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法如法念處(無漏法之無諍) | 四念處內觀禪修

觀法如法念處(無漏法之無諍) | 四念處內觀禪修

我們一起來學習無漏法——無諍

無諍是佛教即佛陀的教育里,修行之中的重要事項之一。

「諍」,即諍論,為煩惱之異名,我們生死輪迴凡夫有:煩惱諍、蘊諍、斗諍這三種諍。

(一)煩惱諍:

指我們凡夫內心之中都被煩惱驅使,則傷害自己、傷害他人,也就是說為了滿足自己貪慾的習慣性,就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這就是煩惱諍,同時憤怒也傷害自己也傷害他人,這就是貪、嗔、痴、慢、疑、見,六根本煩惱,二十隨煩惱,種種煩惱為諍論之根本,稱為煩惱諍。

(二)蘊諍:

蘊為五蘊,時時保護自我,時時以我為中心,把身體當成我,身體是我,我在感受,我在想,行——思想的行為,識——我的認知,色、受、想、行、識這就是諍論之根本。

(三)斗諍:

一切的有情眾生,互相凌辱,言語相違,互相傷害,名為斗諍,包括戰爭、殘殺、傷害,都為斗諍。

所以諍分三種:煩惱諍、蘊諍、斗諍。

無諍就是不分別的意思,合而言之就是無分別心,無我之慧,離諸邪亂,色心不散的境界,包括衝突、對立、不和平就是諍。諍是鑒於語言、文字、行動,即深刻地存於內心。

諍有見諍與愛諍,二者是五蘊合和的產物

見諍是因為各自執著自己的觀點而發生的衝突,

愛諍是物質、情感等,切身利益的衝突,這都是人類最大的煩惱。

我們要修學禪定——三昧,我們有了三昧的禪定稱為無諍三昧,是禪定的境界,修行者定心於不散亂之狀態,稱為三摩地,意為定,等持、正受,即色心不散,故稱定;遠離昏沉,遠離掉舉而保持平等的心,故稱為等持;正受所觀之法故稱正受,調整散亂的心,使正知,故稱為執定,正心之行動,使合於法的依處,故稱正心行處。

真正的修學禪定,一種是俱生帶來的精神的集中能力,俱生帶來的定;二是因為後天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強,後得的定,所以我們要斷煩惱才稱為無諍煩惱,在如實知見上證到無我,也就是五蘊無我,稱為無蘊諍。

斗諍,完全的慈心成就,慈遍一切,稱為無斗諍。煩惱諍、蘊諍、斗諍這三種諍都被凈化,都完全升華,稱為無諍。

如實的漸次修學禪定稱為無諍三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終南山閉關中心 的精彩文章:

TAG:終南山閉關中心 |