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精通書法的畫家,不是好畫家
中國畫創新一直是近現代美術從業者掛在嘴邊的事,然而真正能做到創新,且是被認可的創新太難了,李可染就是這麼一位走出自己創新之路的人。為什麼他能在書畫上實現創新呢,看看他自己怎麼說:「現在我年近八旬,但我從來不能滿意自己的作品,我常想,我若能活到一百歲可能就畫好了,但又一想二百歲也不行,只可能比現在好一點。「無涯惟智」,事物發展是無窮無盡、永無涯際,絕對的完美是永遠不存在的。」
李可染是一個永遠不滿足的人,他的藝術生涯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從未停歇,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李可染《三牛圖》
我們大多數人對老先生的畫耳熟能詳,尤其是《萬山紅遍》和牛題材的畫,給人印象太深刻了。然而,書法相比繪畫,知道的人就少多了。
談到李可染的書法,沈鵬先生在《李可染書畫全集·書法卷·序》中說:「書法既是李可染的餘事,也是他的全部藝術活動的重要部分。說餘事,因為書法只佔用他從事繪畫以外的較少時間,並且與繪畫的數量比較佔據次位。但是,從書畫理法相同的意義來說,從筆法與結構的最抽象的原則來說,書法就不僅不是餘事,而是可染藝術十分重要的基礎工程了。」
李可染並不是一開始就把書法看的那麼重,他一度也和今天的畫家一樣,一題字就暴露出很多弊端,他是在中年以後,才以極大的毅力糾正自己書寫的弊端。
他最初寫顏體,後來又寫《瘞鶴銘》,其字漸由消瘦轉變為豐厚,並且能於豐厚中見筋骨之力。時間一晃就到了「文革」,當時的社會環境不允許李可染作畫,他便將精力放在練習書法上,筆耕不輟,寫了很多所謂的「醬當體」書法。「醬當體」(李可染自戲名之)是他自創了一種采眾家之長的一家之體。目的是以這種字體來糾正自己書風中的「流滑」之病。「醬當體」源於舊時醬園招牌上工匠所寫的大字,一般都是筆畫粗重平實,線條缺少韻味和變化,是一種極其刻板的書體。正是經過這個時期,他的書法進一步成熟,真正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李可染書體。
李可染先生的書法作品,和他的畫一樣,初看起來隨意,實則章法極為嚴謹。他寫的字真正是容諸家之長,篆隸行草諸般筆意渾然一體。
看了李可染的的書法,再去回想李可染山水那厚厚的積墨,你是不是明白了什麼?看來李可染繪畫的成就,真是他在書法上辛苦耕耘的結果!
TAG:藝術圍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