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賞吉州窯
「古玩元素網」旗下高端藝術品拍賣信息平台,古玩藝術品市場深度分析!可以關注微信號:guwan1998
吉州窯遺址位於江西省境內贛江中游吉安縣永和鎮,分布面積約8平方公里。創燒於唐代,發展於北宋,極盛於南宋,入元以後逐漸衰落。兩宋時期,江西是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社會穩定,經濟高度發達,瓷業興旺,特別是宋室南遷,帶動了江南地區的經濟文化繁榮,素有「江南望郡」「文章節義之邦」之譽的吉州,亦迎來了自身發展的全盛時期。在以禪宗和儒家文化為主要內涵的廬陵文化的熏陶之下,產自贛江之濱的吉州窯瓷器,便有了幾分與眾不同的文人氣韻和超凡脫俗的禪意之美,加之宋代高度發達商品經濟的推動和市井世俗之風的侵染,吉州窯因此發展成為江南地區宋元時代最具代表性和最富創造力的民間窯場,其產品行銷海內外,成為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禪意之美
江西不僅是禪宗「一花五葉」生根建基之地,還是禪宗五宗七派共同的發源所在。禪宗文化已經成為江西歷史文化的重要基因。宋代江西文學空前繁榮,就與士大夫普遍流行禪悅之風密切相關。我們翻開宋代江西著名的文學家傳記史料,他們與禪僧交往的事例舉不勝舉,不僅如此,禪宗的影響還滲透到了手工業領域,吉州窯便是典型一例。
1.桑葉盞
天津市博物館藏南宋黑釉木葉紋笠式盞(圖1),口徑11.5、底徑3.1、高5.2厘米。此盞內壁一側貼一小片帶柄樹葉,莖葉分明,發色棕紅,躍動而又沉靜。木葉紋是指將天然桑葉用於瓷器裝飾,燒成後的桑葉呈黃色,與黑色地釉之間形成對比色,樹葉的形狀,莖脈在黑釉的襯托下清晰可見,妙趣天成。金黃或紫褐色的樹葉,嵌在漆黑的盞中,寧靜、素淡,加上依稀可辨的葉脈,給人平和而深邃、古樸而又超俗的感覺。南宋時,茶在禪門日常禪事活動中,已形成一套莊重的寺院茶禮。由於禪茶對整個南宋社會的滲透與普及,極大地提高了禪茶文化的美學境界,並體現在茶文化的諸多方面,茶器美學品格的提升也不例外。吉州窯的桑葉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的產物。南宋江西派詩人陳與義曾寫詩云:「柏樹解說法,桑葉能通禪」,因而「能通禪」的桑葉盞很可能就是禪僧或參禪士人所設計。在南宋時期,飯後三碗茶,已成為禪寺「和尚家風」,茶對禪僧而言,既是養生之功,又是得悟途徑,茶與禪的關係達到「茶禪一味」的境界。
2.黑釉剪紙貼花薝蔔紋盞
江西省博物館藏南宋黑釉剪紙貼花薝蔔紋盞(圖2),口徑12.5、底徑3.8,高6.2厘米。剪紙貼花是吉州窯的典型裝飾,是將剪紙紋樣直接貼在含鐵量高的底釉瓷器上,再薄施一層含鐵量低的石灰鈣型竹灰釉,然後剔掉剪紙紋樣,以顯出底色紋樣來。這件茶盞內里黃褐色的釉面上散落著幾朵薝蔔(葡)花。薝蔔是吉州窯瓷器最為常見的裝飾圖樣之一。薝蔔即桅子花,花出六瓣,佛經中稱為「薝蔔」,花姿素靜雅緻,清香怡人。唐宋以來,薝蔔裝飾的流行應與禪宗的影響有關。從王維的「林是旃檀,更無雜樹,花惟薝蔔,不嗅余香」句(《六祖慧能禪師碑銘》)可知,薝蔔在禪林中心地位極高。南宋王十朋《薝葡》一詩:「禪友何時到,運從毗舍園,妙香通鼻觀,應悟佛根源。」更將薝蔔徑稱為「禪友」,宋人取之插於花瓶陳設,有滿室生香之妙。此薝蔔紋盞是吉州窯的典型器,是通禪的實物物證。
3.灑釉和釉斑
江西省博物館藏宋黑釉黃斑紋長頸瓶(圖3),口徑3.9、底頸6.3、高19.7厘米。瓷瓶器型優美,褐釉為底色,深淺多變,黃釉流動,變幻莫測,似天上的流霞灑落人間,還是地上火焰熊熊不息。灑釉、釉斑茶具具有自然靈動之美,裝飾風格自然樸素,率性洒脫,雖系人工所為,卻透出一般自然造化的禪意之美。灑釉和釉斑裝飾技法在南宋吉州窯茶盞等器物上十分流行,這與當地深厚的禪宗審美文化傳統有關,其工藝源頭似可上溯至北方唐宋黑瓷同類裝飾。禪宗把自然山水作為佛性的體現,以「無所矯飾,渾然天成」為至高境界。這一觀念,已廣泛融入唐宋以來寺廟、園林、詩詞、繪畫藝術之中,與禪僧生活關係至為密切的茶盞更易受其影響。
再如黑釉鷓鴣紋盞(圖4),鷓鴣紋是指以鐵為呈色劑的結晶釉,由於鐵元素在釉里的結晶,致使釉面呈現紫、藍、粉青、黃、暗綠諸色,猶如節日夜空的禮花,五彩繽紛,與鷓鴣鳥頸部的毛紋相仿故而得名。鷓鴣紋是吉州窯獨有的窯變釉,與福建建窯的「兔毫紋」並美,為時人爭購,為後人珍藏。其實,鷓鴣紋也是師法自然、取法自然、崇拜自然的真性情的一種反映。
二、文人意趣
宋代士人階層的形成,促使文人士大夫的社會地位顯著提高,他們開始成為時代精英文化的代表,並引領宋代社會的文化風尚,特別是宋代江西文學空前繁榮,文人名士並肩繼踵湧泉而出,幾乎集中了整整一代文學人才與成就。在此背景下,宋代充滿文人逸趣的清玩鑒賞之風在江西的影響顯得尤為突出,並且滲透到了各類工藝和實用器的製造中,對吉州窯瓷器紋飾影響最為顯著的就是以詩入畫,特別是釉下彩繪瓷器中所見的梅梢月、海棠啼鶯、鴛鴦蒲荷等紋飾,頗能體現宋代文人的詩情畫意。
1梅花
江西省博物館藏宋黑釉剔花折枝梅紋長頸瓶(圖5),口徑2.9、底徑5.3,高17厘米。剔花折枝梅是宋代吉州窯最為典型的裝飾工藝,樹榦、花朵剔出,花蕊加繪褐彩,筆畫一粗一細,顏色一褐一白,對比強烈,風格古雅深沉,展現出冷寂孤寒之美。再如釉下彩繪梅竹紋蓋罐(圖6),口徑9.5、底徑7.5,高10.5厘米。吉州窯瓷器大量流行梅花裝飾,這與宋代梅花漸受文人雅重有關。伴隨著南宋政治經濟文化重心南移,「獨向南方發」的梅花更受士大夫階層的青睞,文化地位日隆。這不僅是南宋士人文化引領風潮的最好例證,也是其審美意識融入陶瓷工藝的典型範例。
2.菊花
筆者從吉州窯窯址看到過釉下褐彩折枝菊花紋長頸瓶,只見白而略微發黃的底釉上繪有一支褐彩的折枝菊花,畫工瀟洒而隨意,儘管瓶口殘缺,仍可感覺出這隻瓶曾經的美麗和與眾不同的清雅的氣韻。吉州窯菊花紋的流行,與南宋普遍流行的借菊詠懷、怡情、勵志風氣有關。自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而憤然解綬還鄉,並詠唱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新之調始,「卓為霜下傑」的菊花便因清雅倔強,敢於傲雪凌霜,為歷代文人視為高潔隱逸的化身。至兩宋時期,伴隨著文人士大夫階層的壯大,文化教育的深入傳播,吟詠菊花的詩詞更為風行開來。宋人流行在重陽時節賞菊、飲菊酒、喝菊茶並做菊糕互相饋贈,簪菊以求長壽吉利,這些也都是影響吉州窯菊花紋飾流行的因素。
3.海棠啼鶯
自唐人賈耽《百花譜》,將海棠譽為「花中神仙」始,海棠的地位與聲望日漸突出。至宋代達至頂峰,並出現研究著錄海棠的專著《海棠記》和《海棠譜》。兩宋文人普遍將海棠視為審美的意象,寄情寓意,抒發情懷,並留下了不少吟誦海棠的詩詞,在這些詩句中,海棠和鶯可謂形影不離,如「海棠枝上曉鶯啼,桅子花邊蝴蝶飛」,「風旋落紅香匝地,海棠枝上鶯飛起」。受此影響,海棠啼鶯亦是南宋吉州窯釉下彩瓷器中頗具文人意趣的紋飾。江西省吉安市博物館就藏有一隻海棠啼鶯紋長頸瓶,只見黃白色的釉面下繪有一支怒放的海棠,上面棲息著小巧的鶯鳥,正在婉轉地歌唱,此紋飾和故宮藏宋畫《百花圖考》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可見吉州窯工匠受當時的文人影響之深。
4.蘆塘鴛鴦
蘆塘鴛鴦在吉州窯瓷器紋飾中更為常見。這不僅說明蘆塘鴛鴦已成為宋人庭院文化中喜聞樂見的生活小景,更是南宋吉州窯以詩如畫的又一典型例子。如江西省博物館藏的釉下彩繪蓮池鴛鴦戲水紋長頸瓶(圖7),口徑2.9、底徑5.8,高17.1厘米。此瓶腹部繪海水,波濤洶湧,很有氣勢,然海水中央有兩個開光內繪有殘荷蓮池,鴛鴦戲水。這個瓶子紋飾亦動亦靜,越看越有相看兩不厭,人在畫中游之感。
5.萱草紋
南宋萱草成為園林和居家庭院中不可缺少的景緻,也成為士大夫普遍吟頌的對象,如南宋陸遊就寫過:「柳條置草添愁思,不似尋常見春早」。置草又叫忘憂草,種於庭院北面,被視為北台(母親)的象徵,並衍生出宜男之說。繪有置草的瓷枕被稱為「忘憂枕」,對妊婦又成為「宜男枕」。江西省博物館就藏有這樣一件吉州窯釉下褐彩置草紋枕(圖8),長21.8,寬8、高8.9厘米。呈長方形,枕面繪海水紋,枕側四周繪置草紋,六面三景,全器造型端莊,製作精良,紋飾纖細,美觀大方,達到了審美與實用的統一。
三、世俗風情
宋代城市商業經濟的高度發展,催生了豐富多元的市井文化。宋代是以士人精英文化為代表並引領社會風尚的時代,但在市井文化熏染之下,宋代工藝美術不免同時兼具市井文化世俗和功利的特質。吉州窯瓷器裝飾當然也不例外,其最突出的表現是對長壽、官運、財富、愛情、幸福、享樂的普遍追求和吉祥寓意的普遍流行。
1雙鹿
吉州窯瓷器中常見的「瑞鹿銜花」裝飾。鹿銜花裝飾蓋源自佛教創始人釋迎牟尼應化故事:謂百鹿銜花供養,後以此引為吉祥瑞應。吉州窯另行的雙鹿紋,正迎合了宋人「雙鹿本公位之祥」的觀念。如釉下彩繪躍鹿紋蓋罐(圖9),口徑10.4、底徑7.8、高19厘米。蓋面、蓋沿分別飾折枝牡丹紋和卷草紋,頸部飾蔓草紋。罐腹部置兩個雙線四連弧開光,內繪躍鹿一隻,口銜瑞草,四足騰空躍起,身旁點綴小草兩簇,開光外襯以纏枝牡丹紋,這是吉州窯南宋時期的代表作,體現了當時釉下彩繪釉的最高水平。鹿在古代被視為「仁獸」,且因「鹿」與「祿」諧音,故又作為官祿的象徵,並受到各階層的尊崇。
2.魚紋
魚和余是諧音,象徵著富餘,連年有餘的吉祥寓意。釉下褐彩雙魚紋盆(見圖10),口徑25.3、底徑14.6、高6.7厘米。內底勾繪雙魚同向游於水草中,魚尾上翹,口吐水泡,活靈活現,給人以靜中有動的感覺到;內壁滿繪荷花紋,構成了一幅魚游荷塘圖,極富民間生活氣息。構圖繁而不亂,形象逼真,畫面輕鬆活潑,充滿動感和節奏感,帶有明顯的水墨畫風格。盆內盛水後,確有「如魚得水」的藝術效果,代表了吉州窯彩繪瓷的較高藝術水準。
3.獅戲毬
獅子的形象是隨著佛教的傳入進入中土。在佛教中,獅子是佛的護法,作為文殊菩薩的座騎,其又是智慧和力量的象徵。唐以前的獅子還是寺廟、陵墓的保護神,大約在唐代,獅子被視為權勢的象徵。但到了宋代,就出現了獅戲毬的表現形式。其文化涵義開始被賦予了更多吉祥和諧的寓意,寓意皆為安樂喜慶之兆。南越王博物館以菊花為地的獅戲毬紋枕,其裝飾應是受南宋流行菊花枕囊的影響,也包含了獅子戲毬圖案的喜慶和鎮宅寓意。
4.吉語
吉州窯還流行漏花吉語盞。如江西省博物館藏宋黑釉剪紙貼花吉語紋盞,口徑12.4、底徑3.3、高6.1厘米。碗外壁為黑釉灑黃斑紋,碗內里飾菱花形剪紙貼花三組,菱花內分別寫「長命富貴」、「福壽康寧」、「金玉滿堂」。剪紙精細,詞語吉祥,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富有生活氣息。這類茶盞的流行,真實地反映了南宋世俗社會對金錢、財富、官運、長壽、愛情、幸福、享樂的普遍追求,是宋代高度商業經濟發達的背景下,市井世俗「利慾觀」的具體表現。
四、法效百工
南宋吉州窯的裝飾,除受禪宗、士人精英文化、市井世俗文化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對絲織品紋樣的借鑒和對漆器、金銀器等工藝和玳帽等珍稀材料肌理的模仿。南宋豐富多彩的織錦、花羅、纈染紋樣,對吉州窯裝飾可謂影響最大。金銀器、漆器工藝的高度發達,以及龜筒、玳帽等珍稀材料製作的奢侈工藝品在宮廷和上層社會的廣為流行,更是直接刺激了吉州窯模仿這些珍貴材料的質感和表面肌理。如黑釉玳帽紋盞(圖11),口徑11.9、底徑3.8、高5.2厘米。玳帽紋是指在富有韻味的黑釉中呈現出濃淡相間、黑黃等顏色交織的斑紋,如玳帽背甲上的色調,別具特色,有鬼斧神工之妙,宋人稱之為玳帽紋,是吉州窯獨有的窯變釉。這類紋樣,有的在黑處混有黃褐色的斑紋,有的在黃褐之中略呈紅色,斑紋變化多樣,了無雷同,絢爛多彩,顯得艷麗高雅。玳帽工藝歷史悠久,早在漢唐時,人們就以玳帽作頭飾,北宋景年間明確規定,凡三品以下不得使用玳帽器。在南宋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和市民階層追求財富之風盛行的背景下,因玳帽珍貴難得,遂成為生產成本低廉的瓷器的追模對象。
漆器在宋代屬富貴之家的奢侈品,製作工複雜,產量非常低,與當時的瓷器工藝相比,價格不菲,頗受上流社會青睞。正因為如此,漆器自然成為成本低廉瓷器的追模對象。如江西省博物館藏宋吉州窯醬釉黃彩如意雲紋盞(圖12),口徑11.4、底徑3.8、高5厘米。碗內里用黃彩繪如意雲紋,其裝飾意趣明顯是對南宋剔犀漆器的模仿,這類仿漆器工藝的裝飾同樣也出現在同時期金銀器等產品上,證明南宋時期各類工藝之間相互學習借鑒的情況非常普遍。
吉州窯是宋代江西著名的民窯,吉州窯工匠們用普通的原料和簡單的設備創造出了樸素動人的藝術品和日用品,滿足社會各階層審美和實用的需求,以多變的釉色、豐富的裝飾、優美的造型、獨特的工藝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獨樹一幟,成為民窯的奇葩。它那醇厚質樸、含蓄秀麗的藝術風格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江西窯器,唐在洪州,宋出吉州。」
※最低300萬!2018紐約春拍明清書畫成交TOP10
※鑠古鑄今——清代瓷器藝術
TAG:典藏拍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