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芒種時節話非遺,《中國記憶》移動直播今日開播

芒種時節話非遺,《中國記憶》移動直播今日開播

《中國記憶》特別節目已持續13年,今年《中國記憶》的主題是「讓遺產融入生活」,把文化遺產與百姓生活緊密關聯,從身邊事說起,特別節目將於6月9日晚首播。

6月6日下午,在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支持下,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與央視網在北京古觀象台共同推出「節氣就在你身邊」——2018《中國記憶》移動直播「芒種時節話非遺」。直播中,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通過大型青銅天文儀器黃道經緯儀和天體儀為大家直觀展示了二十四節氣與天體運行規律的關係,文化專家張勃向大家介紹了各地二十四節氣的民俗文化,央視科教頻道主持人張騰岳、李潘、丁曦、於勝春、丁苑苑揭秘節目拍攝中的個人獨特體驗和趣味故事。

自2006年起,每年6月第2個星期六被國務院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日。同年,由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打造的《中國記憶》特別節目應運而生,該節目旨在增加人們對文化遺產的認知,提升全民文化保護觀念。如今,《中國記憶》特別節目已經堅守了13年,而今年《中國記憶》的主題是「讓遺產融入生活」,把文化遺產與百姓生活緊密關聯,從身邊事說起,特別節目將於6月9日晚首播。

「文化遺產不僅僅是靜態、凝固的歷史」,因此「每一年的選題都是我們結合當時的政策、熱點、最新考古成果,對文化和自然遺產內涵進行的一次深入挖掘與解讀」,在梳理13年的創作理念時,《中國記憶》總導演閆東表示,「希望通過《中國記憶》能使我們中國人深入骨髓的那些記憶與印記流動起來,堅定和傳播我們的文化自信,也希望《中國記憶》成為一個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讓世界更多地知道中國的文化故事和文化根脈。」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管理處調研員張曉莉認為「多彩非遺,美好生活」是向大家傳遞、分享一個理念:非遺文化豐富多彩,它是我們的祖先世代傳承下來的傳統生活方式,其實它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2018「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特別節目《中國記憶》歷時半年策劃製作,由教頻道五位資深的主持人組成了體驗團,他們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從立春到立夏,用實時體驗的方式,挖掘出了七個二十四節氣和百姓生活之間的精彩故事,包括《立春打春牛》《春分祭日》《春分拌醋》《清明蠶花廟會》《穀雨牡丹花會》《二十四節氣信箋》和《古都的立夏》。節目還邀請非遺傳承人和非遺專家接地氣的解讀,力圖使其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活力再現」。

據介紹,在《中國記憶》移動直播活動中,科教頻道和央視網深化一體化工作機制,一體化策劃,一體化實施,一體化傳播,搭建融媒體傳播矩陣,在央視網、央視影音客戶端、手機央視網、CCTV手機電視和央視科教微博、微信等多終端進行直播,並聯合人民網、國際在線等重點新聞網站及今日頭條、一直播、手機百度、網易新聞、小米直播、風直播、鬥魚等直播平台進行網路同步直播,累計直播收看人數達203.6萬人,在央視融媒體內容設計和傳播方面進行了積極嘗試和有益的探索。

「稿件來源:廣電時評」

監製/閆東 主編/劉銘 黃麗君

編輯/田楚韻陶冶(實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央視科教 的精彩文章:

濕氣重竟是這些物質增多 減少導致的

TAG:央視科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