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悎寤瑜伽:思惟起想巧便而卧
《瑜伽師地論》悎寤瑜伽(19):
思惟起想巧便而卧
文 / 觀諸法如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四:
二、二、二、五、思惟起想巧便而卧
云何名為思惟起想巧便而卧?
釋遁倫集撰《瑜伽論記》卷第六(之上):「六解思惟起想中。」
什麼是思惟起想巧便而卧?
二、二、二、五、一、辨相
謂以精進策勵其心,然後寢卧。於寢卧時,時時覺寤如林野鹿,不應一切縱放其心,隨順趣向臨入睡眠。
一、不住放逸。
「謂以精進策勵其心」,修行人,就是連睡覺的時候,心裏面還要精進來勉勵自己,「然後寢卧」,修習悎寤瑜伽,然後再睡下來,卧下來。於寢卧的時候,時時的覺寤,要常常的保持容易醒覺,「如林野鹿」,就像樹林裡面鹿似的,鹿的警覺性很高,時時的警覺,小小動靜就會立刻醒來了。「不應一切縱放其心」,睡眠的時候,不應該放縱自己的內心,不應該這樣子。「隨順趣向臨入睡眠」,若放縱了心就隨順睡眠、趣向睡眠、臨入沉重的睡眠狀態,不應該這樣子。
復作是念:我今應於諸佛所許悎寤瑜伽,一切皆當具足成辦。為成辦故,應住精勤最極濃厚加行欲樂。
二、樂住加行。
「復作是念:我今應於諸佛所許悎寤瑜伽」,臨睡覺的時候自己要這樣子念:「我今應於諸佛所讚許的悎寤瑜伽,一切皆當具足成辦」,我應該隨順佛所說的悎寤瑜伽。為成辦佛說的悎寤瑜伽,如右脅而卧等,應當圓滿具足成就。「應住精勤最極濃厚加行的欲樂」,應該安住在精進,「精勤最極濃厚」,也就最極有力量的「加行的欲樂」,有這樣的歡喜心,應當要精進,不要懈怠。
復作是念:我今為修悎寤瑜伽,應正發起勤精進住。為欲修習諸善法故,應正翹勤離諸懶惰,起發具足。過今夜分至明清旦,倍增發起勤精進住,起發具足。
三、起發具足。
「復作是念:我今為修悎寤瑜伽,應正發起勤精進住」,還應當這樣思惟:我修學佛所說的悎寤瑜伽,「應正發起勤精進住」,不要貪著睡眠,要發起勤精進用功修行。「為欲修習諸善法故」,修習一切善法故。「應正翹勤」,「翹」也就是發動的意思。「離諸懶惰,起發具足」,遠離了一切的懶惰懈怠,要發動自己修學善法,要具足這樣功德。
「過今夜分,至明清旦,倍增發起勤精進住」,心裏面作如是念:「過今夜分」,該起床時應該要策動自己很快的起來,過了現在的夜分以後,到明天清旦早晨的時候,要加倍的發動「勤精進住」,努力的修行。這樣子「起發具足」,就是發動自己精進勇猛的正念。
二、二、二、五、二、略義
當知此中由第一思惟起想,無重睡眠。於應起時速疾能起,終不過時方乃悎寤。
一、第一起想。
「當知此中由第一思惟起想,無重睡眠」,睡眠的時候,先思惟到時候要起來,就不會有重的睡眠了。「於應起時速疾能起」,到應該起的時候會很快就會起來,不會懶在那裡,賴在那兒還睡著。「終不過時方乃悎寤」,不會超過時間,還沒有醒過來。
由第二思惟起想,能於諸佛共所聽許師子王卧,如法而卧,無增無減。
二、第二起想。
由第二種思惟起想,能依佛所說的獅子王卧,如法而卧,無增無減,依教奉行。
由第三思惟起想,令善欲樂常無懈廢。雖有失念,而能後後展轉受學,令無斷絕。
三、第三起想。
「由第三思惟起想,令善欲樂常無懈廢」,對修學善法的精進心不停下來、荒廢。「雖有失念,而能後後展轉受學,令無斷絕」,雖然有的時候會失掉了正念,但是後後會展轉的受持、繼續學習佛所說的悎寤瑜伽,「令無斷絕」,還能轉變過來,令所修習的善法不會斷絕。
如是名為思惟起想巧便而卧。
以上三種方法,如是名為思惟起想巧便而卧。
韓清凈《披尋記》:「隨順趣向臨入睡眠者:此中睡眠,謂重睡眠,由此令心暗鈍薄弱懶惰懈怠、無有堪能應時而起,是故不應縱放其心隨順趣向臨入。言隨順者;謂於初位。言趣向者;謂於中位。言臨入者;謂於後位。如是差別應知。」
「此中睡眠,謂重睡眠」,這裡所說的睡眠是指重的睡眠。「由此令心暗鈍薄弱」,這個重睡眠有什麼不好呢?能使令心「暗鈍」,黑闇遲鈍,雖然是已經起來了,好像還沒睡醒的樣子叫「暗鈍」。「薄弱」,薄弱就是用功的力量很少,不容易修止觀了。「懶惰懈怠」,於所未得的善法懶於勤修而有懶惰,於已得的善法不能增廣而有懈怠。「無有堪能應時而起」,心沒有堪能性按時起床,沒有這種力量。「是故不應縱放其心隨順趣向臨入」,因此不應該放縱自己的內心,隨順、趣向於、將要進入沉重的睡眠不應該這樣。「言隨順者;謂於初位。言趣向者;謂於中位。言臨入者;謂於後位。」睡眠的時候分這麼三個階段。所謂隨順,是指將要進入重睡眠前的初位。所謂趣向,是指朝向重睡眠的中位。所謂臨入,是指將要進入重睡眠的後位。「如是差別應知。」
※德媒:佛教界阻止了普陀山上市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四十、不行威折戒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