絕對秒殺野生魚。養殖魚類的品控,只要通過養殖企業自身管理和監管機構嚴格監管,就能實現。但吃野生魚,基本是靠撞大運。

所以,野生三文魚口感好,但養殖三文魚更安全。

DISS-3

轉基因三文魚

這一點,我要懟小崔

小崔是著名的黑轉基因的戰士,雖然食材君打小就是小崔的鐵粉,但在黑轉基因這點上,完全不同意小崔,這次食材君是專門來奶轉基因的。

轉基因最讓人恐慌,的其實只是「轉!基!因!」這三個字,食材君剛聽到時,也是嚇得半死,怕自己基因被人亂搞。但事實上,轉基因的準確說法應該叫「分子雜交育種」,你看,一說雜交,是不是就放心多了。不但如此,還要告訴你,我們吃的所有食物,基本都是轉基因來的,甚至,連我們自己,也是轉基因轉出來的。

生物的多樣性演進,依靠基因突變,在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是就是碰運氣,是個非常非常緩慢的過程,人類出現後,開始搞事情,於是就有了各物種間的雜交,直到現在的輻射技術,這些都是為了加快基因突變,產生優質品種。現在有了轉基因技術,把撞大運變成了更精準的控制,但本質上,和之前的所有基因突變方式並無二樣。

第一種可被人吃的

「轉基因動物」

▲大魚是轉基因三文魚

轉基因三文魚20多年前就已被培育出來,經過漫長的安全測試(比藥品更嚴苛),美國FDA在2015年11月才批准其上市。FDA認為,這條名叫AuqAdvantage轉基因三文魚已經足夠安全,它與傳統三文魚並無不同,所以上市無需強制標註是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黃金大米

AuqAdvantage轉基因三文魚是在大西洋三文魚(俗稱挪威三文魚)基因中,轉入了一個鱈魚的抗凍基因和一個帝王鮭的生長激素基因,這樣,本來需三年才能出欄的三文魚,現在只要18個月就可以了,而且,還不受溫度的影響。在保證肉質的前提下,轉基因三文魚大大降低了成本。

為了更好地規避風險,這批轉基因三文魚全部在內陸養殖,從而杜絕了三文魚游入大海可能引起的環境風險。另外,這些轉基因三文魚同樣也是三倍體雌性品種,是不能繁育後代的。

從獲批到這個月,正好18個月,第一批轉基因三文魚馬上要上市了,你是不是和食材君一樣,迫不及待的想去試試呢?

DISS-4

生食三文魚

相對海魚,淡水魚最易感染對人有害的寄生蟲,如闊節裂頭絛蟲、肺吸蟲、華支睾吸蟲(俗稱肝吸蟲)、顎口線蟲等等,而海魚的這類寄生蟲相對少,但只是相對,風險依然存在。

▲海魚身上寄生的異尖線蟲

想生食,就杜絕不了寄生蟲,就拿最愛乾淨且最講究的島國人民來說,河魚極少用來刺身,海魚清潔和保鮮也基本做到極致,即便這樣,僅感染海魚類寄生蟲異尖線蟲的人數,日本在1990年之前是16000多例,而同時期全球其它地區該病的總和卻只有600多例,追求「新鮮口感」的代價很高,是吧。

另外,醬油、醋、蒜頭對於殺滅寄生蟲基本沒用!芥末和白酒似乎有點兒作用,但因食用量和浸泡時間所限,殺蟲效果微乎其微!

因此,吃三文魚,要想心裡踏實,首先選擇加熱後食用,如果你非要生食,要選低溫冷凍後再解凍的,如果非要追究新鮮的口感,只能自己擦亮雙眼,選對三文魚的生產及供貨商,即便這樣,風險依然存在。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規定魚肉必須在零下35度冷凍15個小時,或是零下20度冷凍7天後才能食用,而歐盟的標準則是在零下20度冷凍超過24小時。

劃重點

劃重點

1淡水三文魚

淡水三文魚就是虹鱒,和太平洋三文魚同屬,但不是三文魚,魚質本身不錯,存在寄生蟲風險較大,勿生食。

2野生三文魚

野生三文魚口感好,養殖三文魚更安全。

3轉基因三文魚

轉基因食品是歷史的進步,在安全美味的前提下,轉基因三文魚更加廉價,可以放心食用。

4生食三文魚

生食風險較大,盡量避免,用高溫烹調、或冷凍處理過的魚肉是防止寄生蟲病的有效手段。

了解更多食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食材磚家 的精彩文章:

TAG:食材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